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证券日报
股票代码:600094,900940。股票简称:大名城,大名城B公告编号: 2022-007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3360
担保人名称:本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咸宜置业有限公司。
本保函金额:https://www.zhucesz.com/亿元。
公司累计为各级子公司新增担保总额:https://www.zhucesz.com/亿元(含本)。
累计逾期对外担保数量:0元
一、担保概述
上海大明企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本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海咸宜置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咸宜置业有限公司”)因生产经营需要,向大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行(以下简称“大连银行上海分行”)申请固定资产贷款10,000万元。为保证履行相关协议项下的义务和责任,本公司作为抵押人,为上海奉贤庄行项目的土地使用权及其名下的在建工程提供抵押担保;本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百盛时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凯体实业有限公司作为出质人,分别以品一地产51%和49%的股权提供质押担保。
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及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关于公司或控股子公司为公司各级子公司提供年度担保额度的议案》的议案。公司独立董事在董事会审议担保议案时发表了独立意见。(详见公司于2021年4月24日、2021年5月28日刊登在信息披露指定媒体及上海证券交易所(https://www.zhucesz.com/)网站上的2021-025、2021-028、2021-045号临时公告)。
本次向子公司提供担保是经上述公司股东会批准的。公司或其控股子公司为公司各级子公司提供担保额度内的担保。融资资金用于子公司生产经营,风险可控。
二。被担保企业的基本情况
上海咸宜房地产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6月30日,法定代表人为史文勋,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许可项目:房地产开发经营。(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或证明为准)一般项目:物业管理;房屋租赁;非住宅房地产租赁;企业管理咨询;停车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信息咨询服务);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许可的项目);建筑材料销售;建筑材料销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独立开展经营活动)
(1)最近一年及一期的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人民币万元。
(2)上海咸宜置业有限公司股权结构:
本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海百盛时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凯东实业有限公司分别持有上海咸宜置业有限公司51%和49%的股份。
三。担保协议的主要内容
近日,公司全资子公司伊尹地产与大连银行上海分行签订《固定资产借款合同》,向大连银行上海分行申请固定资产贷款1亿元,期限36个月,用于名城奉贤庄行项目的开发建设。为保证履行相关协议项下的义务和责任,我公司作为担保人,与大连银行上海分行签订《保证合同》,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作为抵押人,品一地产与大连银行上海分行签订《抵押合同》,为庄行项目土地使用权提供抵押担保
截至本公告日,从公司2020年度股东大会批准的新增担保金额开始,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为各级子公司新增担保人民币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https://www.zhucesz.com/。截至本公告日,公司不存在逾期担保。
特此公告。
上海大名城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22年1月20日
归档文件:
1、 《质押合同》 、 《固定资产借款合同》 、 《保证合同》 、 《抵押合同》 ;
2.担保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3.担保人最近的财务报表。
报道/反馈见习记者李贝贝
中国时报(https://www.zhucesz.com/)记者李伟来上海报道。
9月13日,保利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2018年第十二次临时董事会同意将公司名称变更为“保利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利发展”)。同日,深圳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科)正式更名为深圳万科发展有限公司.此前,从5月份开始,广州、上海、成都、海南、合肥等地的多个万科分支机构已陆续将“房地产”或“置业”字样改为“企业有限公司”或“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保利和万科不是个例。在行业增速放缓、竞争日益激烈的存量时代,今年不少房企纷纷更名,淡化地产概念,加强转型升级,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从目前这些房企的业绩构成来看,主要渠道业务仍是房地产,房企真正的“去地产化”目标短时间内难以实现。
