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辞旧岁,千家万户换新年!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会要求在门上贴一副漂亮的大红春联,增加节日气氛。说起春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小编就利用今天的机会,给大家普及一下春联知识。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张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之一。它以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表达美好祝愿,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所有中国人过年的重要习俗。只有当人们在家门口贴上新年红(春联、福字、窗花等)时,才意味着热闹春节的序幕正式拉开。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市场已经从过去的纯手写变成了机械印刷。尽管印制的对联设计精美,字体看起来也很漂亮,但仍有人不屑一顾。比如侯玉林就是其中之一。说起印春联,他总觉得贴这样的对联没有“年味”。“中国人过年讲究喜庆热闹,尤其是贴春联,我一直觉得还是手写好。因为手写春联是老祖先留下的传统,也是独特的过年文化,只有闻到带有墨香的春联,才能让人感受到年的氛围和味道。”
68岁的侯玉林是安徽阜阳人。谈起写春联的经历,他如数家珍。“8岁时,我就开始写毛笔字,从那时起,我已经60岁了。”老人说,刚开始写书法的那几年,每逢过年,邻居们都会来找他写春联。后来,我结婚创业了。为了养家糊口,听说城里人要写春联,于是每年腊月二十,我就来到府城人民路摆摊,专门写春联给市民换点零花钱补贴家用。
“最多的时候,我一天写了100副春联。因为都是在户外写的,天冷的时候,就在这里
写完字,毛笔还没放下就冻住了,更别提冻什么手了。“老人说那时候没有印制春联,所以家家户户贴的春联都是手写的”,几年前,机械印制的春联出现了。虽然物美价廉,但城里仍有一些市民对写春联情有独钟。到现在,有市民40多年来源源不断地从我这里买春联,每年都来买。“
老人说,与老年人相比,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对春联的文化内涵了解不多,这不是一个好现象,因为老祖宗留下的一些传统文化要代代相传。“很多人认为春联就是上下对联。其实不然,严格来说,春联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人们常说的上下连杆贴在门板上端的中央部分;门的横杆上贴着‘横批’;此外,过去在农村,也有人张贴“槽头兴旺”“财宝吉祥”“福”字和垂直链接。“
谈起竖联,老人说,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这种春联应该很陌生。当摄影师询问什么是垂直连接时,老人当场科普。“竖联贴在左右门框上。与春联相比,它字数不少,纸张却窄了许多,宽度与横批联差不多。但知道这种竖联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平时来买春联的人几乎没人会提起。如果有人来要,我基本都是现场剪纸写,而且都是免费的,因为知道的人是少有的会做的人。“
在给摄影师科普春联知识时,来了一位早餐店老板。因为春节放假,选好春联后,他特意要求一份节日启示。老人听后向早餐店老板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他是个有文化的人。“写春联这么多年了,像你这样来写节日启示的老板真的很少。现在大多数门店都放假了,都是找一张A4纸打字
印几个字贴在店门上。可以想到找人手写节日启示录,说明你是一个注重细节的文化人,做生意不想发财。“老人的话逗得早餐店老板和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老人说,他是安徽省书法家会员。一些企业或房地产项目请他代写,一般都是几千块钱。之所以这些年坚持摆摊写春联,是因为心里放不下这份关于春节的情结。当被问及在市场上印制春联是否会对他的生意有影响时,老人说:“肯定有影响。我不指望写春联挣钱,主要是我心里有这个情结。只要有喜欢手写春联的人,我就一直坚持写。”图为老人免费为顾客书写的竖向链接。你见过这样的春联吗?欢迎留言聊聊印象中的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