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靠谱的阿星
(1)
脸书改名为“Meta”,就造成了“连一张脸都没有”的表情。然而,就广告效果而言,脸书并没有赔钱。虽然它在中国的用户很少,但股市中肯定有一些散户。脸书的股票交易名称在改为与超宇宙相关的概念后飙升。
有一种说法是,脸书改名类似于古尔格改名为“字母表”。本质上是用更大的新集团实体名称做一个更大的“娃娃”,而不是改产品名称。类似的情况在互联网公司其实也挺常见的。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2)
改名有好几种。
首先是公司业务发展需要一个新的集团名称,也就是上面说的一个新的更大的“娃娃”。
这次更名是今日头条公司在2018年更名为“字节跳动”。今日头条与Tik Tok、西瓜视频、车迪等产品并列为产品名称。在字节跳动的名字被使用之前,人们通常将Tik Tok、西瓜视频、皮皮虾等许多产品称为“今日头条”。现在这种约定俗成的媒体已经基本改变了。
据说集团母公司字节跳动的名字是张一鸣在创业的地方根据很多程序员的特点取的一个英文名“bytedance”,然后从英文名翻译过来的;以至于字节跳动的英文首字母是“B”,这使他成为新“蝙蝠”的一员。
俗话说“如果你是对的,那么你就会效仿”。更名后的好处是可以广泛拓展多元化路线,明确产品逻辑线和体系内人员岗位。如果用今日头条的名字,Tik Tok、庞大引擎、舒菲、多山等团队为了摆脱股票业务的束缚,组建起来确实不方便。另一个好处是可以成立很多子公司进行投资,从而扩大公司的多元化业务。例如,字节跳动的教育部门是大力教育公司;字节跳动的游戏业务主要在北京友谊科技公司等。
从这个角度来说,更名本身也是原来的产品名称已经不能覆盖公司多元化业务的必然。因为类似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有瓜子二手车升级为“车好多集团”等等。
第二个原因是公司战略方向或业务重心的调整。
一个众所周知的案例是,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金服在2020年更名为蚂蚁科技或进一步简称为蚂蚁集团。虽然是行业属性从金夫到科技的转变,但实际上代表了支付宝自身从金融服务基础业务到数字化服务平台的转变。同期,支付宝logo也从浅蓝色变成了深蓝色。不知道是不是指从浅海到深海。
第三次更名的原因是市场第一名和第二名合并成立新公司。新公司名称必须包含两种产品。比如曼曼曼和卡车帮合并后的新公司名字叫“曼邦”。
听说当年“曼曼”的女员工一个个都怀孕了,还有人开玩笑说是为公司名字高兴。但随着曼曼CEO彼得成为曼邦集团董事长兼CEO,这个名字的曝光率就低了很多,以曼邦为主。
更名的第四个原因是为了以后上市;比如Ai回收公司更名为“All Things New”,这样上市名称就不需要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之一的名称(因为Ai回收合并了京东。COM的拍拍业务,拍拍的人气也很高,更新有助于提高估值)。
第五个原因可能是为了满足监管需要。例如,陌陌“陌陌”更名为“你好”,公司的中文名称为“文志集团”。
当然也有不排除老板喜欢或者意愿而单纯想换个名字的;或者原公司名称本身需要较大的冠名成本,不得不改。比如阿星之前接触过的一个集团,是校办企业,因为每年要交1000万给顶尖大学。后来所有企业集体改名。
总之,有的企业改名是为了迎接新气象,有的家庭有自己的艰难经历。
(3)
一般名字都是喊惯了的,如果没有必要,能动的都不动。
因为每一个名字,尤其是一个知名的产品名或者公司名,它的品牌价值本身是无形的,代表着过去所有团队的口碑和努力,换一个新名字需要一定的风险。用户认可吗?会重名吗?logo强吗?诸如此类。
甚至有些公司名字代表了公司的运势,这是一种玄学。其实改名字会影响全身。
比如品牌部需要在以后的稿件中核实每个人的头衔和介绍;公司的logo必须更换;相应的商标需要注册;应进行公司名称的工商变更;市场上人员的资料需要更换;产品图标需要更换等。说白了,这个工作量相当于一个挖坑填坑的过程。
而且即使有些名字改了,其实整个团队、合作伙伴、用户都需要很长时间去适应,这本身就类似于企业生活的“转型”。
与公司更名相比,结合公司发展战略的品牌升级,以及“淘娃”母公司在原有产品基础上的组织设计,成为了相对划算的选择。
总结互联网公司改名3360的参考原则。第一,奥卡姆剃刀原则‘如果没有必要,就不要添加实体’;第二,真的要改名字。公司注册名称可以用来保留产品名称,集团公司名称作为品牌名称有不同的作用。三是变更后的新名称需提前完成工商备案登记,并进行专用商标知识产权申请和确认后方可采用。
以上。
作者简介
可靠阿星(李星),微信官方账号:可靠阿星,作者《媒体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