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子星球,作者|吴仙芝,编辑|王攀
蚂蚁的整风还没有结束。
6月9日,蚂蚁集团正式发布公告称,正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专注于整改工作的实施,目前没有启动IPO的计划。
2020年11月3日,上交所暂停蚂蚁科技集团在科创板上市,随后相关部门介入,拉开监管序幕。期间不时有零星消息传出,或人事交替,或业务变动,或董事会架构调整。今天的蚂蚁和过去有很大不同。
蚂蚁和滴滴戴上铁环的前后,标志着互联网行业的两个时代——从粗放扩张到有序发展。作为估值一度超过2万亿的蚂蚁,其整改过程是最长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就我所见,互宝关停,原来的入口变成了保险产品渠道。借贷和种花也完全开放,资金不再是“人人骑一匹马”,而是有牌照的马。
在整改期间,蚂蚁集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双头治理模式随着胡小明的离开而终结,井贤栋肩负起董事长兼CEO的重任。董事会由过去的“333”(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独立董事)变为“224”,阿里-蚂蚁体系的骨干退出更多。在内部高管方面,他们已经从适应高速发展转向关注合规。
整个过程大致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蚂蚁内外都在“改造”,只有井贤栋“稳如泰山”。
2020年11月2日,四部门对马云、井贤栋、胡小明进行监督约谈,推动了内部人事改革。
顶层架构的变化是新旧蚁族更迭最明显的特征。去年,胡小明卸任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蚂蚁财富(上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法人,并于今年3月12日正式辞去蚂蚁金服CEO职务,开始负责蚂蚁生态社会公益相关项目。
自此,蚂蚁结束了双头治理模式,井贤栋一肩挑董事长兼CEO。很多互联网公司在创业阶段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实行“双头制”,但当企业发展成熟后,最终又回归到单头治理模式。
“双头制”在国内似乎有点不习惯。在过去的十年里,西门子、通用电气、英特尔、巴斯夫和戴尔都没有在中国实施双CEO治理模式。接近,比如Aauto快一点和蚂蚁。如果“双头模式”未能解决战略实施的制衡和权力分配,就容易出现决策成本高、内部治理效率低的问题。
顶层架构调整三个月后,蚂蚁集团的董事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旧董事会为“333”结构,即3名执行董事(井贤栋、倪),3名非执行董事(蔡崇信、)和3名独立董事(郝权、)组成。
新董事会改为“224”架构,已卸任CEO的胡小明进一步卸任执行董事,阿里“十八罗汉”之一的蒋芳卸任非执行董事,春华资本原创始人胡祖六不再担任蚂蚁集团独立董事。增加两名独立董事,史美伦、杨。上述变动将独立董事比例从1/3提高到1/2,明显是出于合规的考虑。
根据《证券公司治理准则全文》(以下简称《指引》)第四十二条规定,证券公司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由董事组成。专门委员会成员应当具备与专门委员会职责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的人数不得少于1/2,且至少有一名独立董事从事会计工作5年以上。
根据蚂蚁金服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新老独立董事郝权是毕马威合伙人,拥有15年审计经验。到目前为止,新的董事会无疑完全符合《准则》。
此前,大多数媒体只关注了一位“铁娘子”——S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月13日,经监管部门批准,他被任命为恒丰银行独立董事。然而,2017年恒丰银行董事长贪腐案开始整改了几年,直到2019年底才尘埃落定。2020年1月,经银监会批准,杨正式出任汇丰银行独立董事。此次杨出任蚂蚁独立董事,是否意味着蚂蚁也进入了“甩尾环节”?
除了以上变动,核心团队还有新老轮换。2021年7月,蚂蚁宣布了15人的新管理团队。相比原来20人的团队,主要增加了合规部分。
前高级副总裁陈和道格拉斯费金,副总裁芮、张和邵没有出现在新的名单中。增加了CCO(首席合规官)陈力、蚂蚁集团分管战略发展部的副总裁尹明(前人寿高管)、分管大安全事业群的副总裁赵文标。
合规性一直是金融行业最重要的属性之一。老蚂蚁没有CCO设置。首席法律官周志峰和负责风险控制的副总裁芮熊文可能涉及合规问题,后者没有出现在新的核心管理层名单中。2020年11月,由于监管要求,陈力成为合规官,去年调任CCO,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赵文彪和陈力是20岁同时加入蚂蚁的。去年,在新的15人管理团队出来一个月后,他们出现在2021新京报壳牌金融夏季峰会上,并在采访中谈到了可信的AI技术,以化解智能风险。
董事会核心高管的变动核心是持续满足合规要求,而业务端的核心是断开支付宝与柏华、白洁等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
早在2020年11月,就有官员指出,2017年蚂蚁金服以1: 2的比例从银行借入了超过30亿元的资金,从而形成了总计约90亿的网络小额贷款。然后ABS通过资本市场循环,循环了40次,贷款3600亿,杠杆达到上百倍。
大致可以归结为利用未来产生的现金流作为还款支持,导致资产证券化通过发行可交易证券存在巨大的金融风险。后续整改的核心围绕蚂蚁两大吸金业务——“花呗”和“借呗”。几乎都采取了类似的手段:先品牌隔离,然后一分为二。
第一,去年9月22日,蚂蚁花呗接入央行征信。11月7日,Lending被动回应外界称Lending已启动品牌隔离工作。新的信用贷款将取代贷款的原有功能,信息服务提供商将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独立提供。18天后,花苑也按照上述流程。
一位金融人士认为,“今天的结果很明确,就是借呗和花呗两个小额贷款平台进行调整,金融服务改为由可靠的持牌金融消费信贷公司提供”。
监管的核心是解决发展信贷服务的主要问题。借呗和花呗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两个借贷品牌。根据监管要求,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披露。
上述人士提到:“借花呗和花呗本身没有相应的资质,还包庇背后提供资金的机构。可能之前改成了蚂蚁消费金融这种持牌机构,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风险。”
整改后基本变成了“信用贷款”,金融服务由招联小金提供。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是招商银行和中国联通的合资公司。
一位熟悉招行的人士提到,“招行信用卡业务的很多产品都是来自于招消资金,比如‘好贷’,我们内部一直在分流”。有资料显示,该机构资产规模占总资本消耗的20%,资产规模在业内首屈一指。
事实上,
“金融最重要的是稳定,稳定。其实是谁在争长寿,而不是谁短期跑得快。”马花藤很早就意识到了金融行业的特殊性。2017年,他在回答腾讯金融、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这三家尚未更名的金融之间的竞争是否会拆分的问题时,做了一个非常经典的表述。现在看来,腾讯不拆分金融业务确实是明智之举。
花呗、借呗整改后,互宝告一段落。去年圣诞节后的第三天,互宝平台发布公告,于1月28日24: 00停止运营。至此,网络互助行业全部退出。时至今日,互宝的入口虽然保留了下来,但名字变成了“互宝(原创)”,本质上成为了老用户挂“健康险”和爱心接力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