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启明旺地产分拆上市的浪潮下,物业公司也迎来了更名潮。据企名网房产不完全统计,2017年至2020年7月,共有12家物业公司更名。其中不乏保利物业、龙湖智慧服务等头部企业,以及佳兆业美好、新城悦服务等上市新贵。
顺应物业管理行业大趋势,物业公司名称纷纷向“服务”“智慧”“城市服务”等字眼靠拢,这也反映了物业公司在新形势下的新诉求。
强调服务回归本源
自20彩生活作为行业第一股登陆资本市场以来,物管行业一直备受资本青睐。此后,经过两轮洗礼,社区O2O、大数据、物联网等不断为行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尤其是2020年,物业管理行业凭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表现,从幕后走向台前。随着行业的不断演进和成熟,行业定位逐渐清晰。
早在第二十届全国人大会议召开前夕,就有代表委员提出关于物业管理公司更名的议案,建议将全国“物业管理公司”更名为“物业服务公司”,以明确物业公司服务业主的本质。
事实上,在2000年,以万科物业为代表的先行者就开始了从管理到服务的探索,回归行业本质。当年,万科物业在全国16个城市展开统一行动,将下属物管公司的70多个“物管处”更名为“物业服务中心”,以此向其20万客户展示“以服务为本”的态度,并对物管的服务形象和服务内涵提出了自己的新理念。
紧随其后,多家物业公司纷纷将“物业管理公司”更名为“物业服务公司”,突出服务特色。
启明旺房地产
2017年以来,物业公司更名更为频繁。同时,由于服务领域的延伸,物业公司更倾向于突出服务本质,逐渐淡化物业色彩。
2018年,龙湖物业更名为龙湖智慧服务。权利
因此,龙湖物业表示,此次升级既纵向延伸传统服务业务,又横向拓展创新业务,是一次立体化的深度战略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在空间即服务的大战略下,龙湖智慧服务瞄准城市空间。更名也意味着龙湖智慧服务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
2019年,世茂物业召开品牌焕新发布会,宣布升级为“世茂服务”。对于世茂物业更名为世茂服务,世茂集团董事局副主席许世坛表示,世茂物业作为世茂集团多元化业务的重要板块之一,经过战略转型升级,将通过颠覆传统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路径,实现管理规模和服务模式的突破。同时,世茂服务与科技行业领军企业合作,以智慧科技赋能美好生活,建立共赢的生活服务生态圈。
此外,融创物业更名为融创服务,保利物业发展更名为保利物业服务。当然,回归服务,不一定非要强调“服务”二字;好就好,生活就好。
2019年7月,佳兆业物业宣布更名为佳兆业美好,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2020年7月,康桥物业宣布更名为“康桥悦生活服务集团”。据了解,康桥悦生活细分为“悦服务”和“臻配套”两大板块。悦服务代表着服务空间的横向延伸,从新悦社区、优悦产城到和悦城,以城市综合服务商的角色,以社区服务为底座,逐步参与城市服务,力求实现业务全覆盖。配对是剑桥服务内涵的纵向延伸。一方面是源于客户需求的配套升级服务;另一方面是智慧城市建设和全面智慧生活模式的探索。
顺应潮流拥抱蓝海注重协同扩大影响
除了回归本源,物业公司的更名也蕴含着自身对未来发展的期许。
当前,O2O热潮席卷物管行业,与之相对应的是,各家物业公司纷纷发力信息化建设
,加大信息化投入,物业公司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现阶段,设施设备管理系统、中控大屏、综合指挥中心等都出现在各物业公司的实际应用场景中。同时,物业公司还通过员工端APP、业主端APP,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物业公司的信息化、科技化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些物业公司通过更名表达了拥抱科技的愿景。如华润物业更名为华润物业科技,龙湖物业也更名为龙湖智慧服务,金科物业在公开报道中逐渐由金科服务改为金科智慧服务,碧桂园服务也更名为碧桂园智慧服务。
科技给物业公司带来新的想象空间,城市服务也是如此。
随着头部物业公司纷纷布局城市服务,成为行业新蓝海,各家物业公司开始竞相进军城市服务领域。为此,一些物业公司选择将城市服务与企业名称相结合,优雅生活服务就是代表之一。
对于管理面积达5亿平方米(收购兼并整合后)的雅生活服务而言,围绕社区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空间有限,城市服务正成为雅生活后续发展的关键。
2020年7月,雅生活服务发布公告称,拟将公司中文名称由“雅居乐雅生活服务有限公司”变更为“雅生活智慧城市服务有限公司”。雅生活表示,公司上市以来发展迅速,一直积极探索产业链发展机遇。城市服务向精细化、专业化、智能化升级,正处于市场化发展的窗口期。因此,公司战略布局中的第五大产业板块是城市服务。变更公司名称可以体现公司未来业务发展方向,有利于公司拓展业务,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不可否认,外部变化催生了物业公司更名潮,但强化了内部
协作正成为物业公司更名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历史或其他原因,一些背靠知名房企的物业公司名义上无法与母公司有关联。在物管行业尚未大规模跑马圈地的阶段,影响力相对有限。但在规模诉求日益重要的今天,借助相关房企的品牌知名度来实现自身规模的扩张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这类物业公司来说,与地产总部的合作是其更名极为重要的考虑因素。比如蓝光嘉宝服务、旭辉永盛服务。
蓝光嘉宝服务登陆新三板时简称嘉宝股份,直到2018年从新三板退市,其股票仍简称嘉宝股份,外界很难将其与蓝光集团联系起来。在港交所上市前,为加强内部协同和品牌外部统一,嘉宝股份正式更名为四川蓝光嘉宝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股票简称蓝光嘉宝服务,以加强与母公司的关联,借助母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实现自身市场化发展。
永盛生活服务也是如此。2020年,永盛生活服务发布公告称,公司简称变更为旭辉永盛服务,以发挥“旭辉+永盛”双品牌协同优势。在此之前,由于永盛生活服务与旭辉控股集团名义上并无关联,市场很难将二者联系起来,永盛生活服务也很难借助旭辉的品牌影响力打开市场。
无论是回归行业本源、拥抱行业新蓝海,还是科技赋能乃至加强内外协同,虽然直接目的不同,但背后都有物业公司不断适应行业变化、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所做的努力。
改名往往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经历了漫长的征途,物业企业需要进行核心升级,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