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少数平成时代的如IPS细胞外,其他诺贝尔奖都是在昭和时代获得的。
此外,高铁、Walkman、CD、LD、第一台可以处理汉字的电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TRON,都是昭和时期日本制造的。
要知道昭和有63年,不仅是1926-1945年,还有1948年——和平宪法时期的某一年。
昭和氏
纵观世界近代史,日本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国家:在列强包围的情况下,从一个“小国”变成了整个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国家。作为亚洲唯一独立的国家,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甚至成为“大国”之一。从世界文明史来看,客观地说,日本当时的成功从侧面证明了亚洲民族不是自然不如西方人。遗憾的是,本应成为亚洲领袖、引领亚洲走向美好未来的日本选择了错误的对外扩张道路,最终成为了太平洋地区法西斯势力的源头。
不可否认,从明治维新到昭和初期(二战结束),日本的外交政策一直是扩张性的,而这种扩张性的国策不仅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最终将日本拖入了毁灭的深渊。二战结束时,日本近70年的发展成就几乎被战争一扫而光。结果,日本的扩张政策,无论是在其本身还是在更广泛的背景下,最终都只会带来灾难。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什么让日本走上了自我毁灭的扩张之路?日本的外交政策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失去理智的?其他国家能从日本的惨痛经历中吸取什么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对于与日本有着世代纠葛、双边关系错综复杂的中国来说,研究这个日本历史时期国家的兴衰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已有相当程度的研究,大致有四主要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国际关系学者(尤其是现实主义者)最常用的“国际结构理论”;第二种解释是西方学者比较普遍的“弱民主政府论”;第三种解释 主要侧重于建构主义的视角,即“大东亚共荣论”;最后一种解释是扩张政策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乍一看,似乎每一种解释都有自己的道理。在这四种解释中,斯奈德关于日本政府内部陆海军为了部门利益继续走极端,最终胁迫国家政策的决定是最有说服力的。但是,本文也认为,现有的四种解释实际上可以纳入一个新的解释体系,即日本在二战前的自我毁灭扩张政策实际上是一种民族主义失控的具体表现。更准确地说,这四种解释实际上回答了“为什么昭和政府不能控制国内的民族主义势力”的问题。另一方面,“民族主义是否会不可避免地扩大并导致不受外部干预的扩张政策”的问题没有得到解释。
由于民族主义的自然特性,民族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具有自然扩张的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不复杂。首先,民族主义是一种群体思潮,即民族主义者在宏观层面上有着共同的目标,但不同个体对国家利益的定义不一致。由于群体理性的不可靠,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群体思潮,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过度膨胀(施耐德实际描述了这个过程)。当这种思潮得不到合理控制,最终胁迫国家政策时,国家往往会走上自我毁灭的扩张道路。二战前的日本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并不是完全否定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但关键是,在制定国家政策的过程中,不应该出现被民族主义势力完全吞没的现象。那么,如何防止民族主义失控?从经验观察来看,防止人们种族主义的失控有两个不同的宏观方向:一是消除民族主义中的“群体非理性”;二是在民族主义和国家政策制定之间建立相应的把关。
第一个方向本质上是提高整个社会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而教育体系的完善是最关键的环节。但是,由于很容易理解的原因,这种方法的实现时间往往过长,过程中的可控性较差。因此,这种方法虽然非常重要,但对政策制定者来说往往是不够的。
第二种方法是短期解决方案。用一个通俗的比喻来说,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是要根除疾病,而是要防止疾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损害。建立把关者有两种方式:一是建立成熟的政治制度,利用制度因素隔离民族主义的不利影响。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流行的做法。应该说,这种方法已经证明了它的有效性。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也有两位民粹主义领导人,但与巴西相比,制度约束和由此产生的建制对遏制民族主义的影响非常重要,对政策的不利影响作用更为明显。二是依靠社会少数群体的政治权威,通过精英的威望和素质,隔离民族主义失控的负面影响。这种方式也有成功的案例。
那么,哪个更有效,制度还是权威?这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回答的问题。这不仅是因为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还因为每个国家和社会的情况不同,没有一刀切的解决方案。首先,制度看门人的主要优势是,一旦形成,威慑力会非常明显,而且相当稳定;但它的缺点是制度的形成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而且这个过程可能伴随着相应的成本(如法国大革命)。权威看门人的优势在于可操作性高,劣势在于个人因素的不可持续和不稳定性。不管怎样,事实上目前的进程需要结合当地实际,都不一定成功。虽然在方式和路径上有不同的可能性,但有一个问题是肯定的:即使在现代,民族主义的丧失仍然是一个威胁国家利益的问题,必须引起政策制定者的足够重视。
日本昭和案还有一个重要的研究价值:如何处理与当前国际秩序的关系。正如斯奈德所指出的,历史经验表明,任何想要独立挑战现有国际秩序的国家,往往都以自我毁灭而告终。国际秩序的成功转型往往是渐进的。对于二战前的日本来说,民族主义的直接影响是推动日本政府站在当时国际秩序的对立面。从日本昭和时代的历史风风雨雨来看,防止民族主义失控对国家政策的负面影响无疑是国家治理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最终分析结论:
明治维新以来,被列强包围的日本,从一个“小国”发展成为整个近代史上亚洲唯一的强国。但失控的民族主义成为日本扩张和毁灭的重要因素。昭和时期日本的案例,值得每一个走上强国之路的国家借鉴。
如需了解更多公司核名、企业注册核名、商标核名、网上核名、关注了解更多公司核名等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