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石刻:延续辉煌
图说:苏州金山石雕艺术有限公司创始人何根金
当前迫切需要实施“工匠计划”,让中国完美起来,打造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短信。本报记者张兴军刘一玲
金山石雕以木渎金山及其附近出产的金山花岗岩为原料,艺人以金山、藏书楼、枫桥金山石的精品石匠为主。是具有吴忠市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
走进位于苏州木渎近百亩园区内的苏州金山石雕艺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山石雕公司”),第一眼就能看到整齐码放的各类石头,这是何根金、何建清夫妇收藏的。
这家代表当代金山石雕工艺水平的公司,由何根金父子何建清于1997年创办。经过近20年的发展,这家公司已拥有独立的矿石开采车间、石材加工及工艺石雕厂、石雕工程公司等产业链企业。2009年正式成为“中华老字号”会员单位。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为拥有2名高级工匠、20名工匠、50多名专业石匠的现代化企业,为金山石雕这一元代就已出现的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传承:工匠精神的本源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自给自足的不发达时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天经地义的。因为金山石矿的资源,这里有以石为业的石匠,石雕工艺历史悠久。苏州金山的石刻工艺享誉大江南北。
今年77岁的何根金,可以说研究了金山石刻一辈子。事实上,勤奋好学的何根金从二三十岁就得到了业界的认可。早在1976年,北京雕塑厂就承担了国家下达给几内亚纪念碑雕塑军人、妇女、儿童等人物的“国礼”任务,何根金被北京雕塑厂选中
北上参与创作。
最终,这幅作品被毛主席作为珍贵礼物赠送给几内亚总统杜尔,生动描绘了非洲人民的面貌和精神风貌,赢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石雕工艺通过我们的作品走出去,代表了我国传统工艺的最高水平,受到世界瞩目,这为我们手工艺人感到非常自豪。”何根金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
对于北上参与国礼创作的经历,何根金记忆犹新。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作为一名青年工匠,这次与北京雕塑厂等地区选拔的优秀工匠合作,让他收获了不少知识。同时,由于他谦虚勤奋,很多老师傅也对他倾囊相授,为他后来在金山石刻方面的研究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
像何根金、何建清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旧时被称为“精匠”。通过努力,他们保存了金山石刻的采料、劈石、左右开弓、冰梅纹样、狮子含珠、断柱连柱、石拱桥建筑、摩崖石刻、铭文等独特技艺。
作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山石刻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技艺传承价值,更具有文化艺术价值。尤其是在现代化征程的今天,当很多传统工艺开始被现代化浪潮逐渐湮没时,一种“留住技艺就是留住我们的生命”的紧迫感在何根金、何建清这样的传承人心中格外强烈。
过去,苏州从事石雕行业的有几千人,外来务工人员就有几千人。然而,采石坑的关闭,对当地石材行业来说,意味着永久的“断粮”。结果,许多小企业倒闭,许多员工被解雇。政府部门正积极引导他们转向其他行业,而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已返乡。现在能活下来的都是规模企业,库存充足,或者只能改变经营策略,从安徽、福建等地购买石材加工。
对此,金山石雕公司早有准备。何建青在接受《中国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公司存货还能使用三年左右。早在公司成立之初,他们就开始从外面采购石材,尝试用其他材料替代。虽然原料不同,但只要选择得当,苏州香山帮石雕技艺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源远流长。
图说:苏州金山石雕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建清
规划:金山石刻的未来伟业
总理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上强调,弘扬工匠精神,永攀质量高峰,打造更多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精神。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给了我们这些传统技艺领域的“匠人”很大的鼓舞。
如果说何根金在整合金山石刻工艺后,对石刻工艺有了很大的提升,那么何建清则是在技艺传承的基础上,实现了石刻行业的突破。
出生于1963年的何建清,不仅是苏州金山石雕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还是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山石雕代表性传承人。至今,何建清从事石刻创意制作已有20余年,在石刻研究、创意、制作等方面深得其父何根进真传,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特别是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制作了多件雕刻作品,深受中外客户的好评。资料显示,何建清在城市雕塑制作和装饰工程中,为美化城市、优化环境做出了贡献,为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这也是他能成为金山石刻代表性传承人的主要原因。
在雕刻贸易中,传统手工艺主要有画、模、凿、刻、磨、钻、刻、切、剪、接等加工工艺和技艺。众所周知,金山石雕技艺是师徒相传、父子相传。“精匠”者从事雕刻
雕版加工正是因为一套绝活,让世人刮目相看,才得以在2007年跻身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之列。何建清的风格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南北石刻流派的精华,用现代化的加工技术和设备,逐步形成何氏雕刻的艺术风格。
金山石刻的艺术效果虽然令人惊叹,但它是一门硬技能,包括许多工序,不仅要求创作者具有较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而且是一项艰苦的体力活。除了追求最好的雕刻工艺,如何让金山石刻工艺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等场景,如何让企业规模与日俱增,何建清一直在探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传承金山石刻。
何建清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为了拓展业务、保证质量,金山石雕艺术公司组建了自己的施工团队,并获得了“古园林建筑”建筑资质,可以提供从制作到安装的一条龙服务,在一系列石雕绝技的基础上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