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与生俱来”的恐惧,这可能与蛇的分布范围广以及蛇的捕猎方式有关。
事实上,蛇是一个分布范围非常广的物种。除了气候寒冷、终年积雪的地区,基本上都有蛇活动的痕迹,也就是说人和蛇的活动有很大一部分是相互重叠的。根据《The Reotile Database》收集的资料,世界上有3425种蛇,中国有241种。
而蛇又分为毒蛇和非毒蛇。毒蛇能从毒腺分泌出一种含有毒蛋白的酶和多肽类物质的“蛇毒”来杀死猎物;无毒蛇是先将猎物咬破缠住,然后收缩肌肉将其杀死,所以无论是毒蛇还是无毒蛇都很可怕,其中毒蛇对人类生命的威胁最大。
也许正是因为对蛇的恐惧,以及长期生活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人类保留了“怕蛇”的基因。然而,对于以养蛇为生的人来说,他们不仅怕蛇,蛇还是他们的“摇钱树”。目前,中国有这样一个地方,被称为“中国第一蛇村”,甚至是“世界第一蛇村”。
所谓“中国第一蛇村”,其实指的是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城区中部的子思桥村。这个村子之所以叫子思桥,是因为河上的桥叫子思桥,面积只有平方公里。远远望去,这个小桥流水、风景秀丽的村庄,与普通的江南水乡并无二致。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人口只有800人左右的村庄,却是远近闻名的“水蛇村”。最高峰时繁殖的蛇有300多万种,按人均数千条计算。因为蛇的数量随处可见,而且有毒蛇出没,所以很多外地人甚至小偷都不敢轻易进村。什么情况?
“蛇村”大约有180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蛇。最大的一户饲养了20万条蛇,包括红蛇、蝮蛇、王锦蛇、蝮蛇(蝮蛇)、眼镜蛇等数十种有毒和无毒的蛇,其中以无毒的红链蛇和有毒的蝮蛇为主。
所以蛇是紫思桥村最常见的动物,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有时,它们会爬到要晾干的衣服上或床上,更不用说活蛇了。连村里大量晒干的蛇皮都慌了。对于这种“场景”,怕蛇的人真的一秒都不想呆,甚至可能会吓晕过去。然而,在“蛇村”,村民每天晚上都要睡觉。
四桥村不仅单纯养蛇,还拥有自己的蛇工厂、蛇孵化研究中心和以蛇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将“蛇产业”做大做强,成为中国最大的蛇养殖和交易中心。
村民养殖的蛇经过加工或深加工,制成蛇干、蛇油、蛇毒等。根据不同的类别,作为中药材出售给医药企业和药材市场。比如一池蝮蛇(至少2000到3000只)半个月抽一次一升的蛇毒,冷冻研磨后卖给药厂,一次能卖三万元。克卖的蛇毒可以称之为“软黄金”。蛇皮不仅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还是制作包、二胡、吉他等乐器的最佳材料。
蛇是冷血动物。它们一般在春末秋初“日平均气温”高的时候出来活动,其余时间都处于“冬眠”状态。所以蛇咬人一般在春末秋初。春末夏初刚冬眠完的蛇饥肠辘辘,正处于繁殖季节,往往攻击性更强。
但蛇属于进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动物。因为他们“头脑简单”,面对异常情况时只能做出一些本能反应。比如蛇的领域感很强。当受到威胁时,如果安全距离太近,它们就会攻击人类,如果安全距离太大,它们就会逃跑
在“蛇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蛇。在日常保养或挤毒液时,由于与蛇的安全距离太近,蛇会本能地做出自卫反应去攻击人。所以“蛇村”的村民虽然主要靠养蛇为生,但经常在河边行走,脚不湿,有时还会被蛇咬伤。
杨畅是紫思桥村最早的养蛇人之一。据他介绍,在挑蛇喂食时,难免会被蛇咬伤。因为蛇的数量多,一个装蛇的网兜里有上千条蛇。一天被100多条无毒蛇咬是常事,所以他被蛇咬后手上有很多小孔。
据杨洪昌回忆,他遇到的最惊险的一次是在挤尖吻蝮蛇毒时,蛇身突然扭曲,蛇头反咬在手上。为了避免毒液扩散,他懂得“自救”,立即用刀在伤口外侧割了两个洞放血,然后用水冲洗。简单治疗后,他叫了一辆车去杭州某医院拿抗蛇毒。
虽然经常被蛇咬伤,但紫丝桥村的村民并没有放弃养蛇,“蛇产业”越做越大。目前养蛇产业占全国近三成,养蛇技术甚至已经“输出”到韩国。《蛇村》的发展被央视多次报道。
其实村民并不怕蛇,经过近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第一蛇村”。一方面,子思桥村的村民嗅到了商机,通过人工养蛇发了财,成功走出了一条养蛇销售的路子。另一方面,虽然村民被蛇咬是常事,但他们经验丰富,知道一些基本的自救知识。随着交通、医疗等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市区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基本上都有一定量的抗蛇毒血清储备,所以蛇咬伤如果能及时处理,立即送到医院抗蛇毒血清治疗就好了。
随着紫丝桥村养蛇场合作实验室的建立,村民们不仅掌握了蛇王(王蛇)、眼镜蛇、蝮蛇、水蛇腰等蛇从卵孵化、幼蛇繁育到人工繁育的一整套繁育技术,而且有利于其他新品种的开发,如乌梢蛇、银环蛇(蛇毒中含有神经毒素)的小规模繁育实验,有利于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如果有不怕蛇或者想练胆的朋友,建议去这个“蛇村”走一走,转一转,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