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意外死亡,11家保险公司却集体拒赔,真相是。
(《湖北经视》关于此事的报道)
近日,一则名为“千万保险金,荆门保险公司抱团拒赔”的新闻在微信朋友圈、微博、视频网站等各种网络媒体疯传。“死者生前买了20多份保险合同,身故保险金总额达到1000多万。保险公司“抱团”拒赔,部分媒体为了追求“吸睛”效果,在不了解全部真相的情况下,故意回避事实。这种行为确实违反了媒体报道的“十大基本原则”。针对此事,荆门市保险行业协会已于2010年10月29日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公开辟谣。
只要不出轨!保险公司不会拒赔的!
一个男顾客在四川三岔河钓鱼,不幸掉进湖里淹死了。客户生前经济实力雄厚。虽然他很富有,但他仍然认可保险的概念。从2010年开始,他陆续在保险公司投保了多份高额保险。保险公司接报后,第一时间组织核查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审核流程,本着合同精神,向已故受益人赔付1020余万元。
关于保险的六个典型认知误区
误区一:保险是骗人的,真的吗?
(1)世界上没有几百年可以骗的骗人的东西,它往往历久弥新;
(2)骗人的东西,是世界上最有政治头脑(如丘吉尔、江泽民)和经济头脑(如李嘉诚、马云)的精英们欣赏不了的;
政府部门不可能出台文件大力推动“骗人”行业的发展(国十条)
误区2:投保容易,理赔难。真的吗?
实际上,从统计数据来看,保险行业赔付率为98,拒赔率约为2,造成了“理赔难”四个方面的假象:
保险公司和员工要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从业人员应当向客户明确解释保险的含义和免责条款,不得误导客户;保险公司要进一步提高效率,尽快处理客户的赔付案件。
媒体舆论导向。因为媒体讲究新闻效应,虽然赔付率高达98,但大家都认为很正常,所以很少有赔偿的案例报道;但是拒绝率只有2(很多都是责任免除的案例),却经常见诸报端。这也加重了公众“理赔难”的印象,所以媒体的舆论导向应该对公众更加客观。
投保人的“诚信”原则不能是“逆向选择”:保险应遵循最大诚信原则,如个别投保人“带病投保”。在这种“逆向选择”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明确后肯定会拒赔。这是对其他正常投保人利益的保护,也是行业健康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
(4)国际经验表明,保险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理赔。中国现代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几十年过去了,大家都觉得身边的人不断得到理赔,或者从保险公司领取养老金。会逐渐消除“理赔难”的感觉。
误区三:买保险不划算,真的吗?
这种认识主要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对比较的误解:
保险与其他投资没有可比性:世界上所有的投资几乎都是锦上添花,也可能是一场雨里的一滴。只有保险是及时的援助。
大概率事件和小概率事件:有人说买保险不划算,收益太低。我在股市涨停10个,但这是小概率事件。其实仔细想想,股市里是涨停多还是涨停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一个人一年内意外死亡的概率是
负担得起的人寿保险,在财务上不划算,在生活中却是最大的性价比:保险金的支付往往意味着风险的发生。如果一个人终身不缴费投保,财务上不划算,但意味着他一生平安健康,远离风险和疾病,这是人生最大的性价比。
误区四:我很有钱,不需要买保险!
客户拒绝销售人员的借口和借口:客户不是需要保险,而是在等待匹配的销售人员。
高净值人群承担的责任更大:因此,生命风险带来的影响和损失要比普通人大得多。
误区五:代理的佣金很高,钱都是代理赚的!
保险产品的特性决定了年佣金率不高于其他金融产品;
佣金是代理商的合法劳动收入,和其他行业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一样。一般来说,代理商的平均收入处于社会的中下水平;
少数高端代理商的高收入,代表的是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服务质量和效率,这和其他行业精英的高收入是一样的。
误区六:体检、加价、拒保
很多人说体检或者加价,其实保险公司其实有三道门。
开门:健康人可直接办理核保,大步进门,享受保险保障;
虚掩:亚健康人群可以通过体检、加价等手段强行推开这个虚掩的门;
闭门造车:不能通过核保,总会被拒。可惜没有保险服务。
所以,不管是开着的门还是虚掩的门,能进去的都是幸运的人!
正如马克思所说,毫无疑问,保险是人类近200年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我们可能无法改变任何事情。
但是我们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
结论: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看完就点餐的习惯。希望你看完可以顺道来看看,以示鼓励!长期坚持原创真的很不容易,很多次都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念,专注是一种态度!
推荐阅读
.返回企名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