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名称权的救济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看完下面的内容,一定会对你有帮助。
一、企业名称权的司法救济
法律之所以专门保护企业的名称权,不仅仅是基于名称的独特地位和影响,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其他企业对名称的侵害,并在侵害后对受害人提供有效的救济。
我国《民法通则》、《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民法通则》对侵权人的法律责任作了相应的规定。概括起来,它们主要包括:
第一,行政处罚。具体处罚包括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扣营业执照等。
二是如停止侵权、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第三,刑事责任。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企业名称权的法律保护
仅仅通过一部法律来保护某项人格和财产权是不够的,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这有赖于完善的法律制度。在我国,保护企业名称权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反不正当竞争法》、《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民法通则》等。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保护企业名称权,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全面的企业名称权保护法律体系。
1.《民法通则》企业名称权的保护
如前所述,《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从民事主体的人格角度进行立法,侧重于保护企业的精神利益。他人盗用、假冒、诽谤他人企业名称的,被侵权人有权要求停止侵权、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当然,企业名称具有商业价值,侵犯企业名称权一般会造成企业的财产损失,被侵权人有权要求赔偿。在保护方式上,被侵权人可以采取自我救济或者司法救济的方式,或者在自我救济无效且无力的情况下,请求法院保护。
2.《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和《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企业名称权的保护
《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0103010企业名称权保护主要体现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企业名称登记的主管机关,以行政手段对侵犯他人企业名称权的行为进行处罚。行政处罚包括:责令停止侵权、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暂扣营业执照等。
关于企业名称权救济的渠道,就是上述企名网边肖的内容。法律之所以专门保护企业名称权,不仅仅是基于名称的独特地位和影响,更重要的是为了防止其他企业对名称的侵害,以及在侵害后对受害人提供有效的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