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你的要求,我给你分享一下导致这家企业倒闭的加持因素背后的精彩故事:“倡导一种做人的文化,而不是做事的文化”。(可能是因为我提到了这个故事和工资制度一样精彩。大家都爱听故事,所以我很期待。)
我提到提倡做人文化背后的根源是中国企业家(确切的说是老板,真正的企业家还是相对信任职业经理人和员工的)不信任职业经理人。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也是很多空降职业经理人死亡的核心原因。但在我今天提到的企业中尤为明显。
老板们自然对重金引进的职业经理人寄予厚望,期待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带领公司走向规范化、系统化、规模化。有了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公司大愿景实现的可能性会大大提高。老板们非常清楚这个道理(很多管理大师都说过,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并且深信不疑。大佬们也从各种渠道(比如其他大佬,EMBA同学,总裁班)听说过各种成功案例(比如奇瑞重工招王金富,福田雷沃重工本来就是一个销售收入只有2000万,员工不到500人的小厂)。
1998年8月,王金富加入福田雷沃,担任高管。经过10年的发展,王金富将福田雷沃打造成为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员工近万人的现代化龙头企业。奇瑞成立于2011年6月,同年8月,王金富被聘为总经理。加入奇瑞重工短短一年,2012年销售收入近30亿元,各种农机产品累计销售近4万台),都带动了老板们疯狂引进高级职业经理人。
但是真正能让职业经理人发挥作用的企业少之又少,大多数职业经理人都没有很好的接地气。管理层经常就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有人认为问题主要出在老板身上。原因就是为什么职业经理人在原企业可以做得很好,到了你身边就被绑在背后,不能自由发挥。
另一种认为问题主要出在职业经理人身上,他们没有“全身心投入”和创业的心态,只是抱着高级农民工的心态工作。到目前为止,两种观点并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今天也没有必要争论有什么不同。俗话说,要两只手才能发出声音。这个命题两边应该都有问题。笔者更倾向于支持第一种观点,因为职业经理人还是同一个人,职业素养还是原来的水平,并没有因为一个新的环境而改变。变化的是滋养他成长发展的土壤。这个土壤其实就是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大部分民营企业的文化其实就是老板文化。基本上,私企文化是以老板的个人文化和价值观为主要DNA,然后发展演变的。
好像有点远。差点忘了大家都是来听故事的。让我们直接进入故事。如前所述,这家公司的老板对职业经理人和员工特别不信任,甚至可以用“病态”来形容。为了“控制”和“洗脑”这些人,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有三项重要措施:
首先,要求所有员工背诵《弟子规》和《道德经》。他们应该根据原则要求自己,学会做一个好人。开大会或者小型会议需要集体背诵一段话(笔者参加过几次大会,被几百人一起背诵《弟子规》的场景深深震撼。读者朋友们可以补一下,现场就像一个X信徒);会有专人随机抽查,抽到的人会即兴背诵一段(这都是为了考验你的记忆能力).
第二,为了担心员工没有背诵的动力,专门成立了监督部门进行监督。这个部门可以理解为明朝的锦衣卫组织,帮助上司直接惩罚那些见怪不怪的人或事。为了担心监管部门的人的心理负担,或者怕得罪别人,给这个部门制定了年度罚款的KPI(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年度罚款应该是50万),这个KPI的完成情况和这个部门员工的工资直接挂钩(不得不说,这是绩效考核本质的升华)。在这个指标的压力下,监管部门的员工确实没有辜负老板的高期望,每年都能超标完成任务。因为为了完成这个KPI,监管部门制定了上百个处罚制度。
截图会让你大开眼界。看到这个30页的word文档系统,我们的表情和你们一样,下巴都快掉地上了。我们不能不深深佩服监管部门的智慧(这个部门的负责人是一个50多岁的人)。
所以,请弥补以下场景:
你以为这就是极限了,不不不~这里还有极限挑战。
第三,集团人力资源中心的兄弟也来协助,制定了公司的绩效管理制度。这个绩效管理系统是这样的(给你看一个中央部长的考核表)。懂性能的朋友要忍住不笑。
这种绩效管理制度直接让员工完全放弃工作。因为你很可能花两天时间完成一个考核指标,折算成相应的绩效奖金,可能只有不到50元,而如果被监察部门抓到一个违反劳动纪律的,就亏了几百。
正是这种近乎病态的做人文化取向(所有的机制和制度都是为了教会你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符合公司要求的好人),传递出“遵守劳动纪律比完成工作更重要”的信号,让员工的注意力转移到不犯错上来。
你觉得员工还会有心思工作吗?职业经理人也会有突破经营业绩的激情和动力,帮助公司扭转亏损局面。最终结果也很明显。大家一起消费了这个“怪物”。
人本文化有助于企业提高员工素养和文化素养,但如果过分甚至变异,就真的本末倒置了。对于这家企业来说,目前面临的核心命题是如何突破经营困境,实现盈利。最迫切的是改变企业文化,围绕业务突破重塑工作文化,鼓励和完成事情。这是正确的康庄大道。
故事到此结束~
薪酬体系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需要综合考虑各个维度的工作。如果你掌握了这种能力,你绝对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薪酬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