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消息,美团采莲今日下午继续走强。截至收盘,美团涨逾6,股价报港元,收盘时继续创出历史新高,市值万亿港元。相比昨日280港元的收盘价,美团今日市值飙升超千亿港元。
截至29日收盘,市值排名前三的公司依次是阿里巴巴、腾讯控股、美团。
单位: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上午9时起,美团股票在联交所交易的中概股简称变更为“美团-W”,此前为“美团点评-W”。
至于为何更名,美团点评称,名称简化有助于树立公司统一的品牌形象,提升用户和商家对公司多业务能力的认知度。
但有趣的是,不少网友对今天的暴涨和名字的简化产生了奇妙的联想。有网友昨日预测,美团今日更名后股价将升至300港元,而美团今日股价最高,这一预测勉强正确。
有网友可能尝到了今天股价大涨的甜头,甚至想去掉现在简称“美团-W”中的后缀W。(注:此W指的是“加权表决权”(WVR),即“同股不同权”,类似于在A股给上市公司加上ST、*ST特殊标记。)
当然,上述言论都是调侃。
瑞信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其重申美团“跑赢大市”评级,并将目标价从300元上调至310元。瑞信认为,美团是内地外卖市场平台的领先运营商,执行力良好,结构驱动力稳定。
受疫情影响,美团未来可受益于内地家庭线上渗透率(包括外卖及线上营销)加快。通过改进商家组合,可以提高平均订单金额,满足潜在的更强广告需求。
据瑞信预测,美团外卖业务平台今年第三季度订单量和交易总额可分别增长30和36,相信其实现率可按季度保持稳定。
该行对其进行综合估值,将其外卖业务估值为每股188元,相当于2022年预测市盈率的36倍;其店内及酒店平台业务估值为每股75元,相当于2022年27倍的预测市盈率;其新业务的估值为每股23元,相当于2022年预测的市场销售率。
用户规模差异扩大到万美团、饿了么,差距进一步拉大
据媒体报道,10月29日,移动互联网数据监测平台Trustdata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20年Q3,美团与饿了么用户差值逐渐放大至1万。
今年以来,美团和饿了么的竞争处于激烈状态。
特别是疫情之后,饿了么于8月27日启动“百亿补贴”。目前,重点补贴城市已从首期的上海、北京、杭州、广州等24个城市扩大到124个城市,补贴范围也从餐饮逐步扩大到全品类。可使用百亿补贴的商家数量和总量也持续增长。
与此同时,面对饿了么“百亿补贴”的突袭,以外卖起家的美团也立即上线“百亿餐”。
美团最新公布的财报数据显示,餐饮外卖仍是美团核心业务,占比1亿元,同比增长。美团Q2实现的22亿利润中,有13亿是外卖业务带来的。
外卖是美团的核心业务。除了外卖,美团在电影购票、酒店民宿、火车票、休闲游玩等生活相关业务上都有一定体量,并在本地生活上形成闭环。饿了么是阿里攻占本地生活市场的重要渠道。
此外,美团持续跨界新零售,引发市场关注。
10月23日,iPhone12/Pro正式开售之际,美团方面表示,10月23日起,北京、上海门店配送范围内的用户可通过美团外卖、美团APP下单购买iPhone 12系列产品
美团可提供最长半小时的上门服务。但货品数量有限,北京、上海每天每个城市只有100台。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热门3C电子产品首次在美团平台开售。今年4月,美团还与华为授权体验店合作,成为华为P40系列的线上分销渠道。近年来,外卖平台纷纷将配送范围从餐饮外卖拓展到生鲜水果、商超等非食品品类,以提高平台黏性,实现业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