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以下专业大概率从事这些方向,正在做材料。
能源与动力工程:纳米传热学、声子工程、微/纳米尺度传热传质、热二极管、热三极管、热逻辑门、热存储器、声子计算机、热超结构材料、拓扑声子材料等。
电气工程:压电/摩擦纳米发电机、纳米能源器件、量子电子器件、有源微纳传感器、自驱动纳米器件和系统、绝缘气体和绝缘材料。
微电子学:自旋电子学、拓扑绝缘体、2D材料、量子材料、低维纳米结构、自组装纳米器件、碳纳米壁、石墨烯、自旋扭矩和自旋波器件、磁性纳米线、纳米电子学、分子电子学、分子器件。
电子:非线性光学材料,超材料,钙钛矿,光子晶体,MOCVD,外延生长。
工程:镁基纳米复合材料,亚稳复合材料,非晶合金,金属基生物材料,生物医学材料,熔体静电纺丝,纳米纤维,高熵合金。
待续
有人说纳米传热材料都是物理复习b,怎么可能是材料?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陈刚从事纳米传热学。能激励学生搞纳米传热的机械学生有什么不好?
这时,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一个新的问题。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传统工科老师开始做基础研究?因为很多老师的研究方向一般都放不进生化材料的框架里。有的可能偏计算,有的可能偏物理。
其实这个问题需要从多方面来看。一方面,对于传统工程来说,也有发展自身,扩大外延的需要。所以吸收一些基础研究方向也无可厚非。但这必然会导致一些问题。
1.研究内容与传统工程脱节,基础研究与传统工程实践距离较远,不能直接用于工程实践。这将导致这些方向的学生很难进入相应的传统工科课程。那么传统行业是不会为这些知识和研究买单的。
2.喜欢基础学科,搞传统工科的基础学科。最好的出路还是拿个博士学位,回到传统工科当老师。继续培养下一批学习传统工科基础方向的学生。
3.所以传统工科生在选择基础研究方向的时候要提高警惕。弄清楚这是不是你想要的。
4.传统工程越来越多的基础研究。这一趋势似乎不可逆转。前段时间实现室温超导的实验室其实是在机械工程系。这也是这些传统工科面临的困境的体现。这些传统工科的内涵已经研究了几百年,没有太多新的东西可以研究。
所以,与人们所想的相反,事实上,我国高校从事基础研究的教师更多。从事工程研究的教师数量正在减少。没有技术革命,这些领域的产业升级只会更加困难。因为这些传统的工科老师都去做基础研究了,拒绝面对真正的工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