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心仪的企业名称已被他人注册使用,即通常所说的“名称被抢注”,这种情况在创业初期并不少见。尤其是一些寓意良好、行业通用或品牌指向性强的字号,极易被他人抢先登记。面对名称被抢注的局面,许多创业者会感到无奈甚至愤怒,但其实仍有多种应对路径可循。以下是针对不同情况的专业建议,帮助您评估风险、制定策略,最大限度维护自身权益。
一、确认是否构成实质性“抢注”
首先需明确:并非所有名称重复都属于恶意抢注。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企业名称实行“地域+字号+行业+组织形式”结构,只有在同一登记机关辖区内,相同或近似的字号且行业类别相近时,才可能构成冲突。因此,建议先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或当地市场监管局平台查询抢注企业的详细信息,重点关注:- 是否与您处于同一行政区划;
- 经营范围是否高度重合;
- 成立时间是否明显晚于您原名称核准日期;
- 是否存在联系方式雷同、注册地址异常等情况。
二、合法维权途径:申请名称争议处理
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第二十三条,若企业认为已登记的企业名称侵犯其合法权益,可在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5年内向登记机关提出名称争议申请。具体流程如下:- 向被抢注企业所属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交《企业名称争议申请书》;
- 提供证据材料,如:原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品牌使用证明(合同、发票、宣传资料)、商标注册证、网络曝光记录等;
- 市场监管部门将组织调解或作出行政裁决,认定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
- 若裁定成立,可责令对方限期变更名称。
三、借助商标权进行反制
如果您已将该名称注册为商标(尤其是第35类服务商标或其他相关类别),则拥有更强的法律保护依据。根据《商标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将他人注册商标作为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使用,误导公众的,构成不正当竞争,可依法提起民事诉讼或请求行政执法。此时可采取:- 向法院起诉,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
- 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推动其对企业名称进行规范;
- 与对方协商,支付一定费用购买名称使用权或达成共存协议。
四、现实应对策略:快速调整与品牌重塑
若维权成本过高或胜算较低,建议及时止损,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启用备选名称:提前准备2–3个备用字号,确保公司注册不因名称问题延误;
- 优化新名称设计:在原名称基础上添加前缀/后缀(如“新XX”“XX云科”),保留品牌识别度;
- 同步注册商标与域名:新名称确定后,第一时间申请商标保护和域名备案,防止二次被抢;
- 建立品牌防护体系:未来可考虑全类别商标注册、版权登记、公众号认证等多维度布局。
总结:名称被抢注并非绝境,关键在于判断性质、收集证据、选择最优解决路径。对于已有品牌基础的企业,应果断维权;对于初创者,则建议以效率优先,迅速切换方案,避免耽误经营时机。


在线咨询
188-2371-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