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国内疫情和洪灾,我国有色金属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恢复正增长,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利润创历史新高,全行业销售收入突破7万亿元,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亿美元,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这一年,我国镁工业总体运行平稳,价格大幅上涨,出口创历史新高。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国内疫情和洪灾,我国有色金属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恢复正增长,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利润创历史新高,全行业销售收入突破7万亿元,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1亿美元,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这一年,我国镁工业总体运行平稳,价格大幅上涨,出口创历史新高。
当您提到镁企业时,您一定会想到成立于1993年的南京海云金属集团。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镁及铝合金材料及深加工。其主要产品包括镁合金、铝合金、金属锶、微通道扁管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和消费电子领域。
当您提到镁企业时,您一定会想到成立于1993年的南京海云金属集团。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镁及铝合金材料及深加工。其主要产品包括镁合金、铝合金、金属锶、微通道扁管等。广泛应用于汽车和消费电子领域。
目前,公司有四个部门:镁部门,铝部门,压铸部门和贸易公司。10多家子公司分布在世界各地和海外。公司实现了“白云石开采-原镁冶炼-镁合金冶炼-镁合金精铸”的产业链整体布局,原镁产能和镁合金产能均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镁行业龙头企业。
目前,公司有四个部门:镁部门,铝部门,压铸部门和贸易公司。10多家子公司分布在世界各地和海外。公司实现了“白云石开采-原镁冶炼-镁合金冶炼-镁合金精铸”的产业链整体布局,原镁产能和镁合金产能均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镁行业龙头企业。
海云金属深耕镁工业20余年,已成为全球镁工业的龙头企业,全球最大的镁合金和金属锶制造商。目前已形成年产10万吨原镁和20万吨镁合金的生产能力,镁合金产销量连续多年世界领先。作为中国最大的镁合金产品制造商和销售商,公司已与100多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RSM系列产品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公司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南京市著名商标、省商标战略实施示范企业金帆奖、江苏省培育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公司的RSM商标已在美国、德国、日本等18个国家注册为马德里商标。为公司产品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海云金属深耕镁工业20余年,已成为全球镁工业的龙头企业,全球最大的镁合金和金属锶制造商。目前已形成年产10万吨原镁和20万吨镁合金的生产能力,镁合金产销量连续多年世界领先。作为中国最大的镁合金产品制造商和销售商,公司拥有e
公司在节能降耗方面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自有技术赋予公司成本优势。针对皮江法的缺点,公司自主研发的“短流程一步法粗镁”,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冶炼总能耗降低30-40,既保证了粗镁质量,又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公司自主研发的“立式罐蓄热燃烧技术”能耗明显降低。一般卧式还原炉耗镁吨,立式罐耗煤仅3吨,提高了能效,增加了单罐产量,显著降低了能耗。
公司在节能降耗方面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自有技术赋予公司成本优势。针对皮江法的缺点,公司自主研发的“短流程一步法粗镁”,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冶炼总能耗降低30-40,既保证了粗镁质量,又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公司自主研发的“立式罐蓄热燃烧技术”能耗明显降低。一般卧式还原炉耗镁吨,立式罐耗煤仅3吨,提高了能效,增加了单罐产量,显著降低了能耗。
截至2021年底,公司总产能为10万吨原镁和20万吨镁合金。其镁合金占国内市场的35%以上,原镁占国内市场的10%左右,在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在下游深加工领域,南京海云、巢湖海云精密、荆州海云、天津六和、重庆博鳌镁铝已完成精密加工布局。
截至2021年底,公司总产能为10万吨原镁和20万吨镁合金。其镁合金占国内市场的35%以上,原镁占国内市场的10%左右,在行业内具有领先地位。在下游深加工领域,南京海云、巢湖海云精密、荆州海云、天津六和、重庆博鳌镁铝已完成精密加工布局。
宝钢战略入股共同开发庆阳项目。目前,宝钢金属持有海云金属14股股份,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依托宝武集团,宝钢金属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同时,宝钢金属以成为“轻量化解决方案领导者”为愿景,专注于轻量化材料和产品的开发,这与海云金属的战略方向是一致的。随着技术和客户资源的共享,强强联合有望加速合金材料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渗透。
宝钢战略入股共同开发庆阳项目。目前,宝钢金属持有海云金属14股股份,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依托宝武集团,宝钢金属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同时,宝钢金属以成为“轻量化解决方案领导者”为愿景,专注于轻量化材料和产品的开发,这与海云金属的战略方向是一致的。随着技术和客户资源的共享,强强联合有望加速合金材料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渗透。
同时,结合有色行业发展趋势,公司紧紧抓住交通、国防和5G建设机遇,以承担国家重大镁合金项目为契机,加快发展高端镁合金制备和深加工技术,提高产品深加工水平, 进而实现我国从镁资源/原材料大国向镁合金材料及其应用强国的转变,是保证《中国制造 2025》战略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 依托在镁合金原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公司将不断创新,加快新产品的研发,积极向镁领域发展
同时,结合有色行业发展趋势,公司紧紧抓住交通、国防和5G建设机遇,以承担国家重大镁合金项目为契机,加快发展高端镁合金制备和深加工技术,提高产品深加工水平, 进而实现我国从镁资源/原材料大国向镁合金材料及其应用强国的转变,是保证《中国制造 2025》战略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 公司将依托在镁合金原材料领域的领先地位,不断创新,加快新产品研发,积极向镁合金深加工领域发展,不断加强研发实力,加快新产品开发,打造具有全产业链国际竞争力的公司。最终实现有色金属材料及零部件制造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新目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汽车节能减排和轻量化的需求有望带动原镁需求的持续增长。据预测,车重每降低100g,燃油车的百公里油耗可降低;车重每减少50%,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13%;整车质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因此,节能减排将推动汽车轻量化进程。
汽车节能减排和轻量化的需求有望带动原镁需求的持续增长。据预测,车重每降低100g,燃油车的百公里油耗可降低;车重每减少50%,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减少13%;整车质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因此,节能减排将推动汽车轻量化进程。
未来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业绩有望稳步提升。(文/木易)
未来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公司业绩有望稳步提升。(文/木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