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看来,华为已经痛苦了几十年。没有痛苦的时候,可以说是一直在“冬天”里与寒冷共舞。
很多熟悉任的华为人都知道,这位老板的特点就是喜欢“反其道而行之”。当时,华为在国内市场一骑绝尘,位列电子百强第一,迎来了进一步扩张发展的春天。形势好的时候,任在公司会议上谈到了“华为的冬天”。
“十年来,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面对失败,没有荣誉感和自豪感,只有危机感”。
越顺利,任就越警觉。从《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到《华为的冬天》,是任忧患意识的反应。
之所以经常喊狼来了,是因为任希望消除华为的“平常心”,做好积极准备,以免危机来临时措手不及。
任认为,企业生而要死,越往前走,失败的概率越大。所以企业要时刻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我们都要一起想,怎么才能活下去,也许能活得更久。失败的这一天一定会到来,每个人都应该为此做好准备。这是我不可动摇的观点,这是历史规律。”
就像人一样,企业生而有死,都是受自然规律制约的。但是一个人即使没有一技之长也能活几十年,一个企业不行。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技能,过不了几天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事实上,不仅是任和华为,很多企业家和企业都有类似的危机感。比如比尔盖茨有一个著名的预言“微软离永远破产只有18个月了”。
直面失败和死亡,既是一种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企业想要持续生存下去,并不容易。国际形势、竞争对手、行业变化、内部矛盾等问题都会造成企业的失败和死亡。
而且,企业越大,越危险。比如王安电脑、北电等曾经风光无限的巨头,很快就倒下了,任对他们带来的教训印象深刻。
从古至今,从国家到企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无疑是一个真理。
所以,我们要研究如何生活。任对此有很多想法。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任也成为了“过冬”的高手。
“一个企业能不能活下来,取决于我们自己,而不是别人,也不是因为别人不让我们活,而是因为我们活得不好。活着不是苟且偷生,也不是简单地活着。”任认为,企业过冬的核心关键是靠自己。
只有有了危机感,才能积极防范风险的来临。一个成熟的企业家,往往会思考企业在业务、运营、资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瑕疵和风险,提前做好防范预案。
“我负责长江的大坝。长江不发洪水,不关我的事。长江洪水太少,不关我的事。我们不希望发生大洪水,但即使发生大洪水,我们也有长期预防的计划,不关我的事。”
任说,这就是他能“游手好闲”的原因。
客观来说,世界总是在变化的,企业自然会面临各种不确定性。不知道明天和事故哪个先来。因此,企业必须建立规则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一个企业要想过冬,首先就是危机感。企业里的每个人,脑子里都应该有危机这一串。然后,加强管理能力,精细化管理,通过管理消除懒惰,促进人均效益的提高,推动企业不断发展。
活着永远是硬道理。
任指出,华为生存的根本是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他非常重视公司最近的管理进展。"企业必须在发展和不断改进的过程中才能生存."
事实上,一个企业要想成功,就不得不思考自己存在的理由和价值,进而提升基于价值的核心竞争力。很多老板并不缺乏好的想法或者能力。他们很容易就能看出别人的商业伎俩,但就是做的时候做不好。为什么?一个关键是他没有为这个商业生态创造增量价值。
但华为在受到打击和压力的情况下,依然能活得很好,因为华为有核心竞争力,能持续为客户和社会贡献价值。
总而言之,企业的发展要有信心和危机意识,要知道自己对未来充满了无知。所以企业要努力学习别人的经验教训,不断努力。用任的话来说,“死亡终将来临。这是历史的规律。我们的责任是延长我们的寿命。”
报道/反馈熟悉任和华为过去的人,不会对“寒气”大惊小怪。
任在华为经常喊“狼来了”,尤其是在华为发展顺利的时候。当大家都取得好成绩的时候,任就会发出警告。
例如,在《华为的冬天》中,任一开始就说:
“公司全体员工有没有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下滑,利润下降甚至破产,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公司和平时间太长,和平时期提拔的官员太多,可能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在欢呼声中出了海面。”
所以,冬天、寒意、危机等词汇对于华为人来说早已常态化。华为从来没有成功和繁荣,华为永远面临失败和破产的风险。
学习华为,不要执着于它的方法论,而要了解它的“心法”,从而得其精神,忘其形。否则就是“学我者,生也,如死也”。
俗话说,每个企业的每个老板都要有忧患意识。实事求是地说,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居安思危,倒闭是迟早的事。
企业如何生存?
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研究的问题。要知道“一个人没能力可以活到60岁,一个企业没能力可能活不过6天。”
你必须有生活的能力,而能力来自于居安思危的意识和自我改变。
事实上,中国商界真正能理解任郑飞“活着”内涵的老板并不多。
生活中有些事情,没有亲身经历,你不会有同感。任在《我的父亲母亲》中提到了他的忧患意识的来源。
任年轻时,中国大多数人都面临着物质匮乏和食物短缺的困境,任的家庭尤其困难。
任有七个弟弟妹妹,加上他父母家的九个成员。即使是现在,这样一个家庭的经济压力也可想而知,更何况是收入微薄的年代。
后来,任说,这是一个真实的描述时,基本上没有食物可吃。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经历,很难有同理心和深刻的理解。
任上高中的时候,最大的理想就是吃一个白面馒头。他当时最大的困难就是每天饿着肚子,无心学习。本来,任是尖子生,高二那年要补考。
为了不饿死,任一家吃了红刺果、蕨根、蓖麻子和美人蕉根作绿化.饥饿是垂死挣扎的滋味,在生死边缘挣扎求生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父亲和母亲都不自私,那么情况就可以开明了。我当时14 ~ 15岁,最大。另一个比另一个小,我不懂事。他们可以偷偷多吃点,但没有人这样做.那时候我们家实行严格的分餐制,控制每个人的欲望,保证每个人都能活下去。不会的,总会有一两个兄弟姐妹活不到今天。”
任郑飞说,“我真的能理解‘活着’的含义。”
后来,任被生活所迫走上了创业之路。公司刚起步,一无所有,摇摇欲坠,常常岌岌可危。因此,任的心里总是忐忑不安。他在《华为的冬天》总结道,“十年了,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面对失败,没有荣誉感,没有自豪感,只有危机感。”
下一个倒下的公司是华为吗?这是任的长远思考。
华为在几十年的发展中经历了很多艰难险阻。任作为一号负责人,不知道承受了多少压力和委屈。华为的一些老人还记得,某年的一次公司会议上,研发有了突破;市场打开了。任坐在台上哭了。他说:我们活下来了!
过往的经历让任养成了居安思危的意识,这种意识促使任未雨绸缪,不断提高华为的生存能力。“没有远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华为追求卓越、长期坚持努力的企业文化也源于此。
活着永远是硬道理。华为不会是“短命英雄”。因此,任经常思考公司两三年后要做什么,如何做才能生存下去。
任何企业都必须找到自己生存的理由和价值,并以此为基础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对于老板们来说,他们不应该停止赞扬和转发任令人不寒而栗的论点。一时的自摸意义不大。
关键是要养成居安思危的意识和习惯。如果你真的洞察了行业和市场的本质,就很难自我膨胀,忘记危机感。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有变化就有风险,危机无处不在。很多企业因为对风险和危机的应对不当而全军覆没。
因此,我们应该对未来有所假设和预见,然后做好促进企业自我转型、优胜劣汰、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准备。
华为的努力并不意味着辛苦,而是他们思想上和精神上的奋斗,以及他们自我的改造和提升。在这个不可预测的世界里,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努力。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