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岳品瑜、刘思宏)随着多地金融监管向违法行为“亮剑”,一场针对小贷行业的强监管风暴正在愈演愈烈。3月3日,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梳理发现,2月以来,湖南、河南、天津、山东、辽宁、广东等地监管机构均对辖区内“失踪”或“空壳”小贷公司开展排查,100多家小贷公司被取消小贷业务资格或失去试点资格。
针对小贷违法行为,仅2月份就有至少6家地区监管机构重拳出击。早在2月2日官网,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文称,决定取消长沙市雨花区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长沙高新开发区金字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等46家公司发放小额贷款业务资格。根据该局公布的《全省小额贷款公司分类监管评级通报》,前述46家公司均被评为D级。该局称,被注销经营资格的公司应及时上交《小额贷款公司备案登记证》,并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名称、经营范围变更或注销。变更后,公司名称中不得包含“小贷”字样。如仍以原小贷名义从事相关业务,将依法查处,严厉打击。
紧接着,2月3日,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取消驻马店市驿城区荣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试点资格的通知,称该公司主动申请退出小额贷款试点资格。试点资格取消后,公司不能再从事小额贷款相关业务活动,但其法人资格仍然存在,必须继续承担本应承担的债权债务及相关法律责任。
2月份不缺大规模整顿小贷公司的地区。2月8日,辽宁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拟取消部分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业务资格的公告。其中,存在失联、拒不配合现场检查、涂改监管部门批准文件等严重违规行为的公司39家,其中,36家小贷公司将被取消监管资格;此外,2月24日,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表示,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失踪”或“空壳”小额贷款公司排查,公示拟列入“失踪”或“空壳”名单的小额贷款公司。从榜单来看,共有76家机构。
此外,天津、广东等地监管也密集开展了几批“失踪”“空壳”小贷公司的清理工作,小贷行业继续洗牌。
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多地对“自行关停”或“违规经营”的小贷公司的密集清理整顿早在意料之中。从目前的监管情况来看,地方金融监管一直通过严格的周期性小贷公司评级来监控小贷公司的发展,并进行供给侧优化和结构调整。一方面,在识别“失联”和“空壳”小贷公司后进行预警或关闭,主要是防止借款小贷公司套利、非法吸收存款和非法放贷。同时,对规模较小、能力较差的小贷公司进行业务整合,主要是为了供给侧优化和出清。
银行业资深观察人士苏表示,多地取消小贷公司业务资格,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小额贷款作为地方金融业态的"主力军",以前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空壳公司","僵尸公司",甚至以"小额贷款"为名的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苏表示,2021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将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小额贷款作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进一步发挥“毛细血管”的作用。建议从业者深耕区域经济,充分挖掘小微企业和普惠金融需求,提升服务能力和科技水平,打造自己的特色业务。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