“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离开房地产,房地产企业更名不代表要离开房地产。”新城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欧阳杰对《质押合同》记者指出:“更名不代表退出。相反,很难集中精力做主业,但又不想让人议论,而且是多元化的。”
这一年,超过10家房企更名。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0家房企更名。
今年1月,施琅绿色地产更名为“施琅绿色集团有限公司”;3月,时代地产宣布更名为“时代中国”,海南珠江控股有限公司宣布公司更名为“海南梁静控股有限公司”;5月,AVIC房地产有限公司宣布更名为“AVIC盛大股份有限公司”;7月,龙湖公告,中文名称“龙湖地产股份有限公司”拟变更为“龙湖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钟君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正式更名为钟君集团控股有限公司;8月,“大连万达商业地产”更名为“万达商管集团”,称万达商管未来不再开发房地产,成为纯商业管理运营企业;同月,合景泰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也宣布正式更名,原“合景泰富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中的“地产”二字消失。
此前,2016年曾出现一波房企“更名潮”。当时恒大地产更名为中国恒大集团,方兴地产更名为中国金茂,远洋地产更名为远洋集团,雅居乐地产更名为雅居乐集团,K2地产更名为石榴集团。
截至目前,行业排名前10的公司中(根据CRIC研究中心上半年统计),只有中海地产和华润置地两家房地产公司的公司名称中仍带有“地产”二字。
去“地产化”不等于“去地产化”
从这些更名的房企来看,抛弃“地产”二字是他们的共同特征。柯睿地产中心研究员方凌、易天宇认为,对于大部分大型品牌房企来说,更名的意义主要在于企业定位的升级,进一步推动多元化业务的发展,提升综合实力。
例如,保利发展表示,保利地产的企业名称已无法覆盖目前的业务布局,更名是为了体现公司多元化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快“两翼”(房地产金融和社区消费服务)业务的市场化发展。万科还表示,深圳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变更的原因不是“去地产化”,而是为了扩大业务范围。龙湖集团董事长吴亚军强调,更名是基于自身能力、战略眼光和业务协同的设计。
但去掉“地产”二字并不意味着“去地产化”:虽然更名后的房企大多已经涉及多元化业务,但房地产开发仍是这些房企的主营业务。
以保利和万科为例。保利2018年中报数据显示,公司上半年房地产销售收入在https://www.zhucesz.com/,占https://www.zhucesz.com/'s总收入1亿元;2017年https://www.zhucesz.com/房地产销售额1亿元,占https://www.zhucesz.com/总营收比重早在2016年,保利发展就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一主两翼”的整体战略,但目前“两翼”业务营收仅占https://www.zhucesz.com/
今年上半年,万科总营业收入中,房地产业务结算收入占比95%,而公寓长租、养老、商业、物流、仓储、滑雪度假等业务仅占收入的5%。
房企本身还是很看重房地产开发的业务和规模的。在9月13日的品牌战略升级发布会上,保利发展总经理刘平重申了2017年提出的“力争重回行业前三”的销售规模愿景;万科董事局主席郁亮曾认为“万科未来不应该做房地产公司”。但在万科34周年庆典晚会上,郁亮强调万科不会离开地产。不久后,在2018年9月南方地区月度会议上,他表示“6300亿的支付目标是所有业务的起点、基础和保障。如果达不到6300亿的支付目标,我们所有的业务都可以停止”。
目前房企还是很重视土地储备的。中国指数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1-8月,碧桂园以1134亿元的拿地金额继续排名第一,万科以1067亿元排名第二,保利以821亿元排名第三。三家房企拿地金额均超过800亿元。
恒大总裁夏海钧在2018年中期业绩会上表示:“我们认为,未来三到五年,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将达到40%。如果是10万亿的目标,前三家开发商占20%,每家都有7000亿的销售额。”
在这种情况下,欧阳杰坦言,“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离开房地产”。
寻求多元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既然去“地产”不是“去地产”,为什么房企还要大费周章?
业内人士指出,对于大多数大型房企来说,去除房产标签更多的是企业定位的升级,是新的行业环境下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必然。
更名后的房企也可以通过其他业务获取土地。万科、龙湖、保利、碧桂园等。都把长租公寓作为自己新的水路业务,从而获得大量的投资和土地。
另一方面,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不断深入,房企融资环境趋紧。根据同策咨询研究院的监测数据,2018年前8个月,40家典型房企共融资4708亿元,较去年的4335亿元大幅下降,https://www.zhucesz.com/多元化业务可以明显拓展融资渠道,提高盈利能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大多数开发商来说,多元化业务仍然难以同时实现规模和盈利。
近日,郁亮坦言,“万科今天特别焦虑”在于如何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去房地产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指出,多元化发展前景是美好的,但未来房企多元化转型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万科和保利对公司‘去地产化’的态度,说明房企多元化转型要想见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编辑:袁晓兰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