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起名核名

公司起名_公司起名字大全免费

工商核名

公司核名_工商核名查询系统官网
开公司想不出好名字? 企名网为您推荐
已为 家公司推荐名字
如:贵州企通达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城市是“上海”,行业是“科技”
公司起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工商核名

非常重要,真实有效的号码才能收到核名结果

查询成功

稍后将有工作人员告知您查询结果,感谢您的耐心等待!

恒生旺角大厦公司名称

发表日期:2022-11-15 12:52:30

香港知名企业恒生银行有限公司

发展规模

香港恒生银行总行位于香港岛德辅道中83号(大楼前身为中央消防局,于1988年元旦拆卸)。香港有82家分行(包括总行、上级行和上级行金融中心)、港铁站办事处、自助金融中心和ATM,共有210多个服务网点。其中,每个地铁站都设有自动柜员机(ATM),与汇丰银行联网。它叫‘ETC’(ETC),但2012年很少用它的中文名。恒生银行在澳门设有1家分行,在中国大陆设有35个业务基地,包括12家分行(分别位于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广州、东莞、深圳、福州、南京、宁波、昆明和济南)和25家支行(上海9家、广州5家、深圳4家、北京3家、南京1家、东莞1家和珠海1家)。

截至2011年12月31日,总资产达亿港元,股东资金亿港元,客户贷款总额亿港元,客户存款7408亿港元。信用卡总数增加了100张,达到223万张。

截至2011年12月31日,员工总数为9,834人,比上一年增加192人,即。在员工总数中,有1,407名行政人员,4,048名管理和专职人员,4,379名办事员和非办事员。

历史

初始建立

1933年创办恒生银行期间,四位创始人中,何善衡出资最少,只有1000港元,但他与恒生的发展关系最密切。

恒生银行原本位于上环永乐街70号的一栋旧楼里,那里有很多银行,面积只有800平方米。林炳炎为董事长,何善衡和梁志伟分别为经理和副经理。银行只有11个员工,规模很小。刚开始主要做黄金买卖,兑换,找零。开业第一年,该公司盈利10,389港元。恒生银行总部设在香港,后来业务扩展到广州、上海等大城市。

日本入侵中国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富裕的内地家庭纷纷南下,渴望将银元兑换成港币。由于恒生银行在中国大陆各地建立了业务网络,其业务蒸蒸日上。中国国民政府急需外汇用于军费开支,恒生银行独家代理政府的汇兑业务,从中抽取佣金,获利颇丰。

1941年,香港沦陷,恒生被迫倒闭。林炳炎、何善衡等人带着钱和18名员工到澳门暂避。当时同名的恒生银行早已由区荣在澳门创办,于是改名为‘荣华银行’,继续营业。

1945年,香港光复后,他们回到香港,将恒生银行迁至新址——皇后大道中181号,重新开放自有物业。这家新商店比以前更大。1946年,郭伟利爵士受邀加入,主管海外黄金交易。

战后初期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大陆实施了一系列严格的外汇管制。到了朝鲜战争时期,联合国对中国大陆实施了经济封锁,这不仅削弱了海外对中国大陆的投资信心,也不利于原本拥有大陆网络的银行业务。此外,战后香港经济起飞,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崛起,贷款需求增加。在这两个因素下,香港的银行开始转型。

随着与中国大陆失去联系,恒生开始了业务转型。1952年12月5日,恒生在香港注册为私人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港元,实收资本500万港元,并成立了新的董事会。当时,林炳炎已经去世,董事长是何善衡,副董事长是梁志伟,总经理是田鹤。1953年,恒生搬入位于中环皇后大道中163-165号的5层自有物业,全面开始商业银行业务。

当时恒生的主要客户是大众和中小企业。何善衡为员工制定了一系列服务守则,规定员工要以诚待客,受到了大众的好评。至于中小企业的客户,主要是服装、玩具、电子、塑料、五金等广东厂商。他们想获得信贷,但他们没有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足够的条件来支持他们获得信贷。由于恒生银行已经知道他们的背景,它不介意给予信贷。这些小公司后来发展成大公司、大集团,成为恒生的长期客户。

