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云久传媒
回顾吴少勋与劲牌的渊源,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梦想:把劲牌打造成“百年老店”。
文|云九队
春节前,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想到,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会如此严重。
大年初一,很多人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但与此同时,在距离武汉不到100公里的大冶,金牌已经全面动员。
得知武汉疫情后,金牌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决定提前捐赠价值5000万元的预防药品,其中一部分已于次日送达防疫一线。随后,劲牌又追加现金捐赠5000万元。
“不惜一切代价”投资生产抗疫药物。金牌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吴少勋强调“时间就是生命”,要求“生产要越来越快,开足马力,千方百计增加产能”。
早在2月23日,劲牌公司就已捐赠清肺排毒汤中药配方颗粒1万对。2月26日,劲牌公司决定按标准生产价值9000多万元的重要配方颗粒,加上捐赠的现金6706万元,累计专项资金将超过1亿元。
如此“高调”抗击疫情,与吴少勋每日的“低调”形成鲜明对比。
说起吴少勋,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湖北首富”的身份,却不知道他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得者。他是全国工商联表彰的“改革开放40年百位杰出民营企业家”名单中唯一的葡萄酒企业家。常驻胡润慈善榜、福布斯中国慈善榜,被誉为“湖北首善”。
湖北省社科院课题组曾称他为“特殊的民营企业家”,这种“特殊”在这次武汉疫情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售价十几元、利润率远低于同行的劲牌为基准,劲牌不仅是此次第一批捐款的酒企,也是迄今为止捐款总额最高的酒企,捐款总额达1亿元。
这不禁让人想起1998年,劲牌改制时,吴少勋公开表示要“做三件事,不做三件事”。其中,第一条就是“把强势品牌当成事业,而不是家族企业”。或许,从此以后,劲牌注定是一家社会企业。
吴少勋深知“高调”的重要性,也很“低调”。
在得知劲牌捐款的消息后,云九头条致电劲牌品牌部相关负责人,希望了解捐款详情并采访吴少勋,但最终被婉拒:“你们都知道董事长的'习惯',他因为疫情比较着急,所以忙着调集防疫物资,无论是开会还是在生产线上都找不到他。”
1月29日上午,劲牌公司召开第五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专题会议。
“习惯”是指吴少勋几十年来“做得比说得多”的习惯。他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也拒绝这样做。即使面对质疑和委屈,他也总是掉以轻心。
其实,对吴少勋来说,“高调”不是不可能,而是不甘心。
实际上,吴少勋非常重视品牌推广的重要性。90年代,金牌新品上市的时候,电视刚刚开始普及。吴少勋很快意识到,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巨大的品牌影响力,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投放广告,亲自带着产品去央视洽谈。最后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金九虽好,不贪一杯”,让金九成功进入了消费者的心智。
助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高调”与履行社会责任中的“低调”形成鲜明对比,让市场和公众对劲牌和吴少勋有了更细致的了解。
事实上,在疫情期间,虽然很多人知道吴少勋和金牌捐钱互助,但很少有人知道捐款的背后有什么艰辛和努力。如果没有被披露
这篇名为《劲牌人报》的文章以“在疫情面前,时间就是生命”为开篇。这句频繁出现在政府机关各种内容中的话,成为了劲牌这种私人公司在疫情期间的真实写照,可见劲牌对此次抗疫支援的高度重视。
“大年初一捐款5000万,召回药材采购和工人生产”、“暂时牺牲保健酒正常生产”、“生产(药品)要快”……吴少勋内部的“高调”要求,与他本人和劲牌对外的“低调”行动形成鲜明对比。
除了上亿的捐款,劲牌其实做的更多。
2月20日,央视《新闻联播》《劲牌争分夺秒与疫情赛跑,时间就是生命》播出,特别提到,金牌向湖北一线工作人员捐赠价值5000万元的中药配方颗粒296万双,用于防治新冠肺炎,汇集了380个救治点、2462支疫情防控队伍近40万人。
原来,湖北开出了第一张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药方“肺炎1号”,金牌子公司唐铮药业是受托生产的两家企业之一。公司接到政府委托后,当天就投产了。库存不足时,从周边省市调运,情人节照常满负荷运转。最后,它在短短3天内完成了270万个药品的生产,并且全部免费捐赠。
捐赠外人难以关注的疫情防控“毛细血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月21日,劲牌公司关伟转发了人民日报发布的疫情防控喜讯,并评论“一起加油”。可以说,在这场疫情防控战中,像吴少勋、金牌这样的加油工,和很多“逆行”的医务工作者一样努力,才成就了他们如此辉煌。
也许对吴少勋来说,“少训”并不是缺少荣誉,而是有点不太强调荣誉。
“他影响了他,他影响了他们”
人在社会上总会受到影响。
“冰花少年”王福满8岁时就深深影响了马云。没来过这个小镇的小男孩,每天走9里路去学校,走了一个多小时。做完作业后,他会和妹妹一起喂猪。
