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企名网
本报北京7月9日电(记者杜燕)为全力推进资本市场主体复产,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推出“十项措施”便利注册,为市场主体复产和可持续发展注入能量。
今天,记者从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获悉,该局充分发挥市场监管职能,发布《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创新准入服务助力市场主体发展工作的通知》(京监发[2022]79号),再发复工复产政策红包。
据介绍,聚焦关键环节,北京推进无行政区划名称自主申报,打通高效准入第一关。申请人申报企业名称时,可通过网上服务系统直接选择申报企业名称,无需行政区划名称。2022年1-5月,北京市不含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申请4660件,占https://www.zhucesz.com/申请总数的10%
探索北京市规范居住登记试点,精简登记材料。依托“e窗”平台,通过“标准化地址申报信用承诺制”登记服务模式,利用区块链技术自动比对地址生成区块链证书,替代住所(经营场所)相关证件,简化登记申请材料,实现“申请便捷、资源透明、监管有效”。
拓展北京“一网通办”业务范围,打造全流程无媒体快速注册体验。将“一网通办”业务范围扩大到变更、备案、注销等所有主要业务类别,创新“E窗办”身份认证和业务确认方式。电子签名后,无需加盖公章,交回纸质营业执照,由登记机关公告注销,真正实现“无章无证”全流程无纸化办理。
北京在个性化服务上又有新动作。打造“1(集中办理)n(联合办公叠加)”办理模式,方便连锁企业集中注册。登记机关结合实际登记业务,根据连锁企业批量办理需求,为连锁企业开办提供线上线下集中登记服务。一方面支持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批量选择确认电子申报材料,实现“网上一次性身份认证、批量注册业务”。另一方面,依托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为有需求的连锁企业开辟线下绿色通道,批量办理注册。
在“集中办理”的基础上,北京支持有条件的地区提供“证照联合办公”、“一业一证”等重叠服务,实现营业执照和高频许可事项“一窗提交、一次申请、同步领取”。这项措施可以大大缩短许可证处理时间,同时简化申请材料。
在全国率先开展特色经营活动自主宣传试点,北京实现了经营范围标准化与企业宣传个性化的有机结合。科技、文化、餐饮服务、食品生产等行业将纳入首批试点范围。市场主体可自行点击“E窗”服务平台“自主公示”栏目中经营范围规范项下的特色经营活动,点击内容将通过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向社会公示。这一举措将有助于企业推广自己的特色服务,宣传品牌特色,展示自己的个性化产品。
北京市还优化了“一照多址”的网上办理方式,通过“一照多址”和“编码”进行查验。依托技术赋能,优化“一照多进”网上办理方式,企业可通过“E窗”平台向登记机关申请新增、变更、减少经营场所,领取营业执照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表示,下一步,将逐步推动“一照多址”、名称变更等更多市场主体信息与电子营业执照关联。企业可以通过电子营业执照申请查看相关信息内容,提高市场主体信息的透明度。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