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证券报
“当你老了,你就知道时间是世界的主宰。它无声无息,不着痕迹地解决了所有问题。时间是终极的公平,公平是终极的道德。”
8月26日,主导了多起重磅并购的宁卸任中国中化董事长,当晚在朋友圈写下一首诗《老了的美好》,告别过去的岁月。
从此,宁正式告别超龄服役的战场,1958年11月出生的3354。他年近64岁,超过了央企一把手63岁的退休年龄限制。
同日上午,中国中化官网发布公告称,宁被免去中国中化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李接任。这艘总资产过万亿的“化工航母”相当年轻。成立仅一年多,由宁掌舵的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重组而成。
在宁高宁辉煌的商业生涯中,如此艰难的交易员重组并非首次。自称“国企放牛”的宁先后执掌四家世界500强企业,显示出其异于常人的资本天赋和运营能力。
如今,虽然宁已经正式缴械,但他执掌的华润、中粮、中化的桅杆并没有被拔掉,他依然带着“宁式”的印记继续扬帆远航。
华润20年成名。
从普通工人到董事长,宁在华润集团的履历可谓金光闪闪。
1987年,宁加入华润计划部。随后,华润旗下从事印染业务的李永达成为他的试金石。当时,原来的生意因为环境问题难以为继,但宁给出的“规划”方案,把生意方向变成了房地产。如此大的筹码赌注获得了高层的认可,公司最终净赚40多亿。永达利后来更名为“华润创业”,成为华润系第一家上市公司。
这段经历就像一个判词,预示着宁治疗疑难杂症的生涯。
经过此役,宁逐渐崭露头角,走上了升迁的快车道。1990年出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董事兼董事总经理,1999年,宁被任命为华润集团公司董事长,正式接手华润。
宁在任期间,在华润内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同时带领华润在内地市场开疆拓土,试图在内地打造一个新的华润。随后,宁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并购和业务整合,促使华润从一个港资贸易窗口公司成长为产业巨头。其在内地的业务涉及房地产、啤酒、零售等领域,奠定了华润总资产2万亿元的基础。
十年中粮棋局结束。
“这就像一个陌生人闯入了一个热闹的家庭聚会,他不知道大家在谈论什么,也不知道这个家庭的很多故事。这时候他开始说话就容易唐突。”宁曾这样形容空降中粮的感受。
2004年12月,为华润服务近20年的宁接替周出任中粮集团董事长。当时,宁虽然以在华润的成就而闻名,但面对“粮”字却相当困惑。
但是,这个入队、当兵、上学、留洋的山东汉子,很快就把中粮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据不完全统计,在宁掌舵的11年间,中粮集团发起了50多起并购,仅a股上市公司就有3家发起了20多起收购。中粮集团的总资产也从598亿元扩大到4582亿元。
然而,快速扩张并非无害。当时中粮面临着盈利压力和食品品牌市场份额下滑的问题。宁提出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战略并不理想,许多食品品牌逐渐消失。2013年,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粮集团的整个产业链都有自己的问题,比如扩张太快,与整体经济发展速度不匹配,中粮集团的利润空间不够大
这一愿景被推迟了。早在2008年,宁就将中粮集团整体上市列入计划,他也被市场认为是中粮集团改革重组的最佳人选。但在中粮这个巨头走向资本市场之前,2015年,一纸订单到来,让宁觉得“中粮的画圈还没画完”。
消防“二合一”刀封工
2020年1月,数十家上市公司也披露,中化集团在收到实际控制人中国化工的函后,正在筹划与中国化工的战略重组,重组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仍需走相关审批和监管程序。
两大化工巨头重组的规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宁已经争取了好几年。早在2015年,宁就从中粮集团调任中化集团负责,随后在2018年担任中国化工董事长、党委书记。他身兼两职,被视为完成两个行业合并的总舵手。
为什么要重组“两化”?宁在2020年9月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一个是老牌外贸企业,一个是原化工部下属企业。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产品和技术升级的需求,两家企业都面临着转型的局面。未来,高质量的国际大型化工企业不仅在规模上,而且在创新上都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显然,推动两大巨头的合并并不容易。除了需要解决的财务和法律规章制度外,还有业务协调、企业文化统一和人事安排等挑战。
不过,宁还是设法在退休年龄上限到来之前完成了这“收官刀”。2021年3月,官网,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联合重组。
在中国化学工业和中化集团联合召开的2021年工作会议上,宁曾表示:“两个行业正在进行的重组是一个历史性的任务和机遇,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大机遇。一个人一生能经历一个大行业、大公司整合的创造,同时大战略整合后公司能持续为行业的长远发展做贡献,是非常幸运的。我相信再过10年,大家都会说,未来两个行业的重组已经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
重组后,“两化”交出的成绩单并不令人失望。中国中化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业绩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49亿元,同比增长11%;净利润252亿元,同比增长119%。中国指出,下半年的重点工作包括:发挥中央企业作用,做国家稳定经济的主力军;致力于长期发展的“六个稳定”和“六个保证”;推进有序整合,不断深化改革。
6年前,还担任了中国金茂的董事长。在过去的六年里,宁带领中国金茂不断取得突破。截至2021年底,公司总资产增长https://www.zhucesz.com/倍至4120亿元,年营业收入增长https://www.zhucesz.com/倍至900亿元,年签约规模增长8倍至2356亿元,年利润总额连续四年超过100亿元。
为了表达我们的感谢,中国金茂于26日发表长文《他在金茂六载春秋》,讲述宁在金茂的印记。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