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小龙吟刺绣工坊供图)
“《玉溪民族刺绣》获2021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优秀出版物三等奖。这是从1000多本新书中选出来的。不容易啊!”前几天,中国纺织出版社社长孔慧云发来的一条消息,让钱小莉思绪万千。
钱晓丽是玉溪绣尖顶商贸有限公司和玉溪小龙吟刺绣博物馆的负责人。比起她的名字,她更为人所知的是她的品牌——“小龙女”。"她是一条飞针小龙,怀揣着云绣的远大梦想."有人这样评价她。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钱晓丽继承了家族传承的彝绣技艺,创办了玉溪刺绣品点贸易有限公司.她想,让绣娘和她们的手艺走出大山,走上世界舞台。2018年8月4日,钱晓丽创办了玉溪小龙吟刺绣基地和玉溪小龙吟刺绣工坊,组建了由3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刺绣技艺传承人领衔、180名刺绣大师组成的签约刺绣团队。与此同时,她还带领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师和城市消费者走进山村,体验“绣梦之旅”,让许多原生态村落开始焕发出新的活力。
随着团队的不断壮大,小龙吟绣娘基地逐渐形成了“绣娘作为公司基地”的运营模式,通过公司培养和聚集人才,再通过公司运营实现刺绣作品的商业化。目前,公司已建立了6个小龙吟刺绣基地,6个小龙吟刺绣作坊,11名非遗传绣师,180多名签约绣师,600多名注册绣师。彝绣产品将从最初的婴儿用品扩展到成人服装、家居饰品、工艺品等领域。
“玉溪民族刺绣保护与优秀刺绣品开发”是2019年云南省民族文化专项基金(优秀项目)资助项目,由玉溪市民族宗教局和玉溪小龙吟刺绣博物馆共同实施。《玉溪民族刺绣》是这个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起初,该项目选择了16个地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庄组织民族刺绣培训班,培训了1150名各族绣娘,完成了香包、装饰刺绣画、手工猪鞋、微型服装、电脑笔记本外套等500多件(套)民族刺绣款式的创作。项目组在开展农村绣娘培训的同时,组织专门人员深入民间,对彝族、哈尼族、傣族、苗族等8个民族(30多个民族支系)的刺绣文史资料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记录。钱晓理任主编,以插图和图片的形式出版了《玉溪民族刺绣》一书,2020年出版。本书介绍了生活在玉溪的八个少数民族的刺绣起源,不同民族和支系的服饰特点,刺绣图腾图案的分类、特点和含义,系统地收集、挖掘和整理了散落在玉溪的濒临失传的刺绣资料。书中还以全插图的形式介绍了刺绣工具和入门方法,并展示了最基础的刺绣针法和难度较大的高级刺绣针法。步骤讲解清楚,图片清晰规整,文字讲解通俗易懂。所选服饰、图腾图案和刺绣作品反映了各少数民族刺绣艺术的概况。
玉溪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杨说,“书中呈现的民族服饰大多是手工刺绣的,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内涵,承载着当地先民抵御外敌的经历、国家重要历史事件、迁徙足迹、日常见闻和情感寄托、生活希望等。它让各民族零散可见的文化符号得到挖掘和发扬,丰富了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根’和‘魂’。”
随着事业的发展,钱晓莉的视野和脚步也在不断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全国纺织遗产大会、南博会、交易会、省市文博会、时尚
钱小莉说:“这个奖给我带来了非凡的成就感。这本书是一串串散落的珍珠,成为我们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也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添了几抹亮色。感谢省市民族宗教部门一直以来的指导和支持!”
玉溪小龙吟青花街刺绣博物馆里的彝绣,奔放而华丽的色彩,给青花街文创街的静谧与典雅带来了几许灵动与温馨。传堂里,绣娘们正埋头刺绣。随着绣花针的飞舞,绚烂的花朵缓缓绽放,钱小莉和姐妹们的中国梦越来越清晰!(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龙兴刚)
转载请注明《民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