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融官微消息,8月16日,中国华融新闻发言人就近期媒体关注的问题回答如下:
https://www.zhucesz.com/年中期业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2年上半年,中国华融在增资的基础上,深化改革重组,进一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管理能力逐步提升,风险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围绕“转型主业、化解风险”的总目标,扎实推进风险化解,全力化解风险,进一步夯实资产基础。聚焦主业,有序推进牌照子公司转让,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全力压缩负债规模,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强公司治理,全面梳理制度流程,进一步强化管控能力。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导致的资本市场波动和房地产市场低迷、宏观经济压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公司2022年中期业绩未达到预期。主要原因如下:
(1)由于上半年资本市场持续波动,公司持有的部分权益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变动,导致较大浮亏。
(二)受宏观经济压力和房地产行业下行的影响,相关客户履约能力下降,资产质量下移。出于审慎考虑,公司本期确认了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信用风险上升叠加资产规模压力下降影响,不良债务资产收购重组收入同比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本期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夯实了公司风险资产处置的财务基础。
2.加入中信集团后,公司的工作成效如何?有哪些亮点?
2022年是中国华融加入中信集团的第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的指导帮助下,在中信集团党委的领导下,上半年公司实现了改革重组后的平稳过渡,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整体呈现新气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深度融合;做好中央巡视整改工作,完成集中整改期间的各项任务;扎实推进风险化解,牢牢守住风险底线;认真落实中央财政工作部署,充分发挥救助财政的作用;注重队伍建设,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目前,公司的党建、公司治理、战略规划、办公运营、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已经与中信集团实现了全面对接。公司正式加入中信集团协调委员会,利用中信集团产业和金融两方面的优势,积极对接中信集团产业链、供应链和区域链,建立每月定期业务协调机制和重大项目对接机制,进一步推进业务协调。
同时,经营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资产控制,减少负债,合理降低资产负债规模;完成催收、支付担保、资产盘活、现金回收,母公司主营业务实现年度净回收目标;为确保稳定融资和减少支出,母公司新增融资平均利率较上年大幅下降,为2018年以来最低水平,融资加权平均期限较年初进一步增长。风险如火如荼,主业转型更加聚焦,瘦身健体不断深化,基础管理不断夯实。
3.公司的主要业务在2005年发生了什么变化
上半年,中国华融不良资产主业稳步推进,提质增效。进一步聚焦主业。处置业务收购和市场交易规模持续领先,积极采取定向打包、资产重组、资源整合等措施,提高处置效率。重组业务稳步展开,落地项目均符合主营业务拓展方向。市场化债转股业务围绕国家战略迈出新步伐,助力中海油成功回归a股。结构进一步优化。积极运用重组盘活手段,加大对问题企业重组业务的投入。问题企业重组业务占比继续提升,新增投资占比63%,余额占比26%。跟随国家战略,重点领域新增投资同比增长10%。进一步加快转型。围绕破产重整、国企改革、上市公司纾困、“大坏”特殊机会股权投资,积极探索新蓝海,挖掘市场机会,增加项目储备。同时,大力拓展中间业务等轻资本业务,发挥专业优势,在金融机构风险资产委托管理、国有企业“两非两资”资产委托处置、围绕“大不良”的咨询、资产管理等方面拓展客户、打入市场。进一步拓展渠道。加强“总对总”营销,延伸地方政府、行业龙头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社会投资者等上下游客户群体。今年上半年,我们与江苏省南通市政府、山东省潍坊市政府、中国旅游集团酒店控股有限公司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培养一个长期稳定的“大坏”生态系统。
4.今年上半年,公司在落实中央“防疫、经济稳定、安全发展”部署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绩?
