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页-台海网”
天邦食品、TCL中环、绿能汇充、力盛体育、普天科技、百花医药、百纳千乘……这些看似陌生的上市公司简称,并非资本市场的“新兵”,而是“摸爬滚打”许久的老面孔,只是本月才换了名字。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除“戴帽”“摘帽”等被动更名外,主动变更证券简称并已生效的上市公司有33家,另有多家上市公司更名操作正在推进,如“金田铜业”拟变更为“金田股份”。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梳理发现,上述33家上市公司中,有24家是因为“主营业务”而更名,占比超七成。具体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原证券简称已不能反映企业当前主营业务全貌,更名模糊了主营业务属性。例如,科技环科简称不能全面反映公司经营情况、业务特点和发展方向,容易给投资者造成一定误解,因此改为科技能源科。
二是企业主业优势在发展中越来越突出,或者业务更加聚焦于某一细分领域,通过更名增加企业认可度。6月21日,天邦股份正式更名为天邦食品。公司表示,这一决定是根据公司“逐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向优质食品供应商转型”的发展战略做出的。
三是因企业战略转型,主营业务发生重大变化,更名。例如,6月16日,江泉实业更名为绿能汇充,主营业务将围绕以新能源充电、储能为主的业务布局。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钱向进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因主业而更名的上市公司较多,这不仅符合监管方向,也有助于上市公司突出主业、做强做大,帮助上市公司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提升投资者认可度也有帮助。”
有的上去
除了更好地说明主业外,市公司更名还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之一就是股权变更。以东望时代为例,2021年7月,公司完成控制权转让,公司控股股东变更为东阳东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东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基于此,浙江广厦从1月20日起更名为东望时代。
全联并购重组工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广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名称是企业的标志之一,但不能代表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和经营实力。任何更名行为都应源于公司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体现公司主营业务、商标或品牌等与公司业务特点相关的要素。”
近年来,公司更名行为逐渐规范,多数公司在更名时更注重展现行业属性或对未来发展战略的思考。但也要看到,近年来仍有少部分公司“蹭热点”。港股中国天华是“蹭热点小能手”。自2001年上市以来,它曾七次尝试更名,其中四次成功。每一次更名,基本都与资本市场热点相关。
对此,懂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程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蹭热点”的行为可能会在短时间内拉升股价,但在热点消退后,这类公司的业绩能否支撑相应股价,最终取决于公司的经营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从长远来看,上市公司无端更名,只会损害自身商誉,降低投资者信任度,让投机者钻空子。
(记者:吴薇见习记者:闫霞霞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