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中国市场上假冒意大利品牌太多,意大利政府觉得有损国民性,主动派人来中国调查。欧美那些国家并不新鲜,一些国产品牌也将目光瞄向了日系,但毫无戒心的消费者却一次又一次上当受骗。
温财经八卦女作者:为什么
一场关于“假洋品牌”的闹剧,揭开了20年来众多国货打“洋品牌”的遮羞布。
/1/
“广告里的老人是谁?”号称国内市场第一的慕思床垫,最近面临着社会各界的质疑。
究其原因,证监会对慕思股份报送的招股说明书共发出59个问题,其中第26个问题重点提出问题:
这位老人和慕思的产品有什么关系?慕斯利用这位外国老人来宣传自己的产品。是否存在虚假宣传?第三方是否也可以利用这张老人的照片,用慕斯产品迷惑消费者,引发潜在纠纷?
▲慕思此前的广告中,这位外国老人还有一根烟斗。后来因为广告禁止吸烟,烟斗被拆除了
在慕思的宣传中,这位白胡子老人被包装成来自法国的睡眠专家,号称“全球睡眠资源整合者”。
两弯如皱烟眉,悲天悯人的气息扑面而来。清瘦坚毅的脸庞,透着权威气质。工匠精神胜在此,坚定的眼神给人的感觉是,他是为拯救世间那些因劳累过度而睡眠不足的人而付出巨大努力的“天使”。
白色衬衫、金丝眼镜甚至暗色烟斗都散发着贵族气息,辅以“起源于1868年”“法国皇家设计师”等字眼,不断营造出这是法国品牌的感觉。
经过这样的组合拳,你对“优质睡眠”的低俗文案毫无感觉,感觉不再被消费思想所挑拨,可能瞬间就会破防。
难怪在某平台慕思旗舰店,产品售价6000多元,贵了1万多元
元。
但事实上,招股书中写得很清楚,2009年8月15日,慕思与一位名叫蒂莫西·詹姆斯·金曼的外籍老人签订协议,后者授权慕思永久使用印有其肖像的照片及其底片。
慕思是成立于东莞的国货品牌,创立于2004年。其控制人王炳坤、林继勇直接和间接控制公司股权,也是华人。
换言之,慕思以一个外国人的形象欺骗消费者长达十余年之久。
招股书显示,慕思产品毛利率接近50%,而营销费用占营收比重达30%,远超同行业上市公司10%左右。
有家居行业工作者介绍,其实国内床垫厂商的技术含量大同小异,但慕思通过品牌打造高端形象,可以卖出更高的价格。
国产品牌通过持续的高额广告投入和宣传“升级”屡见不鲜,但毫无防备的消费者却一次又一次上当受骗。
/2/
当然,摩丝并不是唯一蹭洋品牌的国产品牌。
起初,国产品牌是含蓄的。甚至外国品牌也会假装在国外注册公司,然后宣布自己的产品是大陆独家授权的。
比如有“欧洲顶级男装品牌”之称的卡尔丹顿,1993年引入中国,宣称自己是拥有18年历史的意大利著名品牌服装,主营高端、时尚路线。
但有媒体从意大利、香港、深圳等地调查询问意大利商业和税务部门发现,卡尔丹顿仅在意大利注册商标,没有设厂、开店。
也就是说,卡尔丹顿只是一个在意大利注册的品牌,实际上是在中国加工销售的。
2011年,媒体曾就这一情况向成渝两地直营店管理负责人提问。该负责人还表示,这是服装行业的潜规则,大家都知道,主要是为了欢迎
满足消费者热衷购买进口商品的需求。
“我们的定价与品牌自身价值、生产成本、工艺、原材料等有关,这个价格是消费者认可的,我们还是觉得价值比现在的价格略高一些。”
最可怕的不是异常,而是人们习以为常。的确,当年不仅服装行业这样做,快消品、化妆品、家具、电器等也是如此。
例如,杨柳创始人左大伟首先在德国注册了一家公司,随后声称自己被授权推出杨柳、杨柳等一系列清洁产品。
对于杨柳消毒液的故事,左大伟这样描述:
“19世纪,一支战败的欧洲军队逃到热带丛林,军医发现了一棵已经倒下几百年没有腐烂的树,于是尝试从这棵树上提取汁液敷在士兵的伤口上,发现它有神奇的消毒效果。最终,经过多年研究,确定为柳树消毒剂的配方。”
2003年底,杨柳还花费超过1亿元的广告投入,向消费者灌输这个故事,使其“专业消毒”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同样,蔡依林代言的卡姿兰频频自称法国彩妆品牌,却与法国无关,还有被称为“三姐妹花”的凯夫拉尔和莲蔻。
从早期卡姿兰的官方网站上也可以看到,2001年10月,从巴黎经香港,法国卡姿兰(香港)有限公司将“卡姿兰”彩妆品牌引入中国大陆市场。
“卡姿兰的诞生,为了寻找创作灵感,一位来自法国巴黎的艺术家深入森林,欣赏大自然生动的色彩……这些色彩是天然的,是化学合成颜料无法比拟的。如果用在彩妆上,由于原料天然,不仅安全可靠,还具有清新上色和养颜的双重作用。”
但有趣的是,2010年,徐被人烦了。面对媒体提及卡兹兰与法国的关系,卡兹兰总经理唐锡龙愤怒地表示,“我们
“法国”这个词很快就会被去掉,所以不要。“
唐经理还表示,“不只是我们公司,很多化妆品品牌、服装品牌都是这么做的,反复问这个问题很无聊。”
/3/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法国合生元的祖籍地其实是广州,而阿诗登热水器与美国的关系,恐怕只有USATON的名字里有“USA”。
但总是和外国品牌摩擦很无聊。自然也有人玩得多了,一蹭就成了真正的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