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兴产业分类指导目录发布,大数据、人工智能可写入企业名称。
公司成立近一年后,上海二三四五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亚东成功将“大数据”四个字印在了自己的名片上。过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业态的表述不能直接出现在企业名称中,但《上海市新兴行业分类指导目录(2017版)》的出现给了新兴企业一个合法的“身份认证”。
9月28日,解放日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上海出台《关于促进本市新兴行业加快发展 完善新兴行业分类指导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六部门在全国率先建立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共同完善《上海新兴行业分类指导目录》动态调整,为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上海市新兴行业分类指导目录(2017版)》(以下简称《目录》)也正式发布。
003010将实施动态管理。
近年来,上海不断推进“四个中心”建设和经济转型发展,一大批新兴产业也不断涌现。企业希望通过营业执照的名称和经营范围来体现经营内容的创新。但作为政府部门进行行业管理的通用标准,现行的2011年修订的《目录》已经滞后,导致大部分新兴行业已经超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所划分的行业类别,没有统一的行业分类标准。登记确认没有规范和先例。
企业名称往往是企业最重要的“身份认证”信息。既能表达我们做事的决心,也方便招才引智。”彭亚东告诉记者,近年来,母公司大数据业务发展迅速。去年希望大数据业务独立出来实现长远发展。但苦于“大数据”这一表述,既不能出现在公司名称中,也不能纳入经营范围,新公司的“身份认证”成为难题。
“我们梳理了近年来企业的实际需求,着力解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汇总了新兴产业225家企业的经营范围、名称表述、行业分类,形成《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有力支撑了新兴产业发展。”市工商局副局长钟敏介绍,据《目录》,市工商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委、市地税局、市统计局六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联动协调长效工作机制,分批确定新兴产业分类标准,实现了从过去的个案支持到普惠性政策支持的跨越,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意见》上,可穿戴设备、新能源汽车、技术转移服务等新兴产业。都已经“名正言顺”了,大数据、人工智能之类的提法都可以写进企业名称。03010也将成为上海政府部门管理和服务新兴产业企业的标准,使新兴产业企业在市场准入的各个环节、经营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认可,有效解决新兴产业企业的“身份认证”问题。另外,未来随着新兴行业越来越多,《目录》也将实行动态管理,每两年更新一次。
促进政府的售后支持
上海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桥头堡,对企业最精准的“身份认证”也将有效助推新兴产业发展。据经信委统计,上海一批具有新科技含量的新兴业态正在快速崛起,正在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目前,新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30%以上,增速远高于平均增速;新经济
“这是有道理的。”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大军告诉记者,《目录》发布后,“双创辅导服务”终于被写入公司的经营范围。作为张江高科的主要开发者之一,公司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项目在这里孵化。他们的一项主要业务是创业辅导服务,但以前没有这个业务范围,往往需要很长时间解释。现在这个业务范围写进《目录》,更有利于他们的业务描述。据市科委统计,截至目前,上海众创空间超过500家,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https://www.zhucesz.com/万家。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双创辅导服务”已经成为申城一大批众创空间的一大优势服务。将这种表达方式写入企业的经营范围,将极大地鼓励众创空间的健康发展。
此外,《意见》不仅解决了企业的身份问题,还为后期的政务服务支持和监管统计提供了规范性文件。黄欧说,过去政府部门想出台一些扶持新兴产业的政策,但苦于企业无法“入市”,难以统计,政策难以落实。现在有了《目录》,未来新兴企业最需要政府帮助的时候,政府部门可以及时出台指引,引导行业发展。“接下来,经信委将在标准认定、标准动态更新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政策梳理和传承,加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培育力度。
图片:上海市工商局/视觉中国主编:刘坤摄影:曹丽媛
作者:志腾返回企名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