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著名书画作品的复制品,附有鉴定证书,送到拍卖公司,会卖到5000多万元。
近日,在公安部指挥部署下,贵州遵义警方破获一起制售假冒名家书画案,摧毁3个犯罪网络。在这起侵犯版权案件中,警方逮捕了24名犯罪嫌疑人,缴获了26位著名艺术家的1165件书画作品。齐白石、范曾、启功、李可染的书画作品都是临摹的。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在这个仿制字画的“江湖”里,有造假者说,暴利像毒品一样,催化着职业仿制者、商人、鉴定师、拍卖公司加入。靠眼力鉴定没有标准,《拍卖法》“瑕疵担保不承担责任”的“免责条款”为假艺术品的泛滥提供了“温床”。
在有经验的造假者看来,这就像一场游戏。先把书画作品临摹,找人装裱,做旧,填上刚参观过的。然后,找相关权威机构鉴定、题字,再送到拍卖公司。临摹的书画作品洗白,甚至获得上千万的“身价”。
警方查获的仿范曾字画。遵义警方打假人供图:手艺领先于人的视力
模仿者首先对正品有深刻的研究,往往艺术造诣很高。正如一名涉案嫌疑人所说:“名家总是失败的,而模仿者对自己要求极高”。
五十多岁的王自称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他从小喜欢画画,认识李可染、启功等人。他师从名家,学习了系统的中国画知识。他能模仿齐白石、李可染等人的画。多位书画商和拍卖公司董事长表示,王是圈内公认的书画鉴赏家,甚至有人称其为领军人物。还担任过十余家拍卖公司的鉴定顾问。
1983年,还在上大学的王经常去北京琉璃厂的书画店欣赏自己的书画作品。“我看了每一家画店,当时看到一家画店,非常豪华。”王说:“我的老板很敏锐,问我能不能画画,我能不能帮忙画些画。”老板给了他一些画册让他模仿。从此走上了临摹名著的道路。
“只要你带的东西合格,老板就会付钱给你。那时候我很有钱,一周能挣三四十块钱。”王说,有一天他看到自己的画被老板卖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他很感动。
第二年,北京人郑出生了。他说他7、8岁开始练习书法。14岁到北京琉璃厂画廊学习书画鉴定,临摹书法原作。他能模仿范曾和启功等著名艺术家的书法和绘画。在学习期间,郑结识了王,与王逐渐熟悉,接受了王的启发和教育,并跟随王在画廊和拍卖公司工作。在他眼里,王是一个极其勤奋的人。“我经常看到他画画,他的手艺领先于人们的视力”。
到了2002年,郑在书法界已经小有名气,一些商人开始主动找到他。就在这一年,天津人张先是因制造、销售假冒名画被公安机关抓获,后被法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两年。
张说,他6岁开始画画,他的祖父是一所中学的美术老师。15岁时,张师从一位名师学习绘画。他的仿书画作品逐渐被商人认可。
模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复制与范曾原画一模一样的假画。为此,张专门制作了一个临摹作品的灯箱。第二,利用他们的记忆或参考范曾出版的画册中的图片制作假画。仿真画的价格从20世纪90年代的一百元一平方英尺逐渐上涨到几千元一平方英尺
警方在王某处查获徐悲鸿、齐白石等22位名家的69枚伪造印章。遵义警方供图
鉴定人:“监守自盗”
拥有鉴定证书是书画仿制后提升“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王说,在艺术品市场,“收藏家需要鉴定家的帮助。评估师说自己真的对自己好,但对不对没有法律责任”。
为拓宽销售渠道,提高销售价格,2017年初,张某开始研究制造假收藏证3354 《饮兰山房收藏证书》。他让人根据原件做了一个假的防伪标签,还让人做了一个印有“饮兰山房证专用章”字样的钢印机,然后让人模仿,在空白的证书上签上鉴定人的名字。
103010是书画鉴定人徐出具的鉴定证书。上世纪80年代,北京人徐开始在北京做艺术品交易。1996年,徐成立了一家公司,主要经营中国书画,主要销售的书画。
