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DJI”,也许许多读者不会感到陌生。很多读者可能不知道的是,近年来,两家公司名称中都含有“DJI”的公司,围绕“DJI”这个词展开了一场较量。近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北京高院)审结了一起深圳市DJI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DJI实业公司)与深圳市DJI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DJI创新科技公司)因“DJI”商标引发的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无人机知识
“DJI”商标纠纷
公开资料显示,DJI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无人机控制系统和无人机解决方案的研发和制造商。致力于为无人机行业、行业用户和专业航拍应用提供智能飞控产品和解决方案。DJI实业公司成立于年,其经营范围包括投资工业和电子产品。
2012年11月22日,DJI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第11784570号商标“DJI”(以下简称涉案商标),核准使用在第12类“陆地、空中、水上或铁路机动车辆;遥控车(不是玩具);空中交通工具;水陆两用飞机;飞机;飞艇;航天器;水上飞机;飞机;航空、机械设备”等商品,注册有效期为2004年5月7日至2024年5月6日。
DJI创新科技公司认为,DJI实业公司在其生产、销售、推广的“INNI DJI X7全网通4G智能手机”、“in nitl 2 DJI手机”等手机产品中使用“DJI”标识,侵犯了DJI创新科技公司涉案商标专用权,DJI实业公司使用“DJI”作为企业名称及其宣传,构成不正当竞争。故将DJI实业公司诉至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以下简称一审法院),请求法院判令DJI实业公司立即停止使用含有“DJI”字样的企业名称,停止侵犯涉案商标专用权,消除影响,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300万元。
针对DJI创新科技公司提起的诉讼,DJI实业公司一审指出,2005年2月2日,DJI实业公司申请第19066208号商标“inni”注册,并于2017年6月7日核准注册,核准使用在“导航仪、可视电话、手机、移动电话”等商品上,有效期至2027年6月6日。2017年3月22日,DJI实业公司申请注册第19378694号“大爱无疆”商标,于2017年7月7日核准注册,核准在“电话机、手机”等商品上使用,有效期至2027年7月6日。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DJI创新科技公司提交的相关证据,涉案商标经过长期的宣传和使用,已经在相关公众中取得了较高的声誉。本案被控侵权行为发生时,已经达到驰名商标的程度,在本案中构成第12类“航空器”商品上的驰名商标。DJI实业公司生产销售带有“DJI”标识的手机,并在其宣传视频和微信微信官方账号上标注“英尼DJI”的行为,侵犯了DJI创新科技公司的注册商标专用权。DJI实业公司主张在被控侵权产品上标注自己的商标“inni”,但不能否认其在该产品上使用他人驰名商标,会使消费者误认为被控侵权产品与DJI创新科技公司有某种联系。
关于DJI实业公司与DJI创新科技公司于10月20日就其使用“DJI”字样宣传被控侵权产品达成行政调解的抗辩, 一审法院认为,DJI创新科技公司就DJI实业公司商标侵权纠纷向深圳市市场稽查局网上交易稽查处提交的《行政调解申请书》显示,DJI创新科技公司提出行政调解申请的依据是其在第9号商品上注册的“DJI”商标,而非本案。 而且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明确,DJI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不再追究DJI实业有限公司对2017年6月14日之前发生的“DJI”商标侵权的责任。本案中,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购买被控侵权产品并于2017年3月1日进行公证,不在调解协议约定的期限内。因此,DJI实业有限公司的上述抗辩理由缺乏事实依据,不予支持。
此外,关于涉嫌不正当竞争是否成立的问题,一审法院认为,在DJI实业公司成立之前,DJI创新科技公司的“DJI”无人机产品就已经拥有了庞大的用户数量,在相关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DJI”作为DJI创新科技公司的企业名称,在航天器领域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涉案商标已成为驰名商标。电子产品、手机等。主要由DJI工业公司经营的与DJI创新科技公司著名的“飞机”产品密切相关,“DJI”一词是一个具有强烈意义的杜撰词。两者均位于深圳,DJI实业公司应知晓DJI创新科技公司第一名企的名称,并合理回避。但是,DJI实业公司不仅使用“DJI”作为企业名称,而且在生产、销售和宣传中将被控侵权产品简称为“DJI”手机,使相关公众误认为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从而构成不正当竞争。
