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
中国有56个民族
所以这些关于
民族团结小知识
你知道些什么?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答:大混杂,小紧凑,交错居住。
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答: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什么?
答:确保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中国是哪一年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写入宪法的?
A:1954年。
“一法两条例”是什么意思?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和《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什么时候颁布实施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落实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该法于1984年5月31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84年10月1日颁布实施。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是什么?
A:
(一)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二)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各民族自治地方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四)民族因素与地域因素的结合
;
(5)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
民族自治地方有几级?
答: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什么?
答: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专门权力?
答:根据地方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称除特殊情况外,一般按什么顺序组成?
答:地方名称、民族名称和行政地位。
民族乡属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吗?为什么?
答:没有。在我国,在一些面积太小、人口太少、不能建立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这些地方设立民族乡,可以使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民族乡是少数民族依法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一种基层政权形式。它们是解决我国少数民族散杂居问题的较好政治形式,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补充形式,而不是民族自治地方。
全国有多少个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答: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我国最早成立的自治区、自治县、自治县有哪些?
答:内蒙古自治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
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多少个建立了自治地方?
A:44。
我国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
答:71%。
我们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区域的总面积是多少千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比例是多少?
答:617万平方公里,占
占全国总面积的比例为%。
少数民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答:民族习俗是指少数民族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产生活、节庆礼仪等物质文化生活中广泛流传的喜好、风俗、习俗和禁忌。
为什么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答: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是民族平等团结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保护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主权利,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繁荣发展民族文化。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答:要从点滴做起,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不冒犯少数民族的禁忌。
我国对公民确定和变更民族成份有哪些规定?
答:6月16日,国家民委公安部联合印发《中国公民民族成份登记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自201年1月1日起施行。主要内容有:
(一)公民的民族成分必须以国家正式承认的民族名称为准。
(2)公民的民族成分只能根据其父亲或者母亲的民族成分进行确认登记。本办法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与继子女有寄养关系的继父母。
(3)公安部门在办理新增人口户口登记时,应根据新增人口父母的民族成分,对其进行民族成分确认;新增人口父母民族成分不同的,应根据父母签字的《民族成分填报申请表》进行认定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