2003年,徐开始鉴定的书画。据他供述,在各地,市场上仿制范曾的假画开始增多。有时字画持有者、拍卖公司和司法机关会请鉴定字画的真伪,徐就开始协助处理鉴定工作。2008年,专门写了一份委托书,指定徐为字画的唯一鉴定人,因为司法机关送鉴定时需要有签字的委托书。
以此身份,徐以绘画每平方2000元、书法1平方1000元的价格收取鉴定费。徐说鉴定完全靠眼力,他认为是真品的作品会出具《饮兰山房收藏证书》,但看到假眼是难免的。
2013年前后,徐的评估师资格被撤销。随后,徐在北京开了一家拍卖公司。在此期间,郑经常去徐的公司观看拍卖和展览,两人关系逐渐密切。在徐看来,郑的书法是极好的。他的字放在一堆真字里,书法家本人几乎看不到。
2009年9月,许将其朋友、商人李某某介绍给郑,称李某某需要从购买一批书法作品送人,并让郑为李某某制作书法作品。据嫌疑人供述,双方约定一幅4平方尺的书法作品5万元(其他尺寸按此价格折算)和一副对联10万元。
据遵义警方介绍,自2011年11月以来,郑为李某某制作书法作品200余幅,李某某向郑支付假字款共计1158万元。
在与李某某交易过程中,李某某提出需要范曾的假画。于是,至2017年,郑先后4次通过书画家蒋某光购买了张伪造的画30余幅,然后在画上写上的钱,加盖的钱,送给李某某。
据徐某供述,为使李某某从郑处购买的的假书法作品更有价值,他挑选了的几幅假书法作品,要求徐某出具编号为《饮兰山房收藏证书》,约十几幅,以证明李某某提供的假字是真迹。据警方称,在李家中搜查到的11 《饮兰山房收藏证书》显示,徐在2011年3月3日和2013年1月20日签署了该证明。在这些签约期间,徐仍然拥有书画唯一鉴定人的身份。
此外,徐本人以《饮兰山房收藏证书》将郑临摹的两幅书法作品出售给他人,价格从十万元到二十万元不等。
拍卖公司:不负责真实性。
毕竟买画送礼的商人还是少数,大部分仿书画通过拍卖程序洗白,获得几万甚至上千万的“身价”,最后成功流向市场。
为了规避风险,模仿者不会亲自送拍,拍卖师就成了至关重要的一环。据王供述,他手下至少有二十名拍卖师,有的是拍卖公司的员工,有的
他是周、王、郑的摄影家之一。他曾是一家拍卖公司书画部的员工。据周供述,他从王、郑处得到书画作品后,以亲朋好友的名义送到自己的拍卖公司进行拍卖。经拍卖公司初步鉴定为伪造的,予以返还。有的伪造技术高,可以蒙混过关。仿字画拍卖后,周某与郑、王某分赃。
模仿者和拍卖者之间的一般利益分成是64%。王说,好的拍卖师能卖个好价钱,他愿意五五分成。李可染的一幅画,被王临摹,最终以5000多万元成交。
据警方介绍,自2004年以来,王已出售约300件伪造的书画作品,非法获利3000多万元。目前,已查明郑拍卖伪造名家字画36幅,非法获利300余万元。
曹多次向王拍过照片,也是一家拍卖公司的董事长。曹说,拍卖公司通常在举行拍卖前提前收集书画。有的藏家手里也有健忘的赝品,会要求拍卖公司和真品一起送,否则根本不送。有些拍卖公司会同意送假货牟利。另外,模仿假书画的人水平很高,模仿出来的书画足以以假乱真。收藏书画的人鉴定水平低,也会把赝品当成真品。一些拍卖公司的员工为了提高业绩,会与制假售假者勾结,利用公司的品牌利益,帮助送拍假货。
在曹看来,《饮兰山房收藏证书》并没有规定拍卖公司要对真实性负责,这让拍卖公司为了盈利更加大胆。王还认为,《拍卖法》中的“免责条款”为假艺术品的泛滥提供了温床。
根据《拍卖法》第六十一条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实性或者质量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据办案人员介绍,这导致买方和著作权人举证困难,在民事诉讼中维权困难。
张是北京一家拍卖公司的董事长,也是张的客户。2017年4月,他从张的办公室获得两幅伪造的画作《拍卖法》、《奕秋课徒图》和两幅匹配的《钟馗神威》副本。双方约定开价250万元,并约定由张出具收据领走画作及证件出售。出售后,双方将对其进行分割。
张说,他想把两幅画送给其他拍卖公司,从中获利。2017年6月,遵义警方搜查了张在北京的办公室和住所,并查获了署名“范曾”的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