今年以来,中国华融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积极承担国家赋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使命和责任,落实银监会政策要求,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逆周期和救市金融服务中的独特功能优势,在不良资产行业“国家队”和“主力军”中发挥重要作用, 并出台“稳经济、活存量、化风险为风险”15条措施,深度主业,帮助企业脱困。
一是加强资产价值挖掘和运营改善,全力推进国企改革。为国企资产剥离和产业整合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增加产业运营。比如河南分行积极帮助某能源行业国企脱困。鉴于疫情和国际油价波动造成的化工板块亏损,公司整体债务重组1亿元,推动公司经营效益破冰,新增融资。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利润15亿元人民币,为近10年来单季最好水平。第二,发挥“金融业”优势,支持保障财产交付和民生稳定。充分利用特色金融工具箱,积极参与房地产行业风险处置,化解风险,盘活资产。如福建分行联合政府、法院、重组方,引入产业投资者重组盘活重点民生项目。目前,项目开发建设已全面重启,已交付400多套新房,后续将有千余户入住;湖南分行通过“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管理重组”等多元化手段,将重组方引入长沙某已停工的大型“商品房”综合体,全面推进项目复工。目前已交付500多套房屋,有效保障了当地经济发展和民生稳定。三是全力化解交通物流行业风险,构筑民生“防护网”。通过盘活重点行业的低效资产,维护供应链的稳定和顺畅。如陕西分行重组盘活陕西省重要民生项目——一条高速公路,收购其在建项目https://www.zhucesz.com/亿元不良资产包,引入新投资者解决建设瓶颈,支持高速公路主体路基全部接好;在当地政府和法院的支持下,山东分行成功获得一家破产物流企业的资产,对其位于国家高新区保税物流园区的核心资产进行整体运营升级,大力支持当地货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围绕“大坏”地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主业转型,通过城市更新、S基金、医疗领域投资等渠道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质量的企名网络。如北京分行在https://www.zhucesz.com/投资1亿元,通过债务重组、产权重组、管理重组等方式支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某科研楼的盘活,进一步实现经开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打造高端产业科技园;公司积极探索S基金收购业务。目前已满足上海大型国企非主业资产剥离的业务需求。未来将选择新能源、新基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要投资标的,充分发挥逆周期资产储存和盘活功能。第五,践行央企责任,支持抗疫和粮食安全。发挥专业优势,确保金融服务畅通,全力支持疫情防控、稳定生产和供应。如四川分行加大防疫金融服务力度,支持一家国家重点防疫物资保障企业,高效收购4亿元债务并重组盘活;华融融达期货开展“保险期货”项目73个,涉及玉米、生猪、鸡蛋、食糖等品种,为21万吨农产品提供担保,担保金额13亿元,有效帮助农产品稳定价格。
5.请介绍一下
根据监管要求,公司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严格遵守国资管理部门关于国有金融股权转让的相关规定,有序推进金融牌照子公司股权转让工作。截至目前,华融交易中心、华融消费金融、华融证券、华融湘江银行已完成股权转让,华融信托股权转让已摘牌并提交董事会审议通过。上述五家子公司的股权交易总对价约为https://www.zhucesz.com/亿元。
公司金融牌照子公司股权转让将有效释放资本,有助于将更多资源和精力集中于不良资产主业发展,有助于公司做强做优主业,更有利于公司未来发展和股东长远利益。后续,如相关工作有进一步进展,公司将及时公告,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7.中国华融在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
华融始终坚持救助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认真落实中央相关政策,积极化解房企风险,维护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今年以来,中国华融积极开展“保底交楼”、烂尾楼盘活、问题资产兼并重组等项目。通过使用“债转股”和“金融行业”等特殊工具箱。公司与阳光集团、新华联集团签订了重组框架服务协议,全面参与推进重组解困。各业务单元以属地为单位,化解服务区住房风险。通过“法律隔离、实质控制、封闭运作、重组盘活”等模式,帮助受困房企盘活存量、重组资产、优化布局。
在实际的风险化解工作中,公司在振兴地方重点民生工程、剥离国有房地产辅助产业、高新区低效用地改造等方面积极推进了多个项目。综合运用财产信托隔离、重组投资、债务清理、互利债权投资、契约构建、托管服务等多种手段。同时,与地方政府签署支持建筑业转型升级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与头部建筑施工企业的合作,支持其缓解需求,降低房地产市场风险对上下游行业的影响,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为支持“筑安全、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中国华融相关地区业务部门通过成立工作专班,积极参与市场化“筑安全”工作,充分发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安全网”和“稳定器”功能。
8.中国华融采取哪些具体行动支持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缓释?
中国华融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和监管规定,在巩固中小金融机构主体责任、股东责任、地方属地责任和监管责任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依法依规参与改革和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用好增量支持政策,积极满足商业银行业务需求,加大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力度,提高处置效率。2022年上半年,公司收购中小银行不良资产规模超过130亿元。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