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经济模式的驱动下,后来的鳄鱼、361、匹克等品牌创始人纷纷开办鞋厂,成为晋江的万元户,为晋江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繁荣埋下了一把火。
这个时候手工做鞋的技术门槛低,资金投入少,所以小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在各个村子出现。村民以华侨捐赠或走私的外国鞋为样本,模仿制鞋。
因为材料、工艺、做工不够,有的鞋子才穿几天就脱下来穿底,没有品牌和质量的晋江鞋开始滞销。痛定思痛,晋江鞋厂开始注重质量。然而,由于缺乏品牌建设的知识,一些热衷于投机的鞋商开始制造“假鞋”。
金莱克、陆游、喜德隆、安踏、特步等3000多家鞋服厂嗅到了运动鞋服的商机后,纷纷在晋江崛起,诞生了数百亿的运动鞋。
与此同时,晋江工商部门开始对制售假冒商标和产品的鞋企进行排查,并召开大会查假治劣,部分鞋企受到打击。
经过市场改革、两岸经贸合作等事件,“走不了打假路,也走不了品牌化路”的晋江鞋厂,开始大量承接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的外贸订单,成为台湾省制鞋业的转移地。
好景不长。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单纯贴牌经营的鞋企订单急剧萎缩,众多中小鞋企相继倒闭。
在意识到品牌的价值后,1998年,晋江市提出了“品牌立市”。拥有自主品牌的安踏花重金签下体育明星和当代演说家,并通过在央视做广告在销量上取得突破。
申奥成功、男足亮相、中国加入WTO,加速了晋江鞋企的扩张。再加上安踏、特步、喜德龙、金莱克、德尔福这些自有品牌的正面教材,都非常注重广告效果,花大价钱签体育明星、娱乐明星、当代演说家,在央视投放广告。
在市场高峰期,原本一年两次的春秋交会,因为供不应求,被紧急改为一年四次。晋江鞋企进入鼎盛时期,在扩大门店数量的同时,也开始扎堆上市。
晋江从一个1978年还在靠国家救济的贫困县,到2001年成为中国鞋服行业不可逾越的神话,只用了23年。
随着北京奥运的繁华渐行渐远,各大晋江鞋企狂欢过后留下的庞大库存成为现实问题。与此同时,人民币升值、外资品牌涌入、电商冲击等一系列市场环境的变化,倒逼众多中小晋江鞋企,有一定实力的品牌选择低价清仓来面对。曾经盛极一时的晋江,历经波折,鞋厂只有1000家左右。
在这种泡沫下,贵人鸟进入a股第一年的营收和净利比分别下降了20和26;匹克体育选择了退市;兴尔克因涉嫌财务欺诈被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暂停交易;喜德隆、德尔福破产;皮诺奇和鳄鱼的老板直接逃走了.
但也有追求灵活性的品牌。比如安踏收购意大利高端运动品牌FILA,实现了品牌战略的国际化。
早期晋江大部分鞋企没有自主品牌意识,往往是跟风做别人做的,比如做假鞋,贴牌做鞋,假洋品牌等等。上市也是一窝蜂。自从红星鸿星尔克于年成功上市后,晋江体育品牌开始盲目争抢上市。
早期的晋江鞋企都是从“家庭小作坊”起家,家族意识强,排外性强,不信任外人。因此,核心管理者都是“自己人”,缺乏外部职业
2017年,晋江市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因喜得隆公司管理人未在延长期限内提交重整计划草案,裁定终止喜得隆重整程序,宣告喜得隆破产。
德尔福成立于1987年。
德尔惠
1987年,德尔福成立。
2003年,德尔惠以1000万元签下周杰伦为品牌代言人,为期两年。
2017年12月,由于负债6亿多元,德尔福包括厂房、土地、仓库在内的多项资产被挂牌抵押拍卖,公司已经倒闭。
短吻鳄
1983年,鳄鱼成立。
2008年,鳄鱼在新加坡成功上市。
20.鳄鱼集团暂停了其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的交易。
2003年3月,鳄鱼总裁被曝拖欠工资失联。
壁角柱
1999年,安踏以80万元聘请乒乓球运动员孔代言安踏品牌,并向CCTV-5支付广告费300万元。
2000年,安踏“明星广告”的品牌建设模式获得巨大成功,安踏品牌家喻户晓。
2007年,安踏在香港上市,上市当天收盘市值达到187亿港元。
2011年,安踏扩大专卖店。
2017年,安踏体育市值10亿港元,位居国内运动品牌第一。
特步
2001年,特步成立。
2008年,特步在港交所上市,创始人丁身价50亿港元。
2011年,特步从不到3000家门店增加到7596家。
特步开始转型。
贵人鸟
1987年,贵人鸟公司成立。
2012年,贵人鸟变身生活休闲装。
20.贵人鸟在a股上市。
20世纪后,贵人鸟投资了职业足球装备零售商、体育健身科技应用、电子竞技主播、职业球队经纪人等多个领域。
鸿星尔克
2000年,红星鸿星尔克成立。
红星鸿星尔克于1998年在新加坡上市.
2011年,红星鸿星尔克因涉嫌财务欺诈被新加坡交易所停牌。
2012年,红星鸿星尔克转型做生活休闲服装。
2017年品牌价值超过219亿。
361
2003年,361成立。
2009年,361在香港上市。
2011年,361授权零售店数量超过7600家。
20361年成交额超过50亿元。
总体来看,晋江鞋企可能没有2008年左右那么企名网,但从各种数据来看,也不算萧条。晋江鞋企的兴衰只是企业管理者盲目跟风和市场选择双重作用的结果。
抛开晋江鞋企的兴衰不谈,现在晋江每年生产旅游运动鞋约10亿双,约占全国的一半,世界的近1/3。晋江还拥有123个民族品牌,其中中国驰名商标96个,中国名牌产品24个,国际知名品牌2个。晋江从贫困县升级为县级市,1984年注册商标只有5件,2017年注册商标68609件。晋江鞋企也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品牌之路。
与此同时,洗牌仍在继续。目前,晋江品牌已经开始涉足童装领域和国外市场,不少鞋企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跟进。但是,只有创新品牌才能获得更大的格局。
在这个快餐经济的时代,每天都有新的企业诞生,但同时也有一些前辈不断倒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再加上消费者.
根据商务部2006-2010年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数量高达1128个,企业寿命超过百年。
支付宝更名事件引起了网友的轰动和热议,但后来发现是一个乌龙事件:更名的并不是我们熟悉的分支机构。
说到潮牌,海外品牌可能大家更熟悉。但是,随着中国文化的浪潮越来越汹涌,越来越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