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南宁市委办公室、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发文,通报表彰南宁市2021年20个优秀改革创新项目,其中南宁市市场监管局承担的《南宁市率先推行三“一”改革 创新推进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项目榜上有名。
2021年,为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南宁在全区率先实施企业登记三项配套改革工程,即三个“一”改革:企业名称登记改革,其中名称“可报尽报”,使企业以“新速度”开办;企业跨辖区转移登记改革,“一申请一转移”转移为企业管理提供新便利;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分离登记改革,住所“一照多址”为企业多元化发展增添新活力。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推动大众创业,激发市场活力。
“一报搞定”解决“名字难”问题,提高企业开办效率。
为彻底打破企业“一号难求”的局面,南宁在全区率先启动企业名称“一报就领”改革,实行“承诺马上用,投诉即改”的模式。其主要做法是:
创建全新的企业名称、行业词汇和代码列表。根据系统存储的企业名称,筛选出常用行业词5746个,删除重复、不合规数据https://www.zhucesz.com/个,重新分类相似行业词4936个,整合新兴行业词111个,进一步丰富名称数据库资源。
优化企业名称自主申报规则。充分调研,反复讨论测试,重新优化企业名称自主申报的条件和审核规则。
升级企名网上登记系统。探索新名称行业词的应用机制。具有新兴行业特点的个性化词语和反映企业经营创新特点的词语,可以作为企业名称的行业表达。
完善企业名称争议的救济方式。进一步简化和规范企业名称争议处理工作流程,提供强有力的强制措施和快速处理机制。
严格监管企业名称。对违法违规、违背良好习俗和诚信意识、“傍名牌”等不当行为的企业名称,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法严格监督管理,规范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秩序。
主要成果:有效提高了整个电子注册系统自动信息识别和智能筛选的准确率,大大减少了“近似名”的人工干预。符合条件的企业名称可以尽快上报,企业初创达到了“新速度”。截至2022年3月31日,https://www.zhucesz.com/新设立企业全部体验到了“命名”的高效率,企业名称自主申报通过率达到95%,比改革前提高了30个百分点。
“一次申请,一次转办”,减少“来回跑”更方便
针对企业跨辖区迁移“往返”问题,南宁加强部门联动,在全区率先实施企业跨辖区迁移登记改革,通过“一次申请、一次转移”的“三零”服务模式,彻底解决“往返”问题。其主要做法是:
优化办理流程,实现迁移“零障碍”。企业迁移与变更登记合并,变更登记流程减少4个环节;与税务机关联动,企业在领取营业执照时,可通过广西电子税务局和“广西税务12366”移动办税模式同步完成一照一码信息和主管税务机关变更,进一步提高自由迁移的便利性。
减轻企业负担,实现“零成本”。彻底整理
主要成果:企业只需通过网络或现场向出入境登记机关“窗口”提交1套材料,即可在10分钟内完成迁出、迁出业务的“云传输”,比改革前快了95%以上。整个迁移变更登记平均节省6天,实现“一个窗口受理、一个申请、一个环节”,真正做到“一进一门”。截至2022年3月31日,全市已有11108家企业享受到“一次申请、一次转办”带来的高效便捷。
“一照多取”省去了“多取”,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活力。
为不断提高企业开办便利性,解决企业“多地寄宿、多地跑”问题,南宁作为全区首批试点城市,积极开展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分开登记改革。其主要做法是:
试行跨辖区企业“一照多进”。企业住所和经营场所不在同一地址,但属于南宁市区(开发区)的,允许跨地区、跨登记主管机关申请经营场所登记,免予设立分支机构。
食品企业试行“一照多址”。企业经营范围涉及食品经营许可事项的,只要经营场所符合相关要求,可免于办理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各经营点《食品经营许可证》凭总公司营业执照办理。
优化经营场所信息公示方式。配合自治区完成营业场所二维码数据库建设。通过扫描营业执照上的二维码,可以查到企业的所有经营场所信息,有效提高了经营信息的透明度。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合力。加强住所和经营场所的事中事后监管,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与住建、公安、环保、自然资源、房地产管理、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逐步构建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的共治格局。
主要成果:通过“一证多地、多点经营”,实现了适用区域、审批模式、许可地址的“三个突破”,减少了分支机构的办理材料和时间,省略了许多分支机构的年报义务、财务核算和纳税申报程序,大大节约了企名网拓展的时间和成本,为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截至2022年3月31日,全市已有405家企业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作者:唐何郑钧)
报告/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