在顶着寒霜走进教室,被媒体报道后,马云关注到了“梦想去北京,想当警察”的王福满,决定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计划,让越来越多的寄宿制孩子开始新的生活,王福满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是他自己影响了吴少勋。
吴少勋,1956年出生于湖北黄石。那时候,贫穷是普遍现象。到处都是赤脚和破旧的衣服。辍学甚至更加普遍。经济困境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家庭贫困,吴少勋初中毕业后就参军了。
通过这次经历,吴少勋知道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他捐钱帮助学生。
不久前,地产大亨潘石屹因向国外大学巨额捐款而受到质疑。知名主持人金星说,“基础教育不解决,只有少数人能考上哈佛,很难得。”
吴少勋也很清楚这一点。他对义务教育投入巨资,以“金色阳光班”的形式帮助“极其贫困和优秀”的学生完成学业,很多受资助的学生考上了重点大学,彻底改变了他们的人生。
对于吴少勋和劲牌来说,公益是一种价值观,更是一种“习惯”。
2010年,来自大冶的农民妻子余两次冲进火海救出两个孩子。她被严重烧伤,但没钱治疗。得知此事后,吴少勋当即表示承担全部抢救费用,并很快送来了第一笔10万元的治疗费用。
2012年,考虑到海军官兵容易感染风湿病,劲牌专门研制了治疗风湿病的保健酒,长期免费送给驻军部队;得知大冶农村饮水存在卫生问题,金牌投入7亿多元解决96万居民饮水问题。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金牌捐赠5000万元扶贫
不久前,劲牌发布了一份特别的名单:截至1月29日上午9点,已有270家劲牌经销商、供应商等合作伙伴捐款人民币(不含物资)。在这份名单中,横跨祖国大江南北,有企业也有个人,金额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共同的目的是为疫情防控捐款。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名单上的名字还在不断增加。
在社会公益的道路上,吴少勋和劲牌正在不断影响更多的经销商、终端运营商和消费者。“做队长,不做家长”,吴少勋认为,虽然金牌名义上是他个人的公司,但实际上是所有金牌人的公司。只有依靠金牌人共同经营,才能搞活,才能做好。
现在“金牌人”这个称呼已经不局限于金牌员工,而是认同金牌价值观的人的俗称。
金牌是一个怎样的职业?
在1998年对金牌进行改革时,吴少勋决心将金牌打造成金牌人的事业、大众的事业和中国最好的医疗保健。他还公开提出“要把劲牌当成一项事业,而不是一个家族企业”。
在吴少勋眼里,金牌是一份怎样的职业?
2003年,吴少勋走进了金牌学院第四期营销培训班的交流会。在很多前来学习营销的同学面前,开场白不是关于营销,而是关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一课。“一个国家的兴亡,仁义的存废,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关系到每一个人。我们必须从我自己做起,从零开始”。
身处市场经济,却以“正能量”为前置内容,体现了劲牌“守正”的价值观。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共战疫情,企业在行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显示,产品责任表现较好的企业(R & ampd投资),有工会的企业,环保投入多的企业,慈善捐赠会多一些。
从社会责任的“反面”来看,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员工福利,劲牌确实是数一数二的公司。为了保证质量,劲牌要求每一款产品都要“自己喝好”再投放市场。生产采用比药典更严格的标准;为了保证原料的供应,13年建立了14个超过10万公里的标准种植和原料基地.
对于“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劲牌强调这不是你想做的事情,而是一种“把你已经做的事情提炼出来的文化”。这种“对”表现在最好的品牌的各个方面。“基本不买日系车”的爱国教育理念,“鼓励经销商说不”的经营理念,“老板带头”的创业思维,都是很有意思的表现。
就吴少勋而言,他坚持和员工拿一样的工资,非常注重节约,吃饭前把在外吃饭的剩菜打包,一件固定款式的衬衫成为他的标配。在经营策略上,劲牌从不追求“风口”。
过去几年,从O2O、B2B、青春酒、互联网、酱香酒,酒业的“风口”不断。比如,劲牌已经布局酱香酒领域,马上推出一款高端酱香酒也不是不可能,但都没有尝试过。
即便植根于大健康领域,但劲牌对百亿“补肾”市场从未有过“狂野的欲望”,而是继续倡导“金九虽好,不贪一杯”的理念。最后很多追逐风口的企业一个接一个失败了,但是强势品牌独立了,越做越大。
马云曾说:“以前常说‘风来了,猪也会飞’。当时我说:“风一过,猪都摔死了。”“我们的企业很少有做大做好的,因为我们始终相信赌博和全押。"
关于企业管理,吴少勋在2018春节团拜会上分享了“树要有多高,根要有多深”的道理,类似于马云的“反思”:过去30年,社会比较浮躁,整个社会都在追求一种畸形发展,什么都谈GDP。
“虽然有时候我们的大脑是清醒的,但我们真的清醒吗?你没被打扰吗?不一定。”吴少勋提醒所有在场的员工。回顾吴少勋和劲牌的历史,吴少勋仍然坚持他的梦想:把劲牌打造成“百年老店”。在这条道路上,用“郑”把这项事业推向前进。
回到这次疫情,中医专家给出的抗疫保护法是“保持正气,预防感冒,祛湿除疫”。所谓“存义”,即“义在心中,恶不可为”,善抗是抗击疫疾的根本。对人如此,对企业似乎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