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上,自然环境和文化习俗与内地有着显著的差异。所以,在高原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独特的东西,足以让没去过高原的人耳目一新。
正是因为这些差异,高原吸引了一批批旅行者。从一个自己活腻了的地方到一个别人活腻了的地方,不就是旅游的本质吗?
我知道,我列出的第一个景观缺乏一些创意。没关系,只要有人喜欢就好。
没去过高原的人不明白:只是阴天,到处都能看到蓝天白云!但是去过高原的人都知道,高海拔的蓝天白云真的不一样!
因为高空的空气稀薄,灰尘和水汽都很少,所以空气特别透明。晴天,站在山上环顾四周,只要没有遮挡,无论多远都能看到。
因此,西藏的天空格外纯净、蔚蓝。西藏的云看起来也很清晰,轮廓分明,不像低空的云那么模糊。
下面两张图,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低海拔的山景
高海拔的山景
玛尼石是一块刻有符文的石头,在藏区是很常见的东西。
以上文字均为藏文,内容一般为佛教佛三世的六字真言,但也有雕刻的造像或各种吉祥图案,甚至可以是与宗教无关的生活内容。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是因为六字真言中的“马”字。雕刻摩尼石的目的可能是祈福、转风水、积善、超度亡灵。
玛尼石堆起来,就是玛尼堆。堆积摩尼石的原因可能是压制邪灵、积德、接受神灵保护等。
当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普通石头砌成的摩尼墩,上面什么也没刻。
藏民经过一个玛尼堆时,习惯在上面加一块石头,所以玛尼堆一般会越来越高。当然这也是造成玛尼堆没有文字的原因。毕竟谁会出去打个酱油,带一套雕刻工具呢?
雕摩尼石是祥雄苯教传下来的习俗,但已经成为藏传佛教的传统。
玛尼石在所有藏区都可以看到,但这种文化最繁荣的地方是四川、甘肃和青海交界的地区,那里生活着大量的石雕艺术家。在那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普通的玛尼堆,还可以看到壮观的石墙和石城。
尤其是偏远的四川石渠县,简直就是玛尼石文化之都。
同时,西藏常见的摩崖石刻与摩尼石刻也有很深的渊源,可以说是同一个艺人雕刻的。
佛教徒认为诵经是修行的一种方式,可以为自己积累功德。
但是,读多了难免会口渴,累,难受。所以,不知道是哪个藏族先民灵机一动,发明了转经筒。
转经筒也叫摩尼转经筒,手持转经筒,随转经筒转动。信众将经筒转动一次,便可轻松再诵佛经,省时省力。所以,无论什么样的经书,里面一定有经书。
有各种类型的转经筒。最常见的转经筒是手摇的,转经筒上几乎是一个人在走。此外,在藏区,我们还可以看到固定在转经筒道上的一排排转经筒,河流推动的转经筒,甚至是高耸入云、需要多人共同努力的巨型转经筒。
最近二十年,藏区很多地方掀起了建造大型转经筒的竞赛,世界第一转经筒的称号十年几易其主。目前最大的转经筒是甘肃娘马寺的转经筒。
在自驾藏区,我们经常看到路边悬崖上雕刻的佛像,涂着鲜艳的颜色。
可见藏区佛像与地下佛像从图像到色彩搭配都有显著差异。
最著名的摩崖佛像应该是拉萨的王耀佛像。其规模和佛像数量在藏区首屈一指。
在路上,我们经常遇到磕头的人。
磕头是藏传佛教最虔诚的拜佛方式。香客磕头的时候,需要真正的“卧倒”,除了真诚、不受杂念之外,还要口中念诵真言。磕头的绝对不会“偷工减料”。如果他们想暂时中止,他们会在地上做标记;过河之前,先预估河的宽度,够了之后再过河,以此类推。
事实上,在汉族的跪拜仪式传到西藏后,磕头的仪式形式被藏传佛教改进了。
一般来说,磕头是绕着寺庙(或者绕着其他宗教的东西)顺时针转,三步一磕头,类似于转经。
长时间磕头也可以是向佛陀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比如佛教徒看到佛像就跪拜,以咬头的形式。