基于上述理由,一审法院判决DJI实业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即DJI实业公司立即停止在涉案的生产、销售、宣传中使用“DJI”字样;立即停止涉案不正当竞争行为,即DJI实业公司立即停止使用含有“DJI”字样的企业名称;消除影响,赔偿DJI创新科技公司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61万余元。
二审判决维持原判。
一审判决作出后,DJI实业公司不服,上诉至北京市高院,请求撤销一审判决,依法改判。提出的事实和理由包括:一、DJI实业公司手机产品上的“DJI”标识源于“大爱无疆”,“DJI”并非DJI创新科技公司原创。在DJI实业公司使用“DJI”作为企业名称之前,涉案商标在飞机产品中不具有驰名性,不需要认定涉案商标是否构成驰名商标。一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
其次,“DJI”是DJI实业公司依法核准登记的企业名称。不作为商标在产品的宣传和使用中使用,不构成对DJI创新科技公司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也不构成不正当竞争。双方此前已就DJI实业公司使用“DJI inni”手机进行宣传达成调解协议,DJI创新科技公司在协议中明确认可DJI实业公司手机生产销售和使用企业名称不构成侵权;第三,一审判决判令DJI实业公司发表声明消除影响没有法律依据,判令其赔偿DJI创新科技公司经济损失没有事实依据
针对DJI实业公司的上诉,北京市高院认为,在处理本案时,DJI创新科技公司主张涉案商标在第12类“飞机”商品上构成驰名商标,而DJI实业公司生产的被控侵权产品“手机”属于第9类,二者不属于类似商品。DJI创新科技公司以DJI实业公司违反2013年《商标法》第十三条第三款与驰名商标一致为由,请求将涉案商标认定为驰名商标,给予跨类别保护。涉案商标已达到驰名的程度,故本案应认定为驰名商标。
北京高院还认为,本案中,被控侵权产品在销售票据等处标注了“DJI X7”字样。DJI实业公司在其宣传视频、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网络销售页面标注“英尼DJI”字样。上述标志的使用可以起到识别商品的作用,属于商标法意义上的商标使用。根据我国相关公众的阅读习惯,“DJI”是上述标识的显著部分,与DJI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的商标相同,已构成对涉案商标的复制和模仿。虽然在功能、用途、消费群体等方面有一些差异。被侵权产品“手机”与涉案商标“飞机”之间,均为民用科技产品,在日常使用中密切相关。
DJI实业公司在被控侵权产品上使用“DJI”标识,削弱了涉案商标与DJI创新科技公司之间的独特对应关系,削弱了驰名商标告知消费者具体商品的能力,进而削弱了驰名商标的显著性。没有不当使用驰名商标的市场声誉,也没有侵犯DJI创新科技公司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一审法院认定这是正确的,本院予以支持。
此外,北京高院指出,DJI实业公司将与涉案商标相同的“DJI”字样注册为其企业名称的字号,以识别不同市场主体的核心标志,并在商业活动中使用,具有执着于DJI创新科技公司的商业信誉和涉案商标商誉的故意,容易使相关公众认为DJI实业公司与DJI创新科技公司之间存在关联关系。DJI实业公司的上述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了DJI创新科技公司的市场利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构成不正当竞争。
关于DJI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在第9类商品中注册的“DJI”商标向深圳市市场稽查局网上交易稽查处提出行政调解申请的问题,北京高院指出,与涉案商标不相同,不排除DJI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基于涉案商标再次提起诉讼请求。
综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DJI实业公司的上诉请求及其上诉理由不能成立,依法予以驳回。北京高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本报记者可前往)
(中国知识产权报)
(卢驻审稿:崔静思王乃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