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原有的主要街道都是在唐山建镇、立市的过程中形成的。随着工商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以开滦煤矿为中心,对原有的村落聚落进行改造和连接,逐渐形成了唐山主要街道的雏形。
乔屯街:唐山建镇设市之初,很多街道沿用了原村的名称,乔屯街就是其中之一。开平矿务局挖的第一口1、2号井就在乔屯,来自世界各地的矿工和当地人住在一起,房子相连,道路相连,形成乔屯街。加上这一带的其他街道,这是唐山最早的街区。
东局子街:1878年7月,开平镇成立开平矿务局。10月,矿务局从开平镇迁到桥头屯,以矿务局为中心逐渐形成一条街,叫东局子街。这是唐山城市发展的起点。
开平矿务局由清政府发起,设在天津,并在唐山设立了办事处,称为东局。因此,该街被称为东局子街,形成了唐山市区的雏形。
石良街:地震前的建国路,今天也以此命名。开平煤矿投产后,为了方便广大矿工购买粮食,粮商在这里摆摊卖粮,后来又建房定点经营,逐渐形成街道,称为粮市街。
柴草街时宇街:位于唐山矿北部,启新水泥厂西门,现位于唐山建国路市场北侧。是卖鱼、虾、柴火等的摊贩。随着唐山矿区居民的增多,一些商贩聚集在这里,专门向居民卖鱼卖柴,逐渐繁荣起来,尤其是逢年过节,非常热闹,形成了一条商业街,称为鱼市街、柴草市街。
广东街:原名中山路,现为新华路,开平矿务局总经理唐是广东象山人。开平煤矿开办之初,就把很多技术人员和工匠带到了广东唐山。广东人盖房子,住一条街,形成广东街、小广东街。
山东街:和广东街一样,是山东人集中聚居的地方。它位于现在建国路的北面,在乔屯地区,在教堂的东面。街东西走向,住着几百户山东人家,有的是开滦的矿工,有的是山东商人或拉排车、扛交通银行的山东人,所以取名山东街。
新立街:今天的解放路北段。19世纪末,铁路北侧建了很多房子,开始向铁路南侧发展。南北门之间的铁路南侧建起了房屋和店铺,逐渐形成一条街,因新开街而得名新立街。
现在的解放路南段
陆家街:地震前的永安路,以及今天永红桥以东的区域。它位于郭谢庄的西面。原来地势不平,南门正好开在这里。开平煤矿的包工头卢云清买下了这块地,填土,平整,盖房子,成了街道。
廉价街:在北门的南边。因为靠近老车站,所以路人很多。矿工经常来买东西。于是这里开了很多简陋的餐馆,商店,还有很多小摊,逐渐形成了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因为这里出售的食物和物品都很受欢迎,而且很便宜,所以被称为廉价街。
大学路:1906年,开平矿务局与京奉铁路局合办路矿学堂(后称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校址在唐山老火车站西南。从学校门口到老火车站修了一条路,叫大学路。
街道: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集餐饮、休闲、娱乐、购物为一体的商业中心。它位于老火车站的南面。原来是一个小山丘,它的南坡下有一个大坑,以前是处决犯人的地方。在20世纪30年代,小书店,r
福宁街:位于萧山街以南,上世纪30年代,中国胰腺制造公司总经理何子恩、县老庄子罗国华和县毛家坨福厚堂张氏家族共同开办了一家典当行。当时张家是第一大股东,典当行借其福字取名“福宁当”。福当是老唐山典当业的代表性店铺,地址在山南坡。这个地区原来是荒凉的。自阜宁成立以来,逐渐形成了一条比较繁华的街道,叫阜宁街。
逍遥路:位于开滦唐山矿西北,现培仁里小区以西,是唐山矿通往西北井、钓鱼台的货运道路。20世纪40年代,修建了盛瑞缸筒局等陶瓷工厂,这一带有许多小缸窑,逐渐形成了一条名为逍遥路的街道。
当时,盛瑞汽缸局正在研磨材料。
西北井:1896年,开平矿务局在一号井和二号井以西挖了一口新井,称为西北井。1920年因地下渗水严重而关闭,但这个区域仍被命名为西北井。
西北井位于唐山市凤凰山公园北侧,东南距唐山矿三里。以前是唐山开滦的矿工房。
莲花坑:位于马家屯以东,开滦唐山矿有一条排水沟。居民挖一个池塘,把排水沟引进去,筑堤把池塘隔开。堤南种芦苇,堤北种荷花,池塘四周种洋槐。是个好地方,叫莲花坑。
