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随意修改亚马逊账户信息。卖家注册账号后,不要更改公司办公地址、注册邮箱、绑定手机号等信息。更改地址很容易触发亚马逊地址审计。只有在明信片验证后,才能启用帐户注册的电子邮件地址和绑定的手机号码。亚马逊可能认为账号被盗,导致卖家账号被临时锁定,需要重新修改密码才能登录。二。注册亚马逊账号时,法人名称和公司名称不能错。有的卖家买了一批公司资料,法人可以合作,交给运营注册。结果注册其中一个的时候,把其中一个法人名字打成了谐音字。出人意料的是,账号被注册了。但运行了5个月左右,二审时被亚马逊审核团队发现法人名称与卖家提交的信息不一致,卖家无法再次提交。结果就展开了一场拉锯战,不断换客服,不断解释由于失误导致法人名称输入错误。但是,亚马逊客服,你也知道,一直要求举证。最后通过给投资经理发工资,协助审计团队,投诉回来了,浪费了2个星期,少赚了一千块。多么痛苦的认识!
第三,不要随便更换信用卡或者催收卡,比如信用卡注销或者挂失。你需要换一张信用卡。如果要更改自己的收款渠道或收款卡,一定不能随意更改,否则会触发审核。拖延时间的正确姿势是后台开案。提交后,要更改信用卡,请打开案例路径:获得支持-在亚马逊上销售-您的帐户-更新信用卡信息。打开案例路径:获得支持-在亚马逊上销售-您的帐户-更新银行帐户信息。
第四,文案,ST不要放别人的品牌产品名称和核心关键词,更不要加其他品牌。有的卖家认为别人的品牌词流量大。本着便宜、不赚钱、赔钱的理念,他们在自己的上市文案中放上了竞品品牌词。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帐户的正常运行。放在后台搜索词里,其他卖家看不到可以吗?你以为亚马逊是白来的吗?一旦机器人扫描并检测到它,清单将被下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后台性能-账号状态/性能通知锁定问题,找出性能状态,删除侵权内容,然后写POA整改投诉。5.不做市场调研就选产品,直接大量备货做亚马逊。“三分靠运营,七分靠产品选择。”这句话绝非空穴来风,产品比运营更重要。很多卖家容易跟风。市场上什么产品卖得好,他们就跟着卖什么产品,不考虑自己的实力,更不考虑资金的运作。比如:平衡车,指尖陀螺,指尖猴子,这些热销产品都是很多人追随的。最后很多人因为竞争激烈,资金周转停滞,品牌侵权等问题,疯狂销售,赚的是孤独的生活。产品没动,市场调整带头。要有数据和逻辑推理做支撑,要不要做这个产品绝不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决定。6.你不注意平台规则。触碰平台红线亚马逊是平台b的事,很多卖家不注意研究平台规则,注册新店,仅仅因为踩了红线就不吃了。有很多红线,刷单、点餐、审核、放小卡引流、用黑科技操作、产品质量差、发货时间差、售后客服水平差、侵权问题、安全标准问题。出现以上任何一个问题,亚马逊都会轻则删除房源,重则去除销售权。接下来就是上诉,写POA,拉亚马逊的上诉团队。也很苦。不碰侵权产品侵权是非常严重的行为,亚马逊零容忍。专利侵权、品牌侵权专利侵权是指他人的发明专利或外观专利产品。如果没有授权,就不能销售品牌侵权,也就是没有别人的品牌授权,就不能销售别人的品牌产品。如果产品被判定侵权,你可以和权利人协商,花钱消灾,取消投诉,或者卖家可以删除这个房源,退出市场。八。小心敏感商品。新手卖家缺乏经验和资源。在产品选择的前期尽量避开敏感产品。敏感产品是指第一类:有电、磁、粉末、气味、液体等的产品。第二类:大牌产品的周边产品(大部分是侵害权益的产品);第三类:含有敏感关键词或敏感成分的产品,如食品或药品;这类产品需要找专业的首发服务商,提前准备好相关认证,防止亚马逊因产品安全问题下架。9.不要进入垄断品类的某些品类。他们被大卖垄断者盲目进入,结果可能是一地鸡毛。十、中国制造产品在外包装上标注“原产地标记”。对于老卖家来说,这是一种习惯性的行为。然而,一些新卖家不熟悉或忽视标注“原产地标记”。恰好遇到海关检查,产品无法放行,要么交罚款,要么被海关扣留。问题虽小,成本却很高。一般我们会在产品标签和箱标上编辑“中国制造”,这样可以节省操作时间。使用pdf编辑软件将“中国制造”输入标签。如果是自己的包装袋和纸箱,已经含有“中国制造”的,标签就不需要加了。淘宝上也有卖小标签的,一个一个贴上去有点麻烦。十一岁。小零件防窒息标志被卖家投诉,产品包装袋上没有“窒息警告”,导致上市被亚马逊强制下架。
