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新年快乐。我是Xi兄弟。
又是酸溜溜的“忙碌的一天”。今天早上从温暖的床上爬起来去上班有什么困难吗?你调整完节日的状态了吗?
相信在经历了快乐祥和的新年调整后,你们都准备好开始新一年的工作生活了吗(手动护头保命)?
我不知道我是否准备好开始工作了,但是我相信很多打算跳槽的朋友都准备好了。毕竟年终奖发完了,节日过完了,跳槽的一切都准备好了。
为了让大家的跳槽之路更顺畅,我们在此发布了几篇关于加入新单位注意事项的文章:
如何判断一个公司是否值得去?你教的方法都是用来给用人单位做所有的调整,以及那些后悔没有早点了解入职经历的人。
就业登记表中的“如有隐瞒自愿辞职”条款是否有效?
打算跳槽或者正在找工作的朋友可以先预习一下,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今天,Xi兄弟想用一个真实的案例来提醒大家,避免一个非常困难的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个向我求教的小伙伴,最近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人派驻海外,公司却拖欠了好几个月,国内社保早就不交了。因为疫情,海外业务进展不顺利,根本没人愿意换岗位。他目前回国是个问题。
更有甚者,我咨询后知道,因为合同和劳务履行地的原因,无论是工资还是社保,目前在国内都找不到相应管辖的仲裁委员会或法院。也就是说,即使回国,无论是去仲裁还是起诉,都无法就此事立案维权。
有点绝望又无处维权的感觉。那么事情是如何发展到这一步的呢?
先说2019年春节后的求职季,这位小伙伴被猎头介绍到一家名为“中国XX”的公司。这家公司的办公地点在北京某著名写字楼里,看起来高端高档。招聘的职位是拓展海外业务的经理。
据这位小伙伴回忆,这家公司不仅名字里带着中国两个字,无论是装修还是驻京办的面试接待人员,都给人一种大央企的感觉。没多想,以为是去正规央企,对公司后续的一系列安排放松了警惕。
因为小伙伴们都很优秀,双方谈得很愉快,很快就顺利入职了。
被确认录用后,蛾子也开始出现。首先,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是以刚刚注册的海外子公司的名义签订的。
Xi师兄解读:从合同开始,公司就开始规避国内仲裁委员会和法院对双方劳动关系的管辖。
其次,签约后,这个小伙伴马上被派往海外,开始当地业务的拓展。
是的,劳动履行地也在国外,继续逃避国内管辖。
关于社保,雇主承诺为国内小伙伴缴纳社保,但停留在口头承诺,没有体现在合同或其他文件中。
在小伙伴的要求下,虽然公司一开始确实交了一段时间的社保,但是是通过另一家公司交的,过了一段时间就停了。
这件事的曝光是从公司开始拖欠工资开始的。这位小伙伴仔细一查才发现,所谓的“央企”不过是老板在香港注册的一家小公司。
之所以在香港注册,是因为不像内地那样有一系列的公司名称限制。任何香港人都可以在公司名称中使用“中国”一词。
这个老板正式利用了这一点,冒充央企,不仅是外部合伙人,还有自己的员工。真的很刻意,很戏剧化。
根据小伙伴们的补充,在北京办公区,尽可能在招牌、门牌、会议室用黑体字标注自己为“中国XX”。但实际上,北京办公区的实际经营和用来与物业签订租赁合同的营业执照和主体都是另一家公司。说白了,整个办公区就是一把“双刃剑”,门面和里子各司其职,上演大戏忽悠人。
这位小伙伴的经历提醒大家,新的一年找工作,一定要做好准备,尽可能多的了解用人单位的背景和实力,在工资、社保等方面严格把关,减少自己掉坑的几率。
尤其是遇到海外或香港公司签约,一定要更加小心。尽量和公司协商,和他们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在国内缴纳社保和公积金。只有出了事,才能依靠自己的国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另外,找工作的时候,别忘了在犀牛哥推荐的这三个网站上查看用人单位的背景信息:
中国裁判文书网。
输入公司名称,查看公司是否涉及诉讼,特别注意与劳动争议相关的诉讼或执行信息。
2.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在这里,您可以查询企业是否有涉税、行政处罚、是否被列入违法失信名单等重要的企业信用信息。如果发现被招聘企业有一些涉税处罚记录,也要多加小心。
3.中国行政信息公开网
最后,这个执行信息公开网也是一个神奇的网站。可以尝试输入老板或法人的名字,看看是否在失信人名单上,查询失信被执行人和限制消费人员,也就是俗称的“老赖”。如果你真的能发现,你可以躲得远远的,否则就太晚了。老板或者法人已经在这里的名单上了。这个公司有很大概率有问题,不一定是坑。估计是深渊级别。
好吧,去年很多人都是真正的“老鼠”。犀牛哥在这里真心祝福大家一切顺利,一切顺利,一切顺利!
本期就到这里。谢谢你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