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玻璃王,大家第一反应是福耀玻璃的曹老师;
是的,作为中国汽车玻璃行业的王者,曹为中国的实体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更广为人知的是他更令人信服的人格!
曹为人直爽,刚直不阿,乐于助人。以曹为代表的福耀玻璃集团,向慈善事业捐款高达120亿元,因此获得了很高的声誉。
但你不知道的是,还有一家玻璃制造企业,就自身实力而言,和福耀集团一样享誉世界。信义玻璃的主导产业是汽车玻璃和建筑,现在是世界第三大“玻璃王国”,70%的产能销往世界各地。
与曹的名气相比,信义玻璃的创始人相当低调,很少接受媒体采访。在仅有的几次电视采访中,他只用普通话倾诉了几句,充满了闽南语的味道。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一名爱国爱家的优秀企业家!
值得一提的是,两人都是福建人,曹是闽东福清人,李是闽南石狮人。两人都是白手起家,一生与玻璃结缘,两人都是行业霸主。他们也进入了北美,一个在美国设厂,一个在加拿大投资,“南北呼应”实力相当。
但两人风格不同,两家公司的发展路径也完全不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玻璃巨头属于福耀玻璃及其掌门人曹。
最近,这个头衔正式易手了。
一个
不想当“玻璃大王”的曹王德,真的被取代了!
首先,福耀玻璃(,)首次被信义玻璃()超越。
3月17日,国内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企业福耀玻璃公布业绩,称公司2021年营收236亿元,同比增长18;净利润31亿元,同比增长21。汽车贡献了福耀玻璃约90%的收入。
可以看到,车市回暖,福耀玻璃去年营收逐步增长。然而,很多细心的投资者发现,福耀玻璃的业绩已经被一直默默无闻的信义玻璃远远超越,福耀玻璃的玻璃行业龙头地位已经丧失。
2月底,新一玻璃发布的财报显示,其2021年营收304亿港元(约合246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15亿港元(约合93亿元人民币)。新艺玻璃约60%的收入来自浮法玻璃(浮法玻璃是指用浮法工艺制成的玻璃,是生产汽车玻璃和建筑玻璃的原料。)
这也是信义玻璃自年上市以来,营业收入首次超过福耀玻璃,净利润是福耀玻璃的近3倍。
其次,截至3月18日收盘,福耀玻璃港股市值为762亿港元(约合619亿元人民币),信义玻璃为803亿港元(约合652亿元人民币)。
此外,收入的增长也增加了信义玻璃创始人李贤义的净资产:
根据胡润全球富豪榜最新统计,曹以245亿元排名第900位,以510亿元排名第356位。
虽然两家公司的主营业务并不相同,也不是直接的竞争对手,但业内人士认为,这是信义玻璃对福耀玻璃的历史性超越,也是对曹的超越,年轻一代,一个新的“玻璃大王”的诞生!
那么,这位低调神秘的新“玻璃大王”是什么来历呢?
二
李贤义,你可能没听说过他的名字,但他手握信义玻璃、信义太阳能、信义能源、信义储能四家上市公司,是个低调的闽南大佬。
与众所周知的曹相比,和信义玻璃一直很低调,默默建立着自己的玻璃王国。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诞生了许多白手起家的企业家。
腾讯的马、顺丰的王卫、恒大的许家印、迈瑞医疗的李希庭、比亚迪的王传福都是深市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信义玻璃以“诚信为本”创建了信义玻璃。
与曹一样,“信义部”负责人也是福建商人的代表。但与出身于富裕家庭的曹不同,的起点要低得多。
1952年,李贤义出生在福建泉州石狮永宁镇子营村的一个普通家庭。生活所迫,他15岁辍学,步入社会。
跟随家里的长辈10年后,李贤义积累了很多社会经验。虽然在生活的压力下,他不得不屈服于命运,但在内心深处,他并没有屈服于命运。他决心改变目前的贫困状况。
李贤义生意的起点始于他组建的一个货运车队。当时车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福建和深圳之间拉货、送货。
当他有机会去香港进货时,他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此外,当许多内地人去香港淘金时,李贤义被感动了,于是他独自去香港开了一家小汽车修理店。
三
修理厂的规模很小。李贤义只雇佣了一名员工,他既是老板又是员工。
然而,当时香港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凭着吃苦耐劳的品质,他成功地将一家小型汽车配件厂发展成为一家综合性汽车服务公司。
改革开放后,与香港隔海相望的深圳一夜之间成为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创业热土,甚至有不少香港企业家来深圳投资。
很快,李贤义决定在这个新开发的经济特区建立一个新的汽车修理厂。那时候深圳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到处都是黄土路和水泥路。深圳的企业不多,但李贤义相信在深圳有更大的机会做大生意。
后来,他以独特的眼光看到了国内玻璃加工市场的缺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李贤义在深圳龙岗创办了新艺玻璃有限公司。公司名称李贤义说,“我们致力于诚实和忠诚”。
据李贤义介绍,当时他决定在深圳生产汽车玻璃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希望中国能自己生产汽车玻璃,打破日本和台湾省对大陆市场的垄断。
但是,从汽修、汽配到汽车玻璃生产,完全是一个新的领域,李贤义信义玻璃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
为了获得更先进的玻璃生产技术,李贤义决定从国外购买先进设备,并带领员工到海外学习。大量的技术成本和资金投入也给信义集团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国内的玻璃订单涌入,李贤义也赚了更多的钱,并扩大了工厂的规模,员工人数从最初的几十人增加到几千人。
挥霍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信义玻璃的产品也从单一的汽车玻璃延伸到建筑、浮法、光伏等各个领域。并于年在香港主板上市。
李贤义信义集团公司在深圳拥有37万平方米的厂房,2000多名员工,累计投资超过10亿元。形成了以生产汽车玻璃和建筑为龙头,以房地产业为支柱的多元化经营模式,不断创造玻璃行业奇迹,成为世界第三大“玻璃王国”。
在这个行业里,两位福建人都被称为“玻璃大王”;他们有里子,有面子,像并排绽放的花朵,他们把中国制造的精神和品质传递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需要明确的是,目前福耀玻璃是国内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企业。而且还是以汽车玻璃一个产品为主,市场份额3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
李贤义不断扩大商业版图,先向上游浮法玻璃业务延伸,同时以光伏玻璃为切入点,跨越新能源产业,再涉足光伏电站开发和锂电池储能。进军多晶硅业务已成为李贤义的最新布局。
李贤义的“信义系”现已羽翼丰满,旗下拥有信义太阳能()、信义能源()、信义蓄电()四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近2400亿港元(约合1953亿元人民币)。其中,信义玻璃和信义太阳能分别是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的世界领导者。
李贤义头上有几个“第一”:入世后第一个反倾销案胜诉的主角,第一个资助教育多年的地产商,第一个刚进入房地产行业就卖了一套房子的神话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