符合上述标准的塑料包装袋必须标明“窒息警告”。十二。将产品上传到错误的类别。有朋友反映产品上线后广告效果很差,没有曝光,钱花不出去。很多人认为出价有问题,但是调整出价后还是无济于事,所以要考虑产品类别是否有问题。无论是单品上传还是批量形式上传,如果一开始就选错了品类,再及时的广告优化再好,方向错了,效果差也是正常的。如果你放错了类目,亚马逊基本不会支持流量。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快速查询竞品,看看哪个类别是正确的,然后优先批量上传表格,并重新更新部分更新。更新的内容包括:产品类别项目类别、类别名称项目类型名称、类别项目类型关键字。十三。清单因为包含敏感词,被改成狗。有些品类产品往往会因为产品包含某些关键词而被判定为非法下架。比如空净会被判定为农药;灭蚊器被判农药;筋膜已经被判定为成人产品,或者种族主义、违反法律等一些词语被放错了位置。先别慌。首先,查看绩效中发送的免职通知,看邮件是否列出原因。然后,自查房源标题、五分描述、长描述、搜索词等模块,看是否包含敏感词。卖家在优化列表时,可能不会添加敏感词,但竞争对手可能会通过跨站点销售ASIN的方式在列表中添加敏感词,触发亚马逊的审核,最终导致原列表被下架。根据每个站点,卖家可以使用品牌搜索来检查是否会有自己的列表,以及是否会跨站点销售。如果有跨站卖恶搞,可以选择打开这个站点,利用自己的主动性先上传UPC来更改房源内容。十四。折扣重叠有卖家折扣操作凶猛如虎。销售乍一看跟狗一样惨,折扣重叠,是所有有经验卖家心中的痛。一不小心,他们进行了一次0元购买。在2021年之前,如果由于失误导致折扣重叠,卖家还可以联系亚马逊客服帮助取消订单。但2021年后,亚马逊不允许客服帮助卖家取消订单。你的重叠订单应该在你的膝盖上交付。如果产品需要大力推广,推广渠道多,建议你在表格注册当天做推广,注意审核,确定没有重复,才可以结合测试做推广期。你也要定期检查单量,看看有没有异常行为。如有异常单量,及时下载报告并有重叠,立即暂停其中一个折扣。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折扣叠加,单量飙升。不要急着关掉所有的折扣。关掉这么大的上市量,肯定能提升产品排名。可以调低折扣,增加自然订单数,稍微加大广告力度,维持产品排名。多出来的自然订单要弥补0元购买造成的损失。十五。与人推销的陷阱在业内被亲切地称为与人推销的狗。新卖家,有的没有商标注册和品牌备案,遇到无良卖货,辛辛苦苦培养的上市分成单量,卖狗也脱不了干系。这时候,敢卖的服务商就出现了。有些良心服务商,赶上卖了,有结果了,就会收钱。有保修期,服务好。但有些无良服务商和卖狗一样。他们发现卖家愿意花钱抢着卖后,就开始用小号卖卖家。卖家发现自己又被跟踪了,就向后续服务商求助,形成恶性循环。在对待这类服务商的时候,记得提前查一下,看看合作的服务商有没有被曝光。FBA费更注重防止多收亚马逊的FBA费有时候会抽风,突然变。如果卖家没找到
建议做个表格,每五天更新一次负责产品的FBA费,如有异常及时立案查询。十七。定期为亚马逊购买产品发票。发票真的太重要了。产品被投诉,要投诉产品安全审查、产品质量问题、丢货、购买发票。注意发票,发票抬头和地址要和营业执照一致。开票数量与交货数量大致相同,时限在180天以内。也就是说,要定期购买发票。如果等到产品下架,需要申诉,可以重新购买。申诉通过率会大大降低。18.发货前,检查货代是否有黑历史。现在配送不仅有价格成本,还有时间成本。一些无良货代冒充一手货代。有的无良货代会高价哄你走,有的会把你的渠道换到其他低价渠道赚差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