最可贵的是长途磕头。朝圣者不惜花费数月甚至数年,行程数千公里,坚持三步一敲,风餐露宿,夜不归宿,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长途磕头一般是去拉萨,也有去其他圣地的。
磕头的一般是偏远地区的牧民和僧人。但由于现代文明的影响,拉萨、林芝等经济发达城市的藏族同胞很少这样做。
另外,汉代的佛教徒磕头的很少。前几天一个汉族和尚给拉萨磕头八年。
高寒地区的环境是独特的,只有适应这种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所以高原上有很多独特的物种。
最吸引游客眼球的动物是长着又长又尖的角和又长又黑的毛的牦牛。这是西藏最常见的牲畜。
平原上有一些生物,在高原上也产生一些适合环境的特性,从而形成独特的品种。比如藏山羊、藏獒等。
至于野生动物,那就更多了。先不说珍稀动物。反正在西藏一般人是看不到的。我们在藏区经常看到的动物有鼠兔、旱獭、秃鹫等。
藏区也有很多独特的植物。当你仔细观察一片草原,你会发现大部分植物在大陆是看不到的。然而,我很惭愧我不能说出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名字。
红石是藏区特有的东西。它有一个明亮的橙红色外观。这个颜色不是石头的颜色,而是附着在石头表面的一种藻类的颜色。这种藻类富含胡萝卜素,所以呈橙红色。
产生红石的条件比较苛刻,要求海拔高,空气干净湿润,日照少等等。人们只能在海拔2100多米的地方才能找到它们。一般来说,它们经常出现在青藏高原平缓的溪流旁,那里经常生长着茂密的草丛或灌木丛。
所以,红石是一个生命体。就算你觉得好看,也不要把红石带在身边,因为它很快就会死掉,变成黑石。
在藏区,最豪华的建筑和建筑群一定是佛寺。人们去藏区旅游,经常会去一些佛教寺庙,比如大昭寺、塔尔寺、哲蚌寺等。
藏族人几乎都信佛,宗教性极强,对佛寺祭祀极为慷慨。很多牧民,即使过着清贫的生活,也要把尽可能多的财产奉献给佛寺。而那些养着数百头牦牛的富裕牧民,很可能会给佛寺带来数量惊人的财富。
藏区佛教寺庙既有西藏地方特色,又吸收了印度和唐建筑的特点。这些佛寺数量众多,规模宏大,装饰精美,可谓金碧辉煌,令人叹为观止。
如果你认为被雪覆盖的山是雪山,哪里有山,哪里就有雪山。但是,春天来了,山上的雪大部分会变成涓涓细流,奔向大海。
西藏也不例外。冬天,西藏几乎所有的山都被雪覆盖着。当天气变暖时,雪会慢慢融化。但是在西藏,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别明显,山顶和山脚的温差相差很大。当气温变暖时,雪线逐渐上移。
但是在西藏,高山上有很多终年不融化的雪。雪山一般被称为这样的山。新疆等地也有雪山,但海拔最高的西藏仍是看雪山的最佳目的地。
如果你不介意雪一年四季不融化,看起来很美,那么你最好春天去西藏。这个时候已经不那么冷了,但是还有很多山上的雪还没有融化。这是欣赏雪山的最佳季节。
在经过一些山口或者佛龛的时候,我们都能看到五颜六色的经幡迎风飘扬。此外,许多藏族民居的门上还有几面经幡。
人们挂经幡的目的是祈福消灾。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经幡上印着无数的经文,其中一些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经幡的颜色和颜色的顺序是有讲究的(一般是蓝、白、红、绿、黄的顺序)。
美丽的经幡阵,再加上本已美丽的自然风光,往往会形成一幅动人的美丽画卷,也会成为旅行者乐于拍照的对象。
藏区还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独特景观?欢迎大神们补充。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