对于我们今天的普通人来说,了解过去的中国社会重要吗?当然有关系。
今天的文化、传统、习俗、审美等诸多方面仍然深受过去长期形成的社会行为和文化传统的影响。通过了解过去,我们可以更舒适地生活在现在。
通常我们知道的历史多是王侯将相,知识精英,英雄人物,普通人的生活较少。本书以微观历史为主线,采用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方法,从普通人和家庭的故事逐渐延伸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展现人口、衣食住行的变迁,农村与城市的形成,秘密社会、风俗习惯、文人与教育、宗教信仰、法律与社会、宗族与家庭等等,让大家看到更多中国的细节。
这本书分为两册。
第一卷“人民、日常生活和文化”集中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为什么人们会“以貌取人”,衣着如何反映阶级和社会的变迁?厨房必需品和人们的环境、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古代的轿子、车、船有什么独特的发展史?从集市到小镇,这个流通配送网络是怎么形成的?真正的“勾栏”和“瓦舍”是我们想象中的勾栏和瓦舍吗?为什么古人喜欢翻黄历?“十里不同俗”,传统社区的人的凝聚力如何?在古代,没有“礼”真的很难走吗?
第二卷《家庭、群体与法》,讲的是家庭、群体与法。家庭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石,宗族势力不容小觑。那个家族是制造钱生钱的公司吗?传统儒家社会,法律的制定从何开始?传统的刑具和刑具是怎么发明的?除了寺庙,江湖上还有什么三教九流要管?中国传统社会有“中考、中考、高考”吗?“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文人真的“画、棋、诗、跳”而诗意地生活吗?
看历史就像看电影。我们会看到全景和中景,但更真实的场景可能来自于近景和细节。只有把历史放在显微镜下,倾听普通人的声音,才能看到更生动、更有血有肉的历史,才能感受到中国社会的烟火气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