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民选择了进城务工。但是,很多人生活在城市,心却在乡村。他们在城市买房落户,却把户口留在了农村。这是为什么呢?要说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最大的区别就是“房子”的区别。农村户口不仅可以在城里买房,还可以在老家拥有自己的土地和宅基地;城市户口买不了农村宅基地。这大概就是有些人“城里人,村里人”的原因吧!
随着很多农村人进城打工定居,农村闲置的房子也多了起来。许多农村人认为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就算现在不住了,也可以回来养老,把老房子翻新。但是这个想法真的行得通吗?
很多农民都知道,农村自建房一直没有房产证。相信大家都知道房产证的重要性。毕竟房产证是房屋所有权的凭证。没有房产证的房子,就像没有身份证的人一样,不受法律保护,容易产生各种纠纷。
一旦宅基地上的房屋倒塌、被拆除超过2年仍未恢复使用,国家可以无偿收回宅基地使用权。按照规定,农村宅基地不是农民自己所有,而是村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农民多年身不由己,任其闲置垮掉,自然会被“回收”。
但为了保障农民的现实利益,国家给宅基地发放了“身份证”,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国家颁发的农村不动产权证书,包括土地权属证书和宅基地权属证书。登记了农村家庭的宅基地和房屋的情况,如具体位置、所有者和使用权等基本信息。以后遇到拆迁或者纠纷,农民可以用宅基地不动产权证书来证明自己的产权。
农村不动产权证书不仅保障了农民的住房财产权,还可以作为“房产证”。如果农民想做生意,他们可以用它从银行获得贷款。
但在填写土地权属证书和宅基地权属证书时,要注意“此栏”的填写!有两点需要注意:
第一,家人必须事先决定“权利人”一栏应该填谁的名字。由于本栏空间有限,可能无法写下所有家庭成员的名字。“兄弟算账算清楚”,不要抱有“反正我们都是一家人,写谁都无所谓”的“幻想”。最好写上利益相关者的名字。
第二,填写证明时,最好也写上共有人。按照规定,独生子女可以是共有人。然而,一旦子女成为一方的共有人,他们就不能再成为其他方的共有人。
然而,虽然在宅基地上拥有一张“身份证”是让农民朋友高兴的事情,但也有三类人拿不到这张卡:
1.违反“一户一宅”原则的农民。一个家庭有多套房子,造成宅基地资源的浪费,没有办法进行宅基地的相关确权。
2.宅基地使用面积超标的农户。对于宅基地适用面积超标的情况,比如农民“任性”建房影响了村集体的利益,就无法确权。
3.非法使用宅基地的农民。比如宅基地长期闲置,违规购买等。而这种情况无法证实。
还有,为了解决宅基地长期闲置造成的资源浪费,让废弃的宅基地重新得到利用。一些试点地区出台了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的补偿机制。农民拿到钱后,就相当于把宅基地“卖掉”了。宅基地升值不升值,跟他们以后没关系。
如今,宅基地也有了“身份证”。你会为了得到补偿而退出宅基地吗?
本文由新野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