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商业地产实现了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其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穿梭在高楼大厦之间,行走在商铺和街区厂房仓库外,不断为盘活商业地产注入活力。可以想象,商业地产经纪人是这群人的俗称。经纪人团队内部前后浪的迭代,随着商业地产的发展而起伏,长期助力行业前行。
第01章
前浪商业地产中介毫无存在感?
2001年,国家出台了一个《房地产经纪人职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希望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开始规范行业。政策要求房地产经纪人必须通过四项考试才能执业。至此,房产经纪人这一职位正式获得认可和资格。
几年后,随着房企大规模开发商业地产,不少中介机构开始重视这一市场,甚至专门成立了“商业地产部”,以满足客户需求。渐渐地,专业从事商业地产租售的经纪人作为房地产经纪的一个细分领域,开始越来越受到市场和行业的关注。
然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商业地产中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业务发展的无知、商家缺乏业务规划设计需求、商家特别是品牌商家的客户资源缺乏、研究水平不足、对市场把握不准、盲目“跟风”等,都让商业地产中介无法在房产中介的大流中脱颖而出。
然而,商业地产中介的前浪真的如此糟糕吗?其实并非如此。
虽然还不成熟,但他们已经成功完成了从房地产中介向商业地产中介的转型。要知道,它经历了完全不同的产品、客户群、服务周期等等。诚然,商业地产中介、
低端竞争、人海战术的固有标签早已被撕掉。
随着行业的发展,商业地产经纪人队伍也在发生着不容小觑的质变。
第02章
商业地产中介的后浪有多猛?
在市场和行业的共同作用下,商业地产中介不断优化自身团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和其他行业一样,商业地产中介也无一例外地迎来了后浪团队。为了弄清楚这些新势力与前几波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有多凶?58同城、安居客近期采访了多位商业地产中介,试图一窥究竟。
01最强跨界!程序员转向中介
黄尧重庆楼记房地产公司
来自重庆的写字楼经纪人黄瑶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专业。他原本从事软件工作,但女友和朋友都从事房地产行业,所以两年前入行。
说起交易业绩,黄尧颇为自豪。今年,他已连续4个月摘得部门销冠,每月出单维持在10-15左右。但受大环境影响,多为小订单。盘点成交清单,黄尧总结,如果房源质量高,接触的客户一般更专业,沟通也更顺畅,但对经纪人本身的专业要求也更高。因此,他养成了提前摸清房源的习惯,了解房屋结构、周边配套等详细信息,更高效地匹配客户需求。
专业性不仅在写字楼租赁过程中,在后期的物业管理沟通、产业政策咨询等服务中也有体现。事实上,有些售后服务已经超出了他的工作职责,但他依然会帮助客户协商解决问题,秉承着“售后到底”的原则。也正因如此,黄尧的回头客多了起来。采访前刚成交的一套1000㎡公园房,就有一位“几乎签约”的客户帮忙牵线搭桥促成。
从程序员到经纪人,计算机专业背景仍然发挥着优势。黄尧在梳理房源和客户需求时会更注重逻辑
有条理,也更倾向于使用线上工具。比如,他利用58同城和安居客的问答功能,每天查看用户的问题点,尽力为用户答疑解惑。还有商业地产的实景拍摄功能。他在这个功能上线之初就开始尝试,并坚持发布消息。不久后,客户主动找上门,成功卖出一套精装修房。
翻开黄尧的成绩单,我们会发现,任何努力都是徒劳的。
02专业实力,让他有勇气冲动入行
李敏长沙嘉业鼎盛招商部
与很多新生代商业地产经纪人不同,李敏入行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大学工科专业毕业后,他实习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于是在一次大学同学聚会上,在一位房地产经纪人老朋友的建议下,小伙子当即做出了决定。聚会第二天,李敏主动提出离职,进入老朋友所在的中介门店,经历新房、二手房、出租房,最终进入商业地产行业。
如今,凭借三四年的房地产行业经验,李敏对挖掘需求、匹配房源、签订合同等基本流程已经驾轻就熟。乘着金九银十公司租赁需求释放的东风,一人已卖出4单。甚至因为该区域商业市场的特殊精准性,有租赁需求的客户会主动联系,他表示基本不愁客源。
03“想为创业积累人脉资源”
王跃龙石家庄嘉瑞地产
工人,工作的灵魂,工人也有一颗当老板的心。王跃龙从二手房转投商业地产,主要出于自己的“私心”。他打算以后开公司当老板,做写字楼租赁生意,这样就有机会与各类企业客户交流,了解公司运营流程,为自己今后的业务积累人脉和资源。
在与客户打交道时,他也认为个人的专业精神可以增强客户的信任度,事半功倍。比如,每一套房源都会在现场拍下,然后发布到58同城和安居客。
其中一位客户在北京无法现场看房,只能在网上看房。出于对他的信任,他在网上看房后签了单。这份信任将永存。一些写字楼客户卖二手房时,也找他帮忙闲逛。
对于自己的表现,他笑称自己是个“佛系”,基本每个月都有成交。他认为“心不召物,物不至”。也许很快,我们就会看到作为创业者的王跃龙。
/王跃龙
04从困难到顺利,
他说,“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员工。”
吴建斌深圳Q房网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员工,与‘老司机’相去甚远”,谈到与身边其他券商的差距时,吴建斌说。虽然就在面试前,他刚刚完成了一笔很大的办公室租赁业务。
与李敏不同,吴建斌入行可以说是“大胆”。因为在进入商业地产经纪人行业之前,他是一名资深餐饮行业从业者。因此,他以前的经验不能对他的新工作有多大贡献。谈及吴建斌入行之初的感受,步履艰难并不为过。
好在他及时调整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从原来的长租公寓业务发展到商业地产。开工4个月以来,吴建斌受益于自己公司的获客规则。入行时,他不愁客户。公司每个月分配一个客户,保证了他每个月至少卖出一单。现在的吴建斌已经能顺利与写字楼、商铺的业务沟通,甚至还能管理一两套新房。
05“做出一张硬邦邦的白纸”
李盛霖济南新安商业地产
今年刚满21岁的李盛霖,干净的经历仿佛一张白纸。这是他担任商业地产经纪人的第二个月。因为深知自己对商业地产行业的认知薄弱,李胜林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在获客上都下足了功夫。在58同城、安居客平台上,李盛霖积极回答商业地产不动产的问题,几乎每天都有问答量
数量的上限。不难看出,这是“一份非常努力的白皮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采访前两天,李胜林刚刚签下合同,顺利签下入行以来的第一笔订单。虽然流程简单,但李盛霖不敢有丝毫马虎。合同明细他来来回回校对了五六遍,打印出来逐字逐句核对,确定没有遗漏,才预约双方签字。毕竟,这代表着李盛霖正式成为一名商业地产经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