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0 | T博士教你买保险ID: drtbaoxian”
文/图
我和你一起拆解一下重疾险的套路。
这个套路不是另一个套路,而是正如混沌研究所的李善友教授所说:
人的知识和技能绝不是零散的信息和随意的行动。大部分都有某种“结构”,而这些结构就是“套路”。
重疾有三个基本套路,如图:
我会给你一个例子。
第一种结构,主险是终身寿险,附加高级重疾保险,还有一些其他附加险,比如小病额外赔付、小病豁免、投保人豁免、癌症多次赔付等。以中意人寿为例:
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客户可以自由选择附加险。但有些保险产品也会绑定一个强制项,比如绑定长期意外险和强制消费。需要注意的是,附加重疾险是一种提前赔付型,也就是说,附加重疾险本身是没有保额的,它占用了主险的保额,只有在被保险人发生重大疾病时,才会将身故时本应赔付的钱提前赔付给客户。
在第二种结构中,上述主险和附加险揉合在一起。外在形式上,客户从产品名称上看不到保障内容,但条款本质上是一样的。
以我们同方全球健康终身多重保障为例:
以上两种重疾险都是以身故赔付。如果一个人终身身故,没有重疾,可以赔付保额。
第三种结构,最近几年网上常用的重疾保险,没有身故保障,只有重疾保障。如果一个人死了一辈子没有大病,这类产品是没有赔付的。
以上三个是重疾险最基本的结构。在这个基础上,不同的保险公司会做一些不同的补充。
目前保障最多的重疾保险结构如图:
还有很多重疾保险,对恶性肿瘤进行二次赔付,对特定心脑血管疾病进行二次赔付。消费者可以选择是否添加。
我们一一拆解分析。
重疾保险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重疾。先说一下重疾的种类和理赔条件。
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有重疾险。刚开始重疾险只覆盖10种重疾,后来逐渐增加。现在动辄50、80、100种重疾险。
套路一:疾病数量
我们来看看保险业统一定义的28种重疾,其中前7种最高:
我们来看看重疾保险理赔统计,如图:
2020年同方全球理赔报告
所以,重疾险保障的疾病数量取决于价格。如果价格差不多,疾病越多越好。
但是,如果保费贵,就没必要了。因为,50种或者100种都被覆盖了,其他像疯牛病,象皮病概率太低了。
说完了疾病和理赔条件,就是理赔次数。目前有:单个索赔、成组多个索赔、无组多个索赔。
套路二:多次付款
从产品角度来说,多赔总比只赔一次好。关键是价格。
如果多次付款比一次付款贵30,我劝你不要考虑。还不如用这个贵的保费,把首保金额增加30。但如果只贵8元左右,还是值得考虑的。
随着医疗的进步,很多大病逐渐变成了慢性病。只要治疗得当,可以存活很久。手术后的长期存活率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以后如果有心梗,中风,老年痴呆症,再交也挺好的。其他癌症,与癌症长期存活的也很多。
需要注意的是,多次赔付的重疾险,怎么把疾病分成几组,怎么分组,非常部分
但如果是不太严重的心肌梗死,微创支架置入就可以了,轻度病例可以付费,如图:
大部分重疾险规定轻、中、重疾病的理赔互不影响。如果先得轻症,再发展成中症,再发展成重症,可以获得三项赔偿。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先得了重疾,轻症和中症是不能赔付的。
需要注意的是,小病不像大病。除三种高发轻症外,监管对轻症没有统一的定义,而是由保险公司自行规定。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他们是否覆盖了高发轻症,定义是否宽松。
不能光看数字就说哪个好。要看具体内容。比如一份重疾险,只保10种轻症,但几种轻症的最高发生率都不会少。而一些重疾保险,虽然有二三十种轻症,但不典型急性心梗较少。你能说后者比前者好吗?
