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青岛9月14日电(记者王锴、张欣怡)14日,一艘满载轮胎、日用品、机械配件、化妆品等货物的集装箱船从青岛港出发,驶向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这标志着上海-上海示范区首条“中俄快线”开通。
据了解,这批货物共346个标箱,价值约1300万美元。预计4天后到达目的地。然后货物可以通过铁路到莫斯科等其他城市,不会滞留。
“与传统铁路运输相比,‘中俄快线’海铁联运方式具有时效性、联动性、稳定性强、运能大等优势。通过这种运输方式,运力可以提高三倍以上,运输时间可以节省一半。”上海示范区管委会产业发展处副处长臧说。
今年2月,上合示范区发挥使能作用,使山东济铁鲁港集团有限公司、俄罗斯铁路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青岛新港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示范区共建中俄班列运输客户服务中心,通过中俄铁路运输头部企业务实合作,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一站式专业服务。
目前,上合示范区已开通至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和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的17条国际列车线路,可通达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的51个城市。据青岛海关统计,今年前八个月,青岛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口https://www.zhucesz.com/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https://www.zhucesz.com/
更多资讯或合作,请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 ourcecn)
来源:新华网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