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蔬菜水果是生鲜企业中最难管理的部分之一。如果你不注意他们,就会出现错误,这会带来很多损失。笔者站在传统生鲜零售企业的角度,探讨了传统生鲜零售企业的采购难点,并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目前,生鲜果蔬是企业采购过程中最难管理的部分。购买效果完全取决于购买者,购买者夜以继日,一刻不停。似乎他得不到经营者、店家、消费者等各方的满意。
什么样的企业采购这么难,过程中的问题怎么解决。本文提供一些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是生鲜电商火热,线下零售不可替代。
如今生鲜电商依旧火热,各路巨头争相攻城略地,争抢流量。
不可否认,线上流量是有限的,那些拼命想成为时间管理高手的年轻人,真的没有那么多精力去“青睐”各种线上平台。
所以有矛盾。有大把时间的退休老人不经常网购,会网购的年轻人没时间做饭。
因此,传统生鲜零售企业的门店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从大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再到农村,到处都有想做饭的人,这些流量会源源不断地供给线下生鲜零售店。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成熟的生鲜零售企业来说,它总能意识到线下是他的基础,线上只是场景的补充。只要是零售企业,其盈利模式就不可避免地被抽象为“赚取差价”。
对于超市这种经营全品类的企业来说,生鲜只是它的引流产品,不会和生鲜的毛利有太多纠结。有利可图的商品属于其他类别;而只经营生鲜产品的企业,必须要慎重考虑如何尽可能的让生鲜产品的毛利最大化。
以果蔬品类为例,从供应链源头入手,分析如何在采购阶段让管理更高效。但是,采购环节只是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但不是唯一的环节。要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需要各个环节共同努力。
二、传统生鲜零售企业果蔬采购难
要提高果蔬的管理效率,首先要明确生鲜零售企业存在哪些问题。
只有找出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1.很难控制水果和蔬菜的价格。
水果蔬菜基本都是初级农副产品。在采购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产品的质量。
企业的采购只能凭自己的经验判断,很难进行谈判和沟通。而且蔬果价格敏感,一天一个价很常见。
在购买阶段,价格波动很大。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利润,配送到商店和销售给顾客的价格也要与进价同步调整。但同步波动的同时,也要考虑消费者的接受程度。
比如,青菜因为某个产区受灾,收购价格提高50%,但销售价格不能简单地从原来的4元提高到6元。消费者不仅不会买单,还可能引来顾客对企业的投诉。
2.果蔬对时效性要求很高。
果蔬易腐,易腐烂,保质期短,损失率往往高于其他品类。因此,如何减少损失,保证商品流通的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
此时,针对采购流程,需要合理优化采购流程,与供应商设计高效的订单信息沟通和商品交接模式非常重要。
3.不同的蔬果购买渠道质量差别很大。
在果蔬采购中,往往是单一渠道供应无法满足门店需求的情况。因此,企业必须不断拓展采购渠道,做好后备准备。
通用企业流程
即使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目前农民也不得不面对“靠天吃饭”的问题。冰雹、强风和洪水等天气问题往往会对市场供应和价格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季节性节气和季节变化对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影响很大,这也要求企业的采购人员具有敏锐的嗅觉,及时捕捉到这些可能的变化。
5.店铺的需求单位和采购单位不一样,双方语言不通。
零售商店采用预包装还是散装一直是个难题。看来顾客的选择欲和商品的损失是不可能两全其美的,除非两种模式都采用。
只要有预包装,店铺向仓库发起订单请求时,就会出现“各说各话”的情况。商店要求20包500克装的绿色蔬菜。对于采购,他只买了10kg的青菜,剩下的交给仓库处理。
6.采购操作严重依赖个人素质,风险监控困难。
在采购过程中,对果蔬品质的把握和议价,大多取决于企业的个人判断。一旦采购的个人判断不准确,可能会极大影响企业当天的销售,甚至企业的品牌形象。
同时作为定价、渠道、商品、支付等。都是通过采购确认的,可能存在个人盈利和资金安全的风险,企业往往难以控制。
第三,对于果蔬采购过程中的解题思路。
1.各阶段灵活定价。
购买阶段的价格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但对商店的分销价格和对消费者的零售价格可以共同管理。
借助企业中的ERP系统,配置分销价格和最新采购价格之间的关联。而零售价在配置关联之外,则需要预警机制。
一般情况下,价格是随系统自动更新的,但一旦有预警,就需要人为干预,确认价格是否合理。
上图就是一个例子:
默认配送单价=最新采购价*,用于冲减仓库采购过程中的运输成本和仓库包装整理过程中的损耗;
默认零售单价=最新配送价格*,用于冲减从仓库到门店配送过程中的运输成本和门店上架过程中的损耗等。
配置零售价的波动预警为35,即最新零售价与上次价格波动相比超过此比例时,需要人为调整价格。但经过人工确认后,不再受预警波动的约束。
第一天进货价10,按照比例关系配货价12,零售价是,每个环节都按照这个比例关系正常执行;第二天市场突然紧张起来,进价飙升到14元。
在原来的比例关系下,交割价变成,零售价是,比昨天的零售价涨了40%。如果大于设定的波动预警35,系统不会自动执行,需要手动调整确认价格。
2.提前收集信息,并与供应商达成一致。
为了保证第二天果蔬的质量和价格,买家一般会提前向批发市场的摊位或农户确认采购数量,所以店家有必要提前上报第二天的订单数量。
因此,采购需要提前收集所需的商店数量,并向多个供应商订购一种产品。但如果过了规定时间,店家还急需用货,就必须找到临时供应商来解决燃眉之急。
因此,这里合理的操作流程是:
3.多渠道采购中的数量“协同”
一般除了直接从基地、农户、市场采购外,仓库里可能还有一些库存。
备货数据可能来源于上次采购数量大于配送数量,或者商店因质量差而产生的退货可以在仓库中重新排序,然后商店中的总商品可以继续
所以两者的关系是固定的,采购在处理需求的时候,可以把店铺的重要商品转化为自己关心的规格。剩下的就是仓库按照店家的规范工作了。
5.引入系统,使流程标准化、电子化。
固定ERP系统中的固定规则,只有在非常规情况引入人工调整时。
但就采购而言,他是一个比较忙的工作,所以最好购买一个移动应用,让他收集的信息和结果能够及时落地,传回系统,减少工作量。
此外,也方便其他人及时了解购买动态,为相关行动做准备。
四。摘要
本文分析了传统生鲜零售企业在果蔬采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生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生鲜采购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问题和困难没有提到。
目前生鲜赛道竞争依然激烈,线上线下依然打得火热。除了客户体验,如何尽可能提高供应链的效率,解决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
本文由瞌睡生活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复制。
题目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