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悄悄拿下七家房地产经纪公司。
最近字节在房地产“挨打”。
先是在节前悄悄收购了京麦田旗下的一家房地产经纪公司,然后在10月8日成立了福建方浩幸运,其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经纪。
就在大家都觉得要对房产经纪赛道造成大冲击的时候,幸福相关负责人紧急“辟谣”,称收购只是为了获得资质。“目前,战略重点仍然是建立在线内容”。
然而话音未落。字节跳动间接全资拥有的兰州方浩幸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本周成立,其经营范围仍为房地产经纪。
人们很难不去猜测这一系列密集动作的意图。
不仅是字节跳动,还有包括阿里、https://www.zhucesz.com/、腾讯、小米等在内的众多互联网巨头。纷纷在地产领域布局。
然而,在互联网的另一边,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全面收紧,今年房地产交易量大幅下降,很多房地产公司出现爆仓。房地产商科控股(Ke Holdings Inc .)的股价也不断下跌,直接跌破发行价,最近还宣布了裁员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很多房企都在抱怨。字节为什么要这水?
事实上,字节跳动对房地产的野心已经凸显。
2019年8月,字节跳动曾通过北京兴云创纪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的幸福里运营公司,切入房产信息服务平台,销售广告.从幸福的定位来看,其业务与科控股公司、安居客类似。它主要集中在网上,包括信息内容和房地产交易。
具体来说,在一手房业务上,幸福主要通过前端客服组建看房团的形式拓展客户;在二手房业务上,幸福里主要是和麦田、我爱我家等中介房源对接。并采用端口模式。那时候的幸福更像是一个房产信息平台。
变化发生在今年。
2021年7月2日,重庆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变更经营范围,新增房地产经纪服务,吹响了字节跳动进军房地产中介的号角。
不久后,字节跳动香港公司在经营范围中增加了“房地产经纪业务”,并增加了全资子公司合肥方浩幸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经营范围也包括“房地产经纪”。
7月28日,字节跳动全资收购广州玖霖贸易有限公司,更名为广州方盛宇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变更为广告制作、房地产经纪、房地产咨询。
9月28日,字节跳动旗下的北京方浩幸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收购北京金麦田旗下的北京王宓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此次收购对字节而言意义重大。《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介绍,中介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在我国开展房地产经纪活动,有两个基本前提条件:一是必须有营业执照;第二,要有备案证明。在此之前,字节跳动不具备上述条件,所以想出了“曲线救国”的办法。通过收购合格的空壳公司,获得了打开房产中介大门的钥匙。
之后,如上所述,字节成立了两家公司,福建方浩幸运和兰州方浩幸运。
到目前为止,字节跳动通过成立新公司、购买股权和改变经营范围,已经拥有了7家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跨界做房产中介的互联网公司远不止一个字节。
阿里巴巴首先表现出对房地产中介业务的兴趣。
早在2010年,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就与https://www.zhucesz.com/合作推出了房地产频道。此后多次联手万科推出团购促销项目;阿里还通过天猫和淘宝平台开展房屋拍卖和特价房销售,逐渐成为阿里拍卖的一个业务板块。
2018年,房地产交易服务商易居在香港上市。当时阿里以1亿港元认购新股,成为易居四大基石投资者之一。2020年7月,阿里宣布与易居合作,共同推出线上房产交易平台“天猫方浩”,称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线上选房、看房、签约、支付。阿里也借此机会增持易居股份,成为易居第二大股东。
与阿里相比,https://www.zhucesz.com/来得晚。
2017年,https://www.zhucesz.com/宣布在线房地产电子商务平台“京东。COM房地产”并开始与开发商和服务商达成合作;2018年9月,“京东COM直租”业务再次推出。在这两次布局中,https://www.zhucesz.com/作为流量平台与开发商合作,算是地产行业的一小步。
去年5月,https://www.zhucesz.com/开始走向“中介”角色,推出“自营房产”业务,可为用户提供网上选房、网上下单、交易等功能,以及选房、专享优惠、价格保护、无理由退订等特色服务。2020年10月,https://www.zhucesz.com/地产宣布“好房景轩”线下品牌正式落地。截至目前,“好房静轩”线上品牌下有超过3000名经纪人为消费者提供看房服务,服务用户数超过5万人。
与上述两家公司相比,腾讯的做法要简单粗暴得多。主要通过投资乐居、科控股等房源信息和中介公司,赋能腾讯云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能力,帮助上述公司打通线上线下,重构和优化找房、租房、买房的交易流程。
2020年8月13日,科控股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招股书显示,腾讯关联方持有壳牌股权,是壳牌第二大股东。
此外,另一家互联网巨头小米也涉嫌开启房地产经纪相关的布局。据天眼查资料显示,小米之家商业有限公司于9月28日进行了工商变更,公司经营范围新增非住宅房地产租赁和房地产经纪。