现在荷花坑批发市场是农业部定点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位于唐山市路南区胜利路中段。市场内有七个交易大厅和一个交易广场,还有317套现代建筑风格的两层商住楼。
西岗窑和东岗窑:明代陡河两岸有一个“河边村”,住户很少。明代嘉靖以后,陡河东岸逐渐形成两个炼制大缸的土窑群,称为“姚刚”,“河边村”的名称不再使用。两窑西边叫西岗窑,东边叫东岗窑。西岗窑比东岗窑早100年左右,窑户在这里生活繁衍,形成聚落和街道。
西山口:西山,即双凤山,位于开滦唐山矿南门以西。这一带是外国人居住区,当时叫“洋房”,有赛马声、洋坟(墓地)等。环境相当优雅。
双桥里:唐旭铁路上有两座铁桥,每座铁桥都有一个吉祥的名字。开平煤矿南边的铁桥叫青城桥。为了方便行人,青城桥下开了两个涵洞(俗称“钻桥”)。一条沿涵洞东西方向延伸的街道,取名双桥里。这是中国最早的铁路公路立交桥。
老车站:1881年,开平矿务局修建唐山至徐各庄铁路。唐山火车站建于1882年,位于东局子街东端,铁路以西。当时只有三间站房,站房西边有三排铁瓦顶房,是铁路职工宿舍。起初只是一个装煤站,车流量不大。这是中国最早的火车站。1888年,唐旭铁路延伸至天津,天津除了煤炭运输外,还进行客货运输。因为它的简单和狭窄,唐山火车站搬到了一个新的位置,这被称为老车站。
迁址后的唐山火车站由英国人修建,位于谢庄王城东部,是一座典型的罗马式建筑。它于1894年完工,1896年落成。它的旧址是地震前的唐山火车站,现在的唐山南站。
铁路三关:1896年,在唐旭铁路的基础上,京山铁路建成通车,唐山新火车站也已投入使用。新老火车站之间的铁路两侧的谭
铁路立交桥:解放前,唐山西边的铁路上有两座立交桥。一个是汤山火车站乘客上下车的天桥,另一个是北门从石良街到小山的天桥。为保证行人通过铁路的安全,铁路两侧建有围栏和铁栅栏,中间留有三道门。但由于行人多,火车频繁,所以出现了火车翻车等事故。当门被延迟时。抗战胜利后,当时市政府和平金铁路局研究了多个方案,如拆除滦县或芦台火车站天桥修建汤山、挖隧道、城市铁路外迁等,但都因项目众多、资金短缺而未能实施。鉴于公众强烈不满的压力,1947年1月,市政府邀请各团体、士绅和平金铁路局的代表研究解决车门问题。会议同意在北门修建一座大型立交桥。建设始于1947年1月底。建设过程中,厂矿、企业、市民、各界人士纷纷捐款。为了纪念八年抗日战争,这座天桥被命名为胜利桥。1948年6月10日,这座立交桥举行了落成典礼。郝侃市长曾经念过《胜利桥碑记》。这座名为胜利桥的天桥飞在京山铁路上,不仅交通便利,还是标志性建筑。
一些街道名称的更改:
唐山是城市历史的记忆。唐山是时代的产物,是活生生的历史。虽然不像其他城市那么古老,但是它的老村庄,老街道,老商店,老工厂企业,老遗址等等。都是曾经存在,现在依然存在的物质实体。一百多年过去了,唐山这座年轻的城市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社会在变,人在变,街道在变,城市在变,在发展,在进化。在这段历史的演变中,既有过去的不好的光,也有昨天的艰辛和不如意,还有今天的辉煌跃进。
它经历了1976年那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城市瞬间成为一片废墟。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唐山人民锲而不舍,锲而不舍,自力更生,重建家园,使这只火红的凤凰浴火重生,荣获联合国人居奖。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唐山走上了城市现代化的征程。在三年的大改造大建设中,这些老村、老街、老店、老企业、老建筑、老遗址一直在消失,被新的地名所取代。时间让人们过去的记忆褪色,唐山的历史将代代相传,供后人追忆那些辉煌的日子。今天,唐山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开放超越、敢为人先的气魄和勇气,坚持科学发展、迈出傲人步伐,建设文化名城、经济强市、滨海新城、美丽宜居城市。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生态、美丽、和谐的新唐山将屹立在渤海之滨。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