所有的保险公司都有早期恶性肿瘤,轻症病例,但有的保险公司没有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你可以看到,它占轻度病例索赔的27%,仅次于非常早期的癌症,这仍然非常重要。
简单来说,心肌梗死就是心脏冠状动脉的堵塞,疏通血管、恢复血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如果堵塞严重或介入治疗无效,考虑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属于重疾理赔范畴)。
所以,如果轻症病例没有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勉强可以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毕竟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基本都需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万一有人患了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确诊了就赔不了,但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还是可以赔的。
但是,有些重疾风险是不诚实的。在轻症病例中,没有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更夸张的是,有些产品,在理赔概率最高的轻度病例中,并没有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轻度中风。
有些保险销售会说:这些小病只是宣传卖点,多赚钱的噱头。
没有这些保证,价格会降低,就这样吧。可惜有的产品保障少,保费贵30左右,很不厚道。
轻症的保护时间也很重要。目前在售的带有轻症保障的重疾险,大部分都是终身保障,但部分产品会有例外,只保障到75岁。
好消息是,中国保险学会和医师协会推出的新重疾定义将于2021年2月1日全面实施。之后上线的重疾险产品必须包含轻度恶性肿瘤、轻度急性心肌梗死、轻度中风后遗症。
轻中度疾病的补偿比例也值得关注。
轻中度疾病按照重疾保额的比例赔付,比如保额50万,轻症30,也就是15万。
派息率越高越好。一般轻度病例的补偿比在30以上,中度病例的补偿比在50以上。
此外,轻度病例的赔付次数以及是否分组是评价一款产品的考虑点。
但是小病赔付的条件和比例比赔付次数更重要。
套路四:中间症状
2018年,重疾险市场出现了“中病”赔付的产品。疾病其实就是保险公司选取部分原本较轻的疾病作为疾病,提高赔付比例。一般轻症的赔偿比例是20-45,中度的赔偿比例是50-60。
请注意,内地轻中度的重疾保险情况是额外赔付的。所谓额外赔付,是指轻症或中度疾病赔付后,未来重疾或身故,或保额。
相比之下,是香港的重疾险。在小病赔付之前,都是
大陆重疾险在轻中度患病后可以免交保费,这也是相对于香港重疾险的优势。所谓豁免保费,是指如果发生轻、中度疾病,缴费后,后续保费不必再交,合同继续有效。
套路五:特定疾病附加多缴
典型的是癌症的二次赔付,如图所示:
如果一个人得了癌症,三年后,不管是转移还是复发,或者是带癌生存还是其他癌症,这份重疾险都可以额外赔付一笔。
有些产品癌症也可以赔付两次,但是条件苛刻很多。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个术语之间的区别:
癌症二次赔付由中港重疾险发起。起初是香港友邦加豫北的加强保障版。第一次癌症后,如果客户每三年再次确诊癌症,可以再次获得80%的保额。
香港宏利人寿将额外赔付扩展至癌症、心脏病、中风,赔付比例由80提升至100。富通香港的“嘉德168”重疾险紧随其后。
2019年,中英人寿在内地推出的“至尊守护”重疾险,直接标注了香港重疾险。客户在85岁之前,有癌症多次赔付,还有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瓣膜手术等五种重疾的额外赔付。
套路六:投保人豁免
最后,我来介绍一下重疾保险附加的投保人免责条款。这也是内地保单的优势,即在被保险人发生轻症、重疾或身故的情况下,被保险人的后续保费不用再交,合同仍然有效。
香港对投保人也有豁免,但基本上是父母为未成年子女投保,投保人身故或全残才可以豁免保费。不像内地,夫妻可以免保,父母给孩子也可以免保。
这就是拆除关键保险结构的全部内容。事情很多,但是挺复杂的。普通客户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搞清楚。想通了这一点,就可以为自己选择产品了吗?
不一定。
因为,我们在选择的时候,也涉及到产品背后的核保规则。当我们健康时,我们选择保险公司。如果有影响核保结果的异常物理指标,可以根据不同保险公司的核保差异,争取最佳的核保结果。
咨询需要保险配置或理赔协助的朋友,
阅读,点击链接直接跳转。
关于t医生。
从医生到顶级保险经纪人,我的经历和平台选择
著名博士生,为什么转行卖保险?
一分钟向你展示T博士的团队
和规划理念
当你选择保险时,你应该选择什么?
在选择保险的时候,这个比性价比更重要!
国家以608亿巨款接管安邦保险。如果看了,每年可以省下30块保费。
你眼中的小保险公司,其实很耀眼!
知道这些真相后,你还会为保险公司的品牌保费买单吗?
她有40多份保险单。为什么经济支柱还是近乎“裸奔”?
保险公司在赔钱。他家的保险还能买吗?
危急疾病
什么样的重疾险?只要做到这两点,每年就能省下不少保费。
重疾险是为了钱看病吗?大错特错!
300元的医保300万,还需要重疾险吗?
遇到大病,多少会让你放弃治疗?
主流重疾险“套路”拆解(干货)
要不要用身故险买重疾险?
几个案例告诉你:消费型重疾险的保障缺了什么?
人寿/养老保险
73万总保费怎么换1000万身价?
事故保险
车主们,你们的意外险会让你们大呼“意外”。你成功了吗?
买意外险,看这篇文章就知道了。
退休金
回到老家,看到两个老人不同的结局,才知道人性经不起考验。
经过25年的股票交易,平均每年
他用可以买一家企业的钱买了一份保险。
几千万资产灰飞烟灭,就因为给孩子的彩礼钱不对!
什么保险可以抗婚?
医疗保险
同一个保险公司的百万医疗险,知道内情后,为什么我选择了贵的?
明明是医保里的药。为什么医保不能报?先说一个案例。
高端医保比百万元医保好在哪里?
健康通知
买保险时,如何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最有利?
为什么向父母借医保卡不能买保险?
投保了,两年后保险公司还要赔付?
清算债务
保险公司只愿意赔15万。怎样才能帮客户拿到30万?
保险公司显然可以拒赔。如何帮助客户顺利理赔?(两个真实案例)
T博士:中山大学博士,多年取得全球寿险行业顶级荣誉MDRT、COT、TOT标准,专注为新中产家庭量身定制保障方案。坚持团队中立、客观、诚实,追求专业进步。我们不代表任何保险公司,我们只忠于客户的利益和职业道德。
戳这里,选择保险定制服务,让你在保险中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