一般来说,现在应该是互联网巨头进入一个行业最火热的时候,比如之前的消费和元宇宙。但是,这一次是个例外,因为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寒冬。
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全面收紧,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大幅下降。
克而瑞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加剧,28个重点监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下降7个,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至25个,较2019年同期减少17个。至于企业的具体表现,9月份,100强房企月度业绩同比下降的超过90%,其中同比下降超过30%的占60%。
除了销量下滑,现金流压力导致的房企雷爆也不绝于耳。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2021年以来,中国恒大、华夏幸福、蓝光发展、泰禾集团、阳光100中国、新力控股集团等部分知名房企出现流动性问题。
假日期间,百强房企之一的花样年控股(Fantasia Holdings)宣布,该公司未能如期支付2021年账单的剩余本金约亿美元。与此同时,碧桂园服务也发布公告,通知花样年控制的彩生活服务未能偿还7亿元贷款,该笔贷款的本金已于今年9月30日由碧桂园物业借给彩生活服务。受此影响,10月8日,a股开市首日,“19花02”和“18花年”债券价格分别暴跌54%和23%。
百强房企都保护不了自己,更别说中小企业了。人民法院公告网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宣布破产的房企已增至302家。
与此同时,二手房市场我
受此影响,Ke Holdings Inc .的业绩也出现下滑。在第二季度,科控股公司的净利润下降到11亿元,对应的毛利率为,比去年同期低10个百分点以上。
本周,科控股公司的上海团队也被曝出裁员消息,报道称R & ampd和金融部门将是重灾区。此外,根据红星资本局的报告,科控股部分城市关店幅度较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科控股(Ke Holdings Inc .)的股价也一直在下跌。截至2021年10月15日,壳牌股价报美元/股,已跌破发行价。
“房地产行业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很惨,外面的人却想进来。”有房地产行业从业者向中国投资网感叹。
资本从来都是逐利的,众多巨头同时盯上一块蛋糕,无非是对背后商业价值的共同看中。但现在房地产行业陷入困境,为什么互联网巨头要迎难而上?而他们的进入又能在寒冬中给这个行业带来什么?
“虽然从短期来看,房地产调控政策全面收紧,成交量大幅下滑,但整个房地产经纪行业都在萎缩。但历史证明,每当周期性的严冬过去,存活下来的企业只会变得更强。”一位业内人士对中国投资网表示,“从长期来看,房地产尤其是二手房交易作为规模过万亿的存量业务,仍然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
RealData也在报告中表示,从传统新房市场来看,开发销售速度会放缓,但不会出现断崖式下滑,未来5年仍将是新房销售的“第二个高峰”。家庭结构的快速小型化、房屋置换和改善的需求、数亿流动人口的租赁住房需求、养老住房需求,都将决定新房的开发和销售不会出现明显下滑。
同时,随着过去五年所售商品房的逐步交付和入住,二手房的总供应量将从目前年均420万套左右上升到600万套左右,成为解决住房需求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增量发展的结束,就是炒股黄金时代的开始。
另一方面,据RealData数据显示,2020年新房和二手房交易规模达到万亿元。其中,作为国内最大的房产交易平台,科控股公司2020年新房交易量为万亿元,市场份额为;二手房交易量万亿,市场份额。总体来看,贝壳的市场份额大概在。换句话说,还有巨大的市场份额等着被撼动。“赌”的互联网巨头们怎么会放弃这个机会?
那么,字节的加入能给房地产行业带来什么?
首先是获得客户。卖房最大的困难在于获得客户,尤其是足够多的有匹配需求的客户。阿里、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和算法优势,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房企精准获客。
以幸福里为例。今日头条、Tik Tok、西瓜视频等字节系统的都是日活过亿的流量平台。如果未来幸福里能与上述产品实现流量互通,将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是数字化。上述业内人士认为:“现在买房的消费群体基本都转移到了80后、90后这一代,他们非常适合网上看房,网上签约付款。互联网公司的进入将进一步推动传统观看模式的线上化。”
同样的问题,阿里范姜也给出了类似的回答:“越来越年轻的消费者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拥有更多的决策权,甚至在很多高价决策区,他们驱动着房产的方方面面,这使得未来实现房产在线数字化成为必然趋势。”
另一方面,对于目前的房企来说,巨头的进入似乎是挑战,也是机遇。这将是一件好事
但众所周知,房产交易流程复杂,具有价格高、交易频率低、产品不一的特点。同时,房产交易是一个非常重视线下体验的过程。目前互联网公司带来的更多是客户的帮助,但看房、签约、贷款、缴税、过户等一系列步骤仍需线下进行。所以,要实现房地产行业的数字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互联网巨头真的能成为重新搅动房地产行业的“鲶鱼”吗?
中国投资网返回企名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