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名网北京5月14日消息(记者黄昂进)打着人工智能的幌子,披着相面学和心理学的外衣,“AI算命”的应用吸引了众多用户。目前,苹果应用商店中仍有多款应用提供类似服务。记者了解到,这些app大多需要用户上传照片并填写姓名,从而生成部分人脸分析结果。想要得到详细的运势分析,就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分析结果并不准确,对《财富》的描述都是来自软件后台数据库的模板。
事实上,今年1月,中央网信办就启动了“清朗2022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其重点整治任务之一是加强对炫富拜金、封建迷信等问题的治理,并要求严厉打击非法获取个人信息或通过自动算命和在线占卜进行欺诈的行为。
AI算命App真的很智能吗?
近日,企名网记者在苹果App Store搜索“AI算命”,出现了近10款类似应用。其中,第一个是一个叫“AI算命”的App。
苹果App Store对“AI算命”App的介绍显示,其通过融合现代AI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以及中国五千年传承下来的周易人文思想、八字命理、相面学等知识,可以破解用户运势变化之谜。其中“AI扫脸智能算命”功能如下:“AI算命由人工智能实验室工程师结合国内相面大师整理的相面基本概念进行。利用深度神经网络学习语言,AI可以学习108个定位点的近20万真实人脸样本数据,通过人脸识别计算AI数据,匹配相面概念,最大程度还原《面相学》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其规律之美。”
记者下载App体验发现,上传一张照片后,系统通过“测量三院长度”、“定位五官”、“综合分析”生成AI人脸报告。想得到面签报告,“限时特供68元,原价108元。”报告包括事业,爱情,财富分析,三庭五官详解,面部格局详解,五行详解,流年运势。生成报告的页面显示“已有210316人收到(报告)”。
(截图来自“AI算命”App)
在苹果应用商店中另一款名为“人脸占卜专家”的应用中,记者在上传照片后约2秒显示“报告已生成”,并让用户输入姓名以接收人脸报告。进入人脸报告页面后,系统中出现一个“人脸总览”的板块,还有解锁眼睛、嘴巴、鼻子、幸运日的按钮。每件物品需要12元才能解锁。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企名网记者,用户上传照片得到的分析结果来自软件后台数据库。换句话说,数据库中有大量的人脸测试结果的模板,这些对用户运势的描述都来自于数据库中的模板。
“这些测试结果是随机的,也就是说同一张照片上传两次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分析结果;两次上传不同的照片可能会产生相同的分析结果,这里就有概率的问题了。”
记者已经多次上传同一张照片,在“面相占卜专家”App上输入同一个名字,但“面相总览”的内容并不相同。比如同一张照片的脸部概况,其中一张写明“进入30岁后,思维能力会有所欠缺,内心备用能力不足”,另一张写明“30岁后,会因为28-30岁的正确决定而上升”。
(截图来自“面相占卜专家”App)
此外,记者从苹果app Store上看到,与很多相关应用的开发者不同,“面相占卜专家”APP的开发者是布谷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布谷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移动平台规划、App开发、App定制服务,提供一站式so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的一份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京法监罚字[2021]24号),布谷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被罚款20万元。
:警惕个人信息滥用和金融风险。
中国法律事务委员会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胡刚在接受《企业names》采访时表示,由于算命占卜类应用提供的服务往往基于用户的照片、姓名甚至出生日期等敏感个人信息,因此在使用这些应用时,存在用户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风险。同时也可能面临财产风险,即此类应用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诱导(消费)行为。
“也可能有软件开发者根据自己掌握的用户信息,通过AI合成照片,制作一些侮辱性或负面图片的先例。”胡刚补充道,“算命本身就不符合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违反了基本的科学原则。所以这种服务本身是不正当的,所以(应用开发者或者应用商店)获得的每一分钱其实都是一种不正当服务的收入,甚至可以认为是某种消费欺诈甚至欺诈。”
今年1月,中央网信办启动了“清明2022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任务之一是加强对炫富拜金、封建迷信等问题的治理。遏制不良网络文化的传播。要求严格查处宣扬封建迷信等问题,清查清理借高科技之名宣扬迷信思想的不良信息,严厉打击利用自动算命、网络占卜等手段非法获取或诈骗个人信息的行为。
记者在vivo、华为等多个安卓应用商店输入“AI算命”等关键词,均没有搜索到算命、占卜、测脸等应用;在国内某电商平台搜索“算命”,页面跳转至“绿网计划”,提示“不要相信偏方,拒绝迷信”。健康,崇尚科学。"
那么,现在还在提供这种AI算命app下载服务的应用商店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呢?
胡刚指出,根据我国《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应用商店应当负责对上架的应用程序进行身份验证。“谁提供服务?提供的服务是否合法合规?”
今年1月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指出,应用分发平台应当对应用名称、图标、简介、信息服务、个人信息收集和使用行为等进行审查。发现与注册主体的真实身份信息不一致。含有违法不良信息、存在数据安全隐患、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或者损害个人和组织合法权益的,应当停止提供。
“至少目前来看,这种人工智能算命服务本身就是违法违规的,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风险。对于App store来说,屏蔽这类App是很有必要的。简单来说,这类应用不要上架,或者已经上架的这类app要下架。”胡刚说。
祁鸣。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