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实际上要分成两个问题:
1.中国的很多企业真的在英文名称中使用中文吗?
实际上,根本没有所谓的中国。
中字头企业多为国务院国资委管辖。如果查阅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企业的英文名称,中文前缀的企业大多使用“China”。名字中带有“中国人”的公司只有一家,那就是华侨城企业。而且这里的汉语不是作为形容词修饰名词,而是作为名词,与海外结合表示“海外华人”。
从中国人身上取英文名字的想法,其实倾向于直接把名词China放在最前面来修饰其他名词(如公司、团体等),而不是用形容词China来修饰名词。因为在汉语中,用名词修饰名词是非常正常的(比如中国的XXXXX)。虽然现代英语作为语法要求不那么严格的世界语言,也允许直接修饰名词,但印欧日耳曼语系的语法本身并不允许直接修饰名词。学习过德语等主要日耳曼语种的朋友对此应该深有体会。因此,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会尽量避免用名词修饰名词。如果让他们命名,像中国XXX这样的名字很少出现。常见的有美国航空公司和英国汽车控股公司,它们曾拥有奥斯汀、名爵、捷豹等品牌。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是名词China与介词Of结合构成China介词短语,这在语法上是没有问题的
.但由于语序与汉语(中国的XXX)不同,母语为汉语的人的第一反应不会想到这里。但这种用法仍比中文XXX更为普遍。例如,中国共产党的英文名称在西方世界和学术界一般是Chinese Community Party,但中国共产党本身的正式英文名称是China Community Party of China。
第二,为什么中国企业的英文名称有的用Sino,有的用China?
别忘了,台湾还有很多中字头的企事业单位。
台湾的中字头企事业单位,有些是从大陆带来的(如中油/中油),但更多的是在台湾重建的(如两航起义后成立的华航/中华航空),或在20世纪70年代台湾经济高速增长期成立的(如十大建设之一的台湾中钢/中钢)。当时中国大陆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现在,这些中字头的企业都不存在了,但有相应的工业或部级部委,如石油工业部、民航局、冶金工业部等,不用担心英文名称。
但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取消工部、政企分开,中国大陆出现了许多与台湾中字头企业相同领域的央企,或者在同一领域出现了许多名称相近的央企。如果他们的英文名字相似,很容易引起世界上的混乱,所以我们需要想办法取一个不同的名字。中国大陆中字头企业的英文名称大致可分为四种思路。
1)台湾地区同行业无字头企业(无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称台湾XXX),或同行业字头企业成立晚于大陆地区,且该领域大陆地区若干字头企业名称不混淆的,直接称为中国XXXX。
这种情况
还有很多,毕竟台湾的国有经济没有大陆发达,台湾有很多一直叫台湾XX的(前)国有企业,比如台电、台糖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内地对应的企业直接称为中国XXX,如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当然,也有人用中国的XX,比如电网分离后的国家电网公司。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台湾的中华电信和中华电信。取而代之的是,中华电信比台湾中华电信早成立一年,因此在1995年被邮电总局注册为中华电信时就抢了中华电信的马甲。与大陆中华电信类似的台湾中华电信,是1996年交通部电信总局电信营运处公司化的产物,注册的马甲是中华电信。之所以叫中华,既是为了避免重名,也是考虑到它与中华邮政的渊源。毕竟中华邮政的英文名可以追溯到清代。
(2)台湾同行业没有中文字头企业,但大陆有几家中文字头企业名称混淆,其中一家会简称用“SINO”,全称却用“China”。
这种情况在机械行业最为典型。机械工业领域最大的央企国机集团成立于1997年,是机械工业部(原一机部)撤销前政企分开的产物。国机集团成立时名为中国机械设备集团公司,英文名称为中国机械工业总公司。但此时,已经有一个
中国重型机械工业总公司成立于1980年,专业从事进出口和承包业务,英文名称为中国重型机械工业总公司。虽然中国重机很快被中国机械设备集团公司合并,但这两家公司的名字太相似了。外国人怎么区分?所以国机集团有国机的简称,但全称仍是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3)台湾地区同行业有字头企业,大陆地区对应企业只有一家,全称和简称将只使用“中”字。
这种情况的典型例子是钢铁业。台湾中钢成立于1971年,是蒋经国十大建设的产物。它的英文全称是中国钢铁公司,简称中钢。而大陆中钢是1993年冶金工业部政企分开的产物。当时,以中国为首的马甲已被台湾中钢抢走。在台湾中钢和大陆中钢方面,还不够正式,只能在华语世界使用。当时,台湾中钢显然不会因为大陆有一个中钢而改名为中钢(台湾)。因此,中钢集团在中国大陆的全称是中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钢集团。
一个例外是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华航空公司成立于1959年,英文名称为China Airlines。国航是1988年民航改制的产物,英文名为Air China,因为航空+国名在民航业非常常见,如法航、印度航等。
4)台湾同行业有前缀企业,如果在大陆有多家对应企业且名称容易混淆,在大陆第一家就叫SinoXXX,下一个叫XXXCh
伊娜。
这种情况是最麻烦的,典型的是在石油和石化行业。台湾中油的前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追溯到抗战后。是国家资源委员会管辖的企业。它的英文全称是中国石油总公司,英文缩写是CPC。1969年,经济部成立中国石油化工工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中石化(手动狗头),英文全称中国石油化工发展总公司,简称CPDC。
在大陆,石油石化行业第一家央企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又称中石化)成立于1983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英文全称与台湾的中石化有些不同,但如果简称为ChinaPetro或Chinapec,就太容易与台湾的中石化混淆了。因此,中国内地中石化的英文缩写叫做中石化。
中国石油的前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立于1988年,是石油工业部改制的产物。为了区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台湾中油集团,其英文全称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CNPC。1998年中石油、中石化战略重组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于1999年发起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即狭义的中国石油),英文全称中国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