1959年10月,恒生将注册资本增加到3000万港元,实收资本在1500万港元左右。1960年2月7日,恒生成为香港公众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恒生银行。同年,在九龙油麻地及旺角设立两间分行,积极发展香港及九龙的分行网络。1962年圣诞节,新总部大楼恒生大厦落成启用,楼高22层,为当时香港第一高楼。1991年,恒生总部迁至中央消防局旧址。

从1954年到1964年,恒生的资本账户从630万港元增加到5250万港元,存款从2100万港元增加到亿港元。总资产由3,200万港元增加至亿港元。1965年香港股灾前,恒生是香港存款和资产规模最大的中资银行,在银行零售业务方面逐渐成为汇丰银行的主要竞争对手。

1965年的银行危机

恒生控股易主。

1965年1月,香港爆发第一次大规模银行危机。1月23日,明德银行签发的一张价值约700万港元的美元支票被拒付。消息传出后,许多储户蜂拥取现。由于银行一时无力支付巨额提款,终于在1月27日,香港政府正式接管了明德银行。后来,挤兑蔓延到其他中资银行,如广东信托银行、恒生银行、广安银行、道亨银行、永隆银行等。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宣布无条件支持香港的中资银行,香港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2月10日,风暴暂时平息。但事件并未就此结束。直到3月份,一些报纸仍然发表一些毫无根据的谣言,伤害当地银行,恒生就是其中之一。这期间大客户悄悄销户;到了4月初,挤兑再次爆发,尤其是恒生银行。

最先出事的是阿伯丁分公司。当时大量客户蜂拥而至,要求提取存款。作为总经理,田鹤建议不要急于取钱。韩森警司等20万、30万港元的个人客户,要求田鹤签字担保后才停止取款。在总部,取款的人群延伸到了皇后像广场的香港俱乐部。汇丰银行再次表示支持恒生银行,并委派职员驻守恒生总行大堂,证明有足够现金供应,一叠叠钞票摆满大堂。然而,情况没有改善的迹象。4月5日,恒生银行一天内损失8000万港元存款,占银行存款总额的六分之一。截至4月初,该公司已亏损2亿港元。

面对这一困境,何善衡召开董事会,商讨对策。当时得到了三个解:

1.接受美国大通银行的援助;

2.关闭并被政府接管;

3.请向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寻求帮助。

经过多日讨论,4月8日,董事会决定将该行控股权出售给汇丰银行,由精通英语的郭伟利爵士全权处理。4月9日,经香港财政司郭批准,立即与汇丰银行进行谈判。在谈判过程中,恒生总价值和双方出售的股份数量分歧较大。汇丰银行认为恒生总价值为6700万港元,要求收购恒生76的股权;但恒生认为其总价值1亿港元,只愿意出售51股。4月12日,汇丰银行同意购买恒生的股票

据悉,何善衡因为恒生控股权泡汤,哭了两个晚上。但出售当天,他亲自召开会议,向员工解释,稳定人心。汇丰无疑成为了大赢家。汇丰银行不仅低价收购了最有价值的资产,还清除了香港银行业最具威胁的对手,确立了其在香港银行零售业的垄断优势。收购后,汇丰只派了4名代表加入董事会,继续保持原有的中方管理层。何善衡等人也得以留任,这是汇丰的先见之明。当时,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总经理Sundance认为,恒生银行的成功在于其中国管理层,因此汇丰银行不必干预。

恒生商业

在汇丰银行的支持下,恒生的业务大大扩展了。

主打中小企业的3360管理层依然坚持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原则。当时是六七十年代,香港工业起飞,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扩张。然而,恒生通过提供信用证和进出口融资服务提供资金支持。比如中国大投资家郑裕彤发家之前,由他掌管的周大福珠宝,得到恒生的支持,后来从珠宝行业进入房地产行业。长实与恒生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李嘉诚经营塑胶花厂时,曾试图结识何善衡。见面后,何善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为他做事干练,是个潜在客户。小公司演变成大企业后,成为恒生的长期客户。比如恒生为很多房地产项目提供按揭;在郑裕彤统治的新世界,恒生银行仍然是其主要的代理银行。