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提高善待农民工的思想认识,创建和谐企业。没有企业和谐,职工队伍不可能稳定,生产经营难以正常进行,对社会稳定也会产生影响。公司领导非常重视构建和谐企业活动,认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和谐的劳动关系,就没有和谐的企业,没有和谐的企业,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公司认真研究了建立和谐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思想,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员工为发展依托、维护农民工和其他员工利益、实现更大发展的工作原则。二、公司建立了维护员工权益的和谐工作机制(1)建立了民主参与机制,依法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我们探索各种方式来满足员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愿望。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收集民意,选择议题,结合职工热点问题和工会难点问题,初步形成工会代表职工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机制。通过设立意见箱、提交书面建议等形式,收集代表们的智慧,表达员工的意愿,取得良好的效果。员工应积极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以及公司改革、员工分配方案、保险福利等。实施前应由员工代表审查和批准。实现职工民主权利,推进厂务公开,提高企业管理透明度。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农民工的权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2)建立全员劳动合同制度。鉴于公司员工多来自全国各地,我们首先理顺劳动关系,为员工创造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代表公司员工与公司签订集体合同,每个员工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充分保障了员工合法权益的实现。与所有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确立职工身份。所有员工不分学历和籍贯,都享有同等的地位和同等的发展机会,这稳定了员工队伍,对和谐企业的建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建立学习型企业,提高员工素质。为了满足员工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公司每年花费数百万元用于员工培训。2002年,我们投资60多万元,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开办了MBA培训班,使50多名员工享受到了高水平的教育。我们还将与清华大学合作,实现远程教育培训,让员工坐在家里就能获得大学教育。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大学教授、讲师授课,提高了员工素质,更好地满足了员工个人发展需求。(4)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投入,降低一线工人劳动强度。近年来,我们大力开展技术改造活动,投资3亿元,引进国内外先进生产线,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生产,提高了效率,大大降低了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使工人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增强了企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5)积极开展员工创先争优活动,在各分公司成立QC小组和创新小组,指导员工进行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满足员工发展自身潜能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公司与工会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员工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达成共识。由于工会的参与,公司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将员工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大大提高了公司的人性化管理。(7)建立平等机制。所有员工都受到平等对待。我国每个传统节日,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三八”节,公司都给予一定期限的假期,并支付一定的过节费。春节期间,考虑到企业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企业负责用回家的车辆联系他们,并相应延长他们的休假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期在外工作的员工的思乡之情。(8)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公司建立了图书室、乒乓球室、健身房、多功能厅,专人负责,全天开放。我们经常举行各种活动,如三八文艺汇演、五四青年篮球赛、知识竞赛、消防演讲、参加工人运动会等。活跃了工人的身心。对于女员工来说,她们的基本权利是有保障的。所有员工,尤其是女性员工,每年都要进行体检,以保持健康。第三,公司消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提高了企业的和谐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企业来说,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努力促进内部“小环境”的和谐,理顺关系,凝聚人心,调动各方积极性。公司实行中午免费用餐。针对员工提出的改善住宿和伙食条件的建议,公司开展了“流动红旗评比”活动,定期组织员工对食堂和宿舍进行评比,并颁发“流动红旗”,给予物质奖励。针对员工反映业余生活差的问题,腾出办公场所1500平方米,投资70万元,成立了员工文体活动中心;针对职工提出的住房困难,投入8000万元,购买近200套住宅楼,解决了职工住房困难;为了提高一线工人的福利待遇,我们对固定计件工资进行了改革,每年人均增资近千元。公司还完善员工保险,提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为员工着想,让员工享受到良好的保险福利。此外,工会每年对困难职工的情况进行一次实际调查,根据不同情况对特困职工给予不同的补贴。每年有50个左右的贫困人口领取补贴,补贴金额从2000元到5000元不等。尽一切努力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对退休职工,工会走访慰问,了解生活情况,解决困难,重大节日给予补助。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所有员工都充分感受到了企业的温暖。作为企业,在促进“小环境”和谐的基础上,也要为构建社会“大环境”和谐做出贡献。因为我们能够发展到今天,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给予了无私的关心和支持。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司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将自身发展融入社会发展。2004年和2004年,我们连续开展了“维果光明行动”,捐款200万元,帮助1000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