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在成都:峰值30万辆现在不到1/3,有公司称欠费百万。)
临近下班高峰,自行车来来往往,却很难看到小黄车。7月3日,记者来到小黄车去年12月在成都的所在地川航广场,但其原办公楼层已经没有“小黄车”的身影。
每经记者金级每经编辑
短短三年时间,ofo在成都的处境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从风头正劲到兵败蓉城,街上鲜有小黄车。
如今的成都小黄车面临着拖欠供应商货款、单车投放量大幅减少、僵尸车、无序车被挪到停车场报废等困境。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走访,采访用户、行业监管机构、供应商,试图还原ofo在成都运营的最新情况。
成都街头的小黄车数量稀少。记者金水平摄
街上几乎没有黄色的汽车。
两年前,青驹和哈啰单车还没有在成都上线,在成都街头,就出现了黄啸和摩拜单车的“双雄争霸”。
今天,情况不同了。记者很少在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春熙路、太古里等人流密集的地方看到小黄车。偶尔会有一两辆车在“红蓝蓝”的颜色中显得特别孤独,而这些小黄车有的缺链条,有的车把和座椅损坏,有的零件供不应求,根本无法使用。
“我很久没有骑过小黄车了。之前交了定金,现在还没退,所以也没怎么在意。”一位骑自行车的人说。
“既然小黄车要收押金,我就选择了其他品牌的不收押金的自行车,小黄车的押金一直没退。”在记者随机采访的五个人中,这是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临近下班高峰,自行车来来往往,却很难看到小黄车。7月3日,记者来到小黄车去年12月在成都的所在地川航广场,但其原办公楼层已经没有“小黄车”的身影。
“我们也不太了解情况。好像没有这样的企业。”大厦物业管理人员说。记者随后拨通了去年联系的ofo成都公关人员的电话,称其已于半年前离职。
随后,记者来到成都大面镇地铁站,那里已经停了大量小黄车。去年底,空地上还堆着几万辆小黄车,现在都不见了。
成都市城管委:目前小黄车不到10万辆。
一组数据对比可以反映出黄晓轿车在成都的市场情况。
2017年,ofo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之星信息技术研究院发布《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骑行报告》,成都城市骑行指数继第二季度后排名第一。同年,来自ofo成都的数据显示,成都市民骑行ofo共享单车的总里程达到6亿公里。
但是过去的盛况已经不可能了。近日,成都市城管委市容管理处相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成都市自行车共享监管平台的数据,“51”区域小黄车不足10万辆。“目前的运维人员之前也给我们汇报过,大概有50人左右”。
该人士称,小黄车在成都已有3年,日晒雨淋,大部分已接近报废。街上有很多破损废弃的小黄车,明显影响市容和行人通行。「我们为此进行了一次集中清理行动。当然,不仅仅是小黄车,其他品牌也受到了损害。6月份,我们清理了约5万辆受损自行车,但小黄车受损更严重。”据其透露,针对小黄车乱停放、乱运营等问题,市城管委也多次约谈相关责任人,要求其严格履行企业主体责任,完善日常巡查管理。
至于报废车辆,自行车公司都与报废回收公司建立了回收合同。从目前清理整理的情况来看,报废小黄车的停放秩序没有太大问题。“因为数量少,问题相对较少。”上述人士表示,“我们一直在和小黄车企业沟通,他们也有专门负责对接的人。沟通渠道是畅通的,但我真的不知道他们现在搬到哪里去了。
成都物流商:“ofo欠我们四五百万”
废弃破损的黄色小轿车,每经记者金拍摄。
“ofo还欠我们四五百万,至今未还。”成都某物流公司负责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其实挺清楚ofo的现状”。该负责人原本同意与记者见面,陈述事件始末。但后来又表示,由于公司有司法诉讼,且与小黄车有一定关系,“时机敏感,暂不接受媒体采访”。
目前,小黄车因拖欠货款面临众多诉讼。记者注意到,作为ofo共享单车的主要运营方,东峡大通(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因拖欠合作伙伴债务被起诉。原告上海白马投资有限公司诉称,东峡大通公司欠白马公司广告费及违约金共计500余万元。目前法院已判决,判令东峡大通支付欠款及违约金。
记者注意到,2018年以来,至少有9家公司起诉东峡大通公司,大多是因为东峡大通公司未按约定支付款项。
对于公司的情况,ofo成都相关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ofo在成都只有分公司,没有办事处”。对于记者提出的其他相关问题,对方没有回应。记者也未能得到ofo方面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