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贤故里,美丽介休--西阳屯的美丽变迁
“现在不羡慕城市生活了,村里大变样,住着越来越舒心。”说起现在的生活,连福镇西杨屯村村民郝龙贵脸上洋溢着笑容。
昔日“脏乱差”,如今“风景如画”。近年来,西杨屯村大抓环境整治、配套设施建设、产业富民,全方位塑造和刷新村庄面貌。小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焕发出勃勃生机,群众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环境美了,村庄美了。
84岁的郝龙贵说起村里的生活方式,一幅黑白图景重现眼前:村道泥泞,街道杂乱,污水随意排放,路上垃圾随处可见,村民抱怨不断……再看现在的西杨屯村,环村道路宽敞整洁,路边鲜花争奇斗艳。房前屋后干净清爽,宛如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
变化是如何发生的?村委会主任杜子文给出了答案:从环境整治、完善配套设施入手,带领大家建设美丽家园。
拆除违建、清除小广告、维修挡土墙、硬化道路、铺设下水管网、种植绿植、绘制文化墙、改造厕所、回收垃圾、创建美丽庭院、清洁取暖“醇代煤”……西杨屯村结合“两高一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从高铁沿线环境整治拓展到全村街巷同治。只有102户的西杨屯村,如今有了https://www.zhucesz.com/万平方米的花园、100多盏路灯、1000多平方米的医院、2700平方米的幼儿园……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已基本满足村民需求。
重拳出击,硕果累累,西杨屯村改变了“尘封的面貌”,迎来了新生。
小核桃谋划大市场,钱包鼓了起来。
位于西杨屯村的山西中平食品有限公司厂区内,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有的拿着工具熟练地剥开未完全剥开的核桃仁,有的麻利地将包装好的核桃仁整理打包
……忙碌之余,一箱箱“中明”牌核桃仁经过去皮、分拣、清洗、包装、冷冻等工序,被运往全国十几个省份的酒店和超市。
西杨屯村核桃加工厂的这一幕,既是西杨屯村脱贫攻坚奔小康之路的一个缩影,也是一幅充满希望、高质量发展的“西杨屯画卷”。据了解,2001年以来,该村大力发展核桃加工项目。通过近十年的实践,村里17家传统小作坊注册成立了核桃加工公司,每天加工核桃1万多斤。村里的核桃加工产业已发展核桃加工点200多个,辐射全市80多个村,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
进村后逆袭,实力强劲。
曾经,这里是人均耕地不足1亩的“空心村”,只能维持温饱,年轻人纷纷逃离。如今,村民足不出村就将产品销往全国十几个省份,年产值过亿元,利润达10%。核桃加工已成为带动全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村民的钱包鼓了,笑脸多了。“以前我穷,村里环境也差,就不想让远处的亲戚过来,怕被人笑话。现在环境好了,村里富了,周边村的姑娘都争着嫁进来!”在村里生活了44年的村民王增祥自豪地说。
曾经,西杨屯村因村经济收入差、党组织服务意识差、村庄卫生脏乱差、村集体文化活动少、村民意见大,多年被列为“后进村”。
如今,西杨屯村已经把“后进村”的帽子远远地甩了,从过去说起邻村,现在人人羡慕。每天都有300多名附近村民到村里的双福公园散步、跳舞。从原来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到现在350多平方米的村委会办公场所……住在村里的人心情好了,外出打工的也愿意回家了,甚至经常有人来这里参观学习。
这一切,得益于西杨屯村坚持党建引领,在实践中探索完善
工作方法,加强和规范村务监督,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村务监督月例会就是“实招”。西杨屯村是我市率先开展村务监督月例会的4个试点村之一。今年7月24日,《山西新闻联播》对我市乡村治理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真实记录了西杨屯村村务监督月例会。
会前,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会议中,他们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了质询,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表决。村“两委”现场答疑解惑。月例会按照规定的会议流程依次召开,现场气氛热烈辛辣。
“月会上,我们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个Transformer model置换的问题已经解决,另一个建设污水处理池的问题也已经启动。”有村民说。实现村务管理的民主、公开、公正,还干部清白,让群众知道,西杨屯村务监督月例会的成功推行,也为连福镇乃至全市提供了很好的试点经验。
如今的西杨屯村是连福镇首个高铁沿线“零四桩”村,
干净整洁、舒适宜居,
村里有致富产业,农民有增收项目。
村民的安全感和获得感增强了,
追求幸福生活的劲头也更足了。(薛爱武袁伟斌)
返回企名网查看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