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很多创业者注册公司的时候,都是随意选择一个名字。当公司开始运营后,他们发现公司名称不适合推广,于是会更改公司名称。但是现实中很多人会发现哪些上市公司也会需要更名,那么上市公司为什么要更名呢?有什么好处?本文已整理完毕,仅供大家参考。
1.上市公司为什么要改名?
虽然现代企业非常重视品牌和名字,但事实上,a股市场上市公司更名潮由来已久。比如2000年互联网技术席卷各行各业的时候,那时候很多股票很快就改了名字跟科技扯上关系。2007年,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的时候,以房地产、置业等为名的股票数量也大幅增加。这些上市公司频繁更名的原因如下。
1.企业所有权变更
上市公司因为股权变更而更名,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企业在资产重组或主营业务变更后,会以新的名字告别过去。新名称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新的主营业务,有助于股东了解公司的经营范围。
2.“戴上你的帽子”或“摘下你的帽子”
这种改名一般是被动的,因为股市强制规定,如果一家公司的股票有风险,就会被贴上“*ST”的标签;如果公司受到其他特殊处理,其名称将被标为“ST”;未完成股权分置的公司标为“S”。比如*ST西藏旅游变更为西藏旅游,秋林集团变更为*ST邱琳。
3.迎合市场的热炒。
这种改名的功利性极强,只是为了迎合资本市场的偏好。比如几年前,共享经济如火如荼的时候,很多企业名称就开始和共享经济扯上关系。随着P2P的概念火,企业纷纷改名为金融相关。往往这种更名确实能在短时间内带来企业股票的涨停,所以企业更名现象屡禁不止。
4.避免负面影响。
还有一些企业改名是为了掩盖亏损、处罚等不良名声,避免之前企业的负面影响。比如,以P2P互金业务臭名昭著的万家乐,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信任危机,将证券简称改为“顺纳电气”,从此没有了“万家乐”。
二、上市公司更名的利弊
上市公司偏爱更名只是问题的表象,背后反映的是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全面调整。但这种调整对企业是好是坏,还有待市场验证。
重命名的福利
正所谓,盈利为时过早,上市公司更名趋势反复,只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更名确实能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多伦股份”就是典型代表之一。趁着P2P概念火,“多伦股份”宣布更名为“皮丘皮”,看似一个玩笑的名字,但该股连拉6个涨停板。
据MaiGoo整理的不完全统计,a股市场上市公司更名后,平均30天增持为,30天增持概率为。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通过手续简单、成本低廉的更名,这种热点和吸睛的行为确实可以在大部分时间内带动股价的上涨。
代表股票:开元股份、多伦股份、海龙软件、科棉木业。
重命名的缺点
然而,凡事有利有弊。虽然有些企业的股价在更名后会有一段时间的涨跌,但这种上涨效应不会持续很久,一般2周后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暴涨后再跌,这种大起大落很容易导致投资人集体抛弃企业,频繁更名会暴露企业面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据统计,上市公司更名后五个交易日内股票下跌的风险已经超过60%。
代表个股:星河生物、山水文化、中科王云、欧菲科技
三。重命名列出的com的过程
具有明显的识别性,与现有证券简称不过分相似;
不使用过于笼统、与公司实际情况不符的区域性、行业性通用术语;
不得有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
2.上市公司名称变更所需材料
填《公司法》加盖公章。表格应当完整,不得遗漏公司英文全称和证券英文简称。
公司名称变更后《证券法》复印件(加盖公司印章)。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公司名称变更证明复印件(加盖公司印章)。
上市公司全称和简称变更的公告文件。
3.上市公司更名流程
(1)准备材料
(2)提交变更报告。
(3)提出申请。
(四)发布公告。
(5)等待阶段
(类型6已启用。
标签
上市公司热衷于改名,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投资者对股票缺乏一定的了解,只能通过简单的名字来了解市场上眼花缭乱的公司。如果一个名字与某个热门行业有关,就容易受到追捧,所以上市公司更名的趋势不可减少。
但长期来看,即使是小白投资人也有成长的一天,投资群体也在不断成熟。频繁更名的上市公司也会因为盲目蹭热点而丧失品牌价值,被市场所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