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山谷,翻越高山。
在探索的道路上,要不断努力,不断投入,不断突破,哪怕有百分之一的机会,也要百分之百的投入。
从年初的最高点,小米跌了30以上。
曾经困扰雷军两年的事情,最终变成了身后的一座小山。当小米股价跃升至https://www.zhucesz.com/港元时,雷军删除了所有炒股软件,他对投资者的承诺也就完成了。
回顾过去的十年,十年磨一剑。
带着一个公司从零到世界500强,小米可以算是一个奇迹。站在未来的节点上,雷军把方向转向了新能源汽车。
不仅如此,他还为自己设定了另一个十年。
未来十年会发生什么,我们永远不知道,因为创业成功永远是小概率事件。
新东方创始人之一许小平曾说过,“雷军喜欢创业投资。有时候他脑子里有了想法,就开始和朋友讨论,然后寻找投资,一步一步把公司建设起来。”
雷军特别在意进车。
去年,在小米十周年的公开演讲中,雷军大胆地说:小米将成为一条长河,蜿蜒奔流过世界上每个人的美好生活,奔向每个人向往的星辰大海。
所以,直到今天,雷军对自己还是特别愧疚。相比已经退居二线的互联网巨头,雷军依然站在第一线,尽全力带货,为小米而战,甚至不惜一切代价重启造车之旅。
但就造车而言,还是“九死一生”的游戏。
至少从造车现状来看,全球只有特斯拉勉强盈利,其他造车新势力都处于亏损状态,而且亏损还在隐隐扩大。所以王传福今年预测,新能源赛道未来必然有一拼。
雷军为什么坚决加入这个赛道?
答案是,对下一个时代的焦虑。
事实上,手机领域的天花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后智能手机时代已经成为行业公司普遍的焦虑。再加上一个苹果公司拿走了产业链60的利润,所以每个企业都想在下一个时代占得先机。
因为这是对企业的一种奖励和认可。
小米造车,与其说是时代的纠结,不如说是未来的竞争。其实外界对小米造车一直持两种态度,但雷军别无选择。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关于小米到底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的讨论从未停止,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小米上市那天,面对破万的股价,雷军站在HKEx的杂物间心情很不好。他曾自问,“为什么小米员工那么努力,收入和市场份额一直在增加,资本市场就是不认可小米?”所以后来在晚上的答谢宴会上,他许下承诺,要让投资人至少赚两倍。
现在小米其实也面临着和当年一样的问题。小米切入造车领域后,是新能源汽车公司还是硬件公司?
虽然5872亿港元的市值已经是格力的两倍,但小米仍然是一家市盈率15倍的“硬件”公司,即使小米最近离万亿市值只有一步之遥。
2017年,雷军夸下海口。他曾说,“十年后,小米有50的机会营收过万亿。到时候小米可能会成为中国品牌的代言人,中国制造。”
如今,雷军给小米定下了另一个目标:做全球第二,三年后成为全球第一。
站在十字路口,其实小米是什么公司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十年后还能站在时代的风口上,把